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早晨“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發布《關于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通知》,要求“量力有序發展地鐵”。專家認為,這預示著城市建設地鐵審批的門檻會提高。這是我國首次從日均客流量、資本金比例等方面對地鐵建設提出量化要求。《通知》指出,如城市擬建地鐵,應評估地鐵初期負荷強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萬人次,項目資本金比例不低于40%,政府資本金占當年城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例一般不超過5%。業內普遍認為,這樣的標準符合地鐵可持續運營的必要條件。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孫章教授認為,新的規定對于保障地鐵運營和減少地方債務風險,都有積極意義。應該建立這樣的理念:地鐵建設要適度超前,不能過度超前。臺灣高鐵為什么面臨破產,就是因為其實際運量還不到規劃時預測的一半。規劃時必須把運輸需求放在首位。孫章表示,公交優先是必須的,但地鐵并不是唯一的選擇,還有輕軌、現代有軌電車以及BRT等,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找到合理的公共交通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