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會計師協會于2014年6月19日在北京召開管理會計能力框架專家研討會。財政部國防司司長、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常務副會長李林池,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原院長夏大慰,清華大學教授于增彪,鐵道部原總經濟師于川,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總會計師李守武,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蔣占華,北京工商大學教授王斌,上海財大教授潘飛,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孟焰,山東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朱德勝,以及中國總會計師協會秘書處相關領導參加了研討會,協會秘書長高興國同志主持了研討會。
與會專家認為管理會計師的能力架構應當涉及以下六方面:
1.價值創造能力。通過深化財務管理轉型,把財務工作的重點轉移到計劃、預算、預測、決策、控制、分析等方面來,著重關注業務方面更有附加值的活動,充分發揮財務在決策支撐、資源保障、價值創造、風險防范等作用,引領企業資源配置,帶動企業管理變革,為創造企業價值服務。
2.決策支撐能力。將會計基礎核算等低附加值的作業趨于集中,以保證企業快速發展所需要的信息及時準確,鞏固財務會計的基礎;將財務分析工作滲透到最小的業務單元,打通自上而下的管控渠道,提升分析評價能力,對決策發揮有效的支持作用。
3.風險管控能力。完善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通過風險預警、風險應對、管理報告,以及審計、稅務、資金管理等手段來管理流程,并把風險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4.統籌協同能力。通過開展全面預算管理、資金集中管理、財務信息化、內部控制建設、財務信息化等財務管理體系建設,促進財務在企業信息鏈中的位置從末端轉向前端,與業務體系的關系更加緊密,財務信息的關注點也從匯總過去轉向面對未來,有效發揮財務對規范企業管理、優化資源配置、防范財務風險、提升經營績效的促進作用。
5.協調服務能力。通過信息化等先進工具和手段使公司的財務人員從繁重、低價值的財務活動中解放出來,把注意力放在預算、投資、資金集中管理、財務共享等增加經濟價值的活動上,提升財務專業能力,推進以專業、負責、高效為標準的人才隊伍建設。
6.考核評價能力。通過建立相關責任會計制度,逐級考核責任指標的執行情況,為獎懲制度實施和未來工作績效的改進提供支持。
與會專家認為,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基礎,就是要研究制定管理會計能力框架,應確立好核心的能力和知識體系,加強管理會計體系建設要持續地進行能力框架研究。與會專家還在三個方面形成共識:一是,抓好管理會計是適應中國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是全體會計人員實現崗位轉型提升職業發展空間的重要機遇;二是,整合內部和外部的所有資源形成推動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合力,內部要與會計司、會計資格評價中心、中注協、會計學會等及時匯報溝通,外部要與國資委、人社部、證監會等部門充分協調,加大研究和協調的力度,取得好的工作效果;三是,條件成熟時,盡快啟動開展管理會計師資格認證工作,更快地建立起全國的管理會計師隊伍,抓好培訓、考試、認證等關鍵工作環節,搞好會員增值服務,提升服務會員的綜合能力。
李林池同志在會議總結時,充分肯定了各位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希望各位專家繼續關注和參與我們協會的工作,共同推進中國的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他提出了三項工作要求,一是今后要組織多層次的專家研討會,系統開展與管理會計相關的實務研究工作,包括管理會計準則、管理會計公告的研究,爭取用三年的時間搞出高水平的系統研究成果,能力框架的研究對象要擴大到行政事業單位;二是指定專家牽頭組織管理會計能力框架研究工作,協會指定專人負責搞好協調配合;三是要借鑒國際管理會計機構的先進經驗,通過各位專家的努力,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高層次的管理會計認證體系,按照樓部長和財政部的要求,把中國的管理會計工作做好做實。
(中國總會計師協會 張成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