□ 文/胡漢昌 張國安
網媒時代的黨報新聞強報戰略
——以《湖北日報》“今日視點”專欄為例
□ 文/胡漢昌 張國安
新形勢下,黨報如何提供更多高品質的內容,拓展新聞價值的路徑在哪里?《湖北日報》“今日視點”專欄在實施黨報新聞強報戰略上做出了積極嘗試。
黨報 新聞強報 湖北日報 今日視點
《湖北日報》在“黨性立報”的宗旨下,以“新聞強報”為抓手,推出一批重要欄目和新聞佳作,大大提升了黨報的新聞紙成色,增強了可讀性,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黨報存在的宣傳強、新聞弱的尷尬局面,提升了黨報影響力。其中,2014年重點推出的新聞專版——“今日視點”引起了廣泛關注和好評。
時政類報道、深度報道是黨報的優勢。但是,在版面安排上,時政報道和深度報道,這兩類報道又時常會形成沖突。一般而言,黨報頭版肯定以指導性的時政類新聞為主,包括各種會議、黨政領導的講話和活動、經驗總結、工作部署,以及作為中心工作的經濟建設報道等,這也是黨報時政類、指導性報道的優勢所在。指導性報道一般占頭版大部分篇幅,加上為版式美觀所必需的圖片新聞,頭版所剩空間無幾。
報紙不論版數多少,都只有一個要聞版。那么非指導性的報道,尤其是作為黨報優勢的深度報道怎么安排呢?過去的做法是都往頭版擠,“露個頭”,然后再轉文到其它版面。這樣一來,時政報道和深度報道都做得緊巴巴的,兩個優勢都無法充分發揮。多數情況下深度報道要為時政報道讓路,散落到文化、社會等其它版面,淹沒在其它一般性新聞中,形不成看點。
黨報改革的關鍵也在改頭版。如何解決頭版擁擠難看的老大難問題?是擠頭版,是模仿某些市場類報紙做“雙報頭”,還是另辟蹊徑?與其修修補補,不如解放思想,換個思路。2013年11月起,《湖北日報》就第三次改版在內部征集意見時,強化新聞、增加深度成為最強音。大家認為,既然是兩大新聞優勢,又不可能在一個版上得到充分呈現,干脆就分成兩個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的版面,兩大優勢,兩只眼睛,兩大看點,實現各自的獨特功能。很多同志不約而同提出了開設深度新聞版的建議,“今日視點”重點新聞版由此誕生。
2013年12月26日,改版正式推出,“今日視點”創立,進一步梳理了《湖北日報》的報道體系,形成“一主兩翼”的穩定版面格局。“一主”即要聞版,主要是政治性的時政報道、中心工作的經濟建設主題報道,政務報道要突出新聞性,工作報道要找到新聞點,要求“三貼近”“短實新”,實現的主要是黨報的政治功能。“一翼”是每個工作日的時評版,創立時評版是《湖北日報》上一次改版(2013年初)的主要成果,它發揮黨報以思想、觀點取勝的政治性優勢,對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焦點、敏感事件問題及時發聲,進行深入剖析,彰顯主流,引導輿論;另“一翼”則是“今日視點”,“今日視點”的標題和主要內容,以題花方式占據頭版導讀首位的固定位置,引導讀者,形成固定看點。
“今日視點”版、時評版以要聞版為依托,與之形成有機整體,是要聞版在深度、廣度、厚度上的延伸、拓展和必要補充,同時,又萃取了經濟、社會、文化、民生等各特色專版的思想和主題精華,對后續各專版起到承接和引領作用。有了“一主兩翼”這一黨報新聞核心,再加上豐富多彩、各具特色專版的配合,黨報就做到了重點突出、優勢互補、有張有弛,信息量豐富又方便閱讀,從整體上形成了以一主帶兩翼、以兩翼帶各特色專版的“雁行”格局。
近一年來,“今日視點”不改初衷,將“真新聞、深一度”的追求一以貫之,“放大、做透每天最值得閱讀的一個點”,“今日視點”的選題是開放的,表達方式很多元。以深度新聞為主,又不局限于深度新聞,以設置深度報道議題的方式,發揮黨報的“厚”發優勢,以深度創造影響,提升影響力。
輿論監督報道是黨報的利器,也是“今日視點”的特色之一。一年來,刊發形成重大影響的輿論監督報道12篇,推動了一系列問題的解決。如2014年1月14日《跑斷腿的二胎證》刊出后,2月28日湖北省衛計委就發出通知,在國內首批取消證了已推行30余年的一孩準生證,中宣部就此專發閱評,稱贊“一篇報道改變一項地方法規”。《殘疾人出行,呼喚最后一公里》刊出后,省殘聯理事長立即做出批示,并引起省委常委高度關注,文內反映的一些問題馬上得到解決。類似報道還有《武漢生態隔離帶面臨失守》《記者分頭暗訪“舌尖上的浪費”》等。
除此之外,“今日視點”報道題材還包括:1.帶問題導向的調研性報道。2.重大事件、政策的即時性報道。3.重要節點報道。4.文化深度報道。5.開拓眼界和愉悅身心的報道。等等。
無論何種選題,“今日視點”都將可讀作為首要標準。操作中注意表達方式和版面呈現的創新。即使是一些時政類選題,也杜絕了干巴巴的說教,而是將觀點化于精彩的講述之間,接受事實的讀者也就會接受敘述中的觀點,這樣可使思想性、政治性要求不露痕跡。“今日視點”里有政治,但不是說教的;有學術和文化,但不是枯燥的;有情感,但不是盲目的、花哨的。形式設計方面,“今日視點”也是《湖北日報》版式改革的先鋒和試驗點,大膽突破,巧妙創意,并注意漫畫、圖表等美術元素的運用,多元呈現,精彩紛呈。
一年來,“今日視點”以其新聞操作的獨特和專業性,提升了《湖北日報》的影響力,取得了預期效果。
“今日視點”的成功,得益于體制機制的創新。一是成立新聞編輯中心,實現真正的采編分離。各版面及各版面主編,由原來隸屬于各新聞中心,統一劃歸到新成立的新聞編輯中心管理,版面打通。各新聞中心轉為純粹的新聞生產中心,新聞中心競爭上版,記者競爭上稿,為精品生產創造條件。二是成立專班,專人負責。“今日視點”專班設在新聞編輯中心,由三人組成,一個主編,兩位主筆。主創團隊除采寫編輯稿件外,更重要的是穿針引線,行走于新聞生產部門,加強策劃聯動,協調采寫,落實選題。三是開放供稿,舉全編輯部乃至全集團之力。相對于全年250篇以上的供稿量,專班三人遠遠不夠。從體系設計上,專版供稿人是全編輯部,因而須從總編輯層面統籌管理,建立供稿體系,明確供稿責任,將報道任務合理分解到各中心。這樣供稿有長久的保障,還能將觸角延伸到各條報道戰線,有了源頭活水,就能保證選題的敏銳度和及時性。四是強化激勵機制,“今日視點”的稿件打分另加系數,下設底線,上不封頂,鼓勵冒尖,激發記者寫稿積極性。

今天,媒體如何真正吸引受眾?要么,你所發布的是真正稀缺的東西,具有獨特性;要么,是在信息整合上體現出很強的甄別和梳理能力,能充分展示新聞人的專業性。這是新媒體時代紙媒的突圍之路,也是考核傳統新聞品牌的重要指標。應該說,兩個方面,也是“今日視點”區別于一般報紙新聞專欄的優勢所在。
首先,“今日視點”有許多報道是無可替代的。其中,2014年4月以來,全國最大打黑案“劉漢劉維涉黑案”在鄂公審,《湖北日報》獲準獨家報道庭審經過。“今日視點”以近11個版面陸續刊發了前方發回的相關報道,內容可讀、把握得當,成為全國各類媒體包括網媒的報道源頭。再如《漢川起義,辛亥革命的第一聲回響》,聚焦眾所周知的辛亥革命,卻鉤沉了一段罕為人知的歷史,文內關于梁耀漢的墓地、遺體、紀念碑文等,有些甚至烈士后人都不知情。《鄧小平在武昌的歷史瞬間》獲得原拍攝者授權,在時隔22年后,首次披露了小平南巡時在武昌火車站歷史瞬間的照片。
因這些報道提供信息的全面、稀缺,具有很大的傳播價值。很多內容都是此前不曾披露的,更不能從網上搜索到。之所以能夠獨家發布,首先得益于選題本身的獨特性和關注度,其次得益于記者的深入調查和踏實作風。
“今日視點”的另一些報道,則顯示了專業整合的力量。當熱點事件發生后,流言如蝗,網絡為之擁堵,令人莫辨真偽。這時,即使不進行新聞采訪,僅是就蕪雜的信息進行甄別、匯集,就已經很有意義。
2014年3月2日晚,昆明火車站發生疆獨分子暴恐襲擊事件,造成29人死亡、140多人受傷。在來不及派記者采寫,其他媒體也沒有任何成型報道的情況下,主編在事發當晚,充分利用網絡,全面掌握政府微博、媒體微博及現場目擊者微博、移動新媒體等信息,在細致甄別的基礎上進行系統梳理,清晰還原了事件的來龍去脈、線路走向等,以《滴血的長刀下,正義沒有低頭》為題,緊扣血泊中不屈的正義,進行了全景式回放。這是一次成功嘗試,不光集合了最真實、最有效的信息,給讀者帶來了高效閱讀;而且通過有思想的編排,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時刻,有力地表達了正義的立場與力量。類似的,還有馬航MH370航班失聯這樣的事件,各方利益復雜,信息混亂,普通民眾無法獲得關鍵信息時,記者、編輯的專業價值非常重要。
《中共“一大”湖北人》,整合的則是舊事。關于5位湖北籍“一大”代表,該版既有人物史料、歷史檔案,也有家鄉的現場采寫,百年云煙匯于一文,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3周年之際推出,引起了很大反響。
(本文作者分別是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湖北日報》“今日視點”主編)
編 輯 陳國權 246871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