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摘要:職工薪酬在企業成本中地位特殊,所占比重是僅次于原材料的“大頭”,且在第三產業中,人工成本是第一大成本,因此應引起企業的高度重視。在現行的財務體制下,會計核算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應付職工薪酬。本次職工薪酬準則的更新體現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大趨勢。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 職工薪酬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為了進一步加強完善,為了確保企業財務報表的質量以及會計信息的可用性和透明度,正在不斷向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2014年財政部修訂并印發《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本文就該項新會計準則與之相關的制度法規之間的差異進行比較,對新會計準則下職工薪酬的會計賬務處理進行分析和探究,進而研究新準則職工薪酬的修訂對于會計實務的影響,從而更加有效的理解和運用新修訂的會計準則。
一、新會計準則下應付職工薪酬的涵義及范圍
(一)新會計準則下應付職工薪酬的涵義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最新準則,職工薪酬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或解除勞動關系而給予的各種形式的報酬或補償,包括短期薪酬、離職后福利、辭退福利和其他長期職工福利。企業提供給職工配偶、子女、受贍養人、已故員工遺屬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屬于職工薪酬。
此次職工薪酬會計準則的修訂引入了離職后福利和其他長期辭退福利這兩大內容,從而使得短期薪酬和辭退福利的有關規定更加充實和明確,該準則修訂以后,包含的范圍進一步擴大,他將適用于短期薪酬、離職后福利、辭退福利和其他長期職工福利,不僅如此,該準則涵蓋了各類職工薪酬(除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新版的會計準則不僅擴展了職工薪酬在準則中的適用范圍,在職工的定義上還做出了明確的界定:除了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的所有人員外,職工范圍還包括雖未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但由企業正式任命的人員。另外,關于勞務派遣問題,新準則明確了規定:這些向企業提供服務和職工所提供服務相似的人員也包含在職工的范疇內。而不管這些人是否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或由其正式任命,這些人包含了通過企業與勞務中介公司簽訂用工合同而向企業提供服務的人員。
(二)新會計準則下應付職工薪酬的范圍
本次修訂充實了離職后福利的內容,新增了關于設定受益計劃的會計處理規范;充實了關于短期薪酬會計處理規范,將企業為職工繳納的養老、失業保險調整至離職后福利中;充實了關于辭退福利的會計處理規定;引入其他長期職工福利,完整地規范職工薪酬的會計處理。下圖為新會計準則下新舊準則的主要差異:
二、新會計準則下應付職工薪酬的賬務處理
舊版準則主要涵蓋了短期職工薪酬和辭退福利的會計處理。舊準則的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五險一金”,計提比例應按國家規定,借記“成本費用類”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工會經費”、“應付職工薪酬——職工教育經費”、“應付職工薪酬——社會保險費(或住房公積金)”賬戶。
新準則的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等,計入“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賬戶。非貨幣性福利計量統一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但公允價值無法可靠獲得時,可以采用成本計量。這主要是解決原準則中非貨幣性福利計量不一致的問題,并提高準則的可操作性。此次新會計準則關于對職工薪酬的修訂后將對報表產生重大影響。
例1.某公司為化妝品生產企業,共有職工200人,其中生產工人170人,行政管理人員30人。本月以每套成本為200元的化妝品發放職工元旦福利,市場售價為每套300元,增值稅率17%。
借:生產成本59670、管理費用10530
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70200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70200
貸:主營業務收入6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0200
借:主營業務成本40000
貸:庫存商品40000
新會計準則增加“其他長期職工薪酬”。該項科目的增加有助于包括實務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職工薪酬,從而進一步規范與職工薪酬相關的會計處理。此外還整合了帶薪缺勤、利潤分享計劃、辭退福利等薪酬。
例2.某公司2014年10月有2名銷售人員放棄15天的婚假,假設平均每名職工每個工作日工資為200元,月工資為6000元。
①設該公司未實行非累積帶薪缺勤貨幣補償制度,會計處理為:
借:銷售費用12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12000
②假設該公司實行非累積帶薪缺勤貨幣補償制度,補償金額為放棄帶薪休假期間平均日工資的2倍,會計處理為:
借:銷售費用24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12000
應付職工薪酬——非累計帶薪休假 12000(2×15×200×2)
實際補償時一般隨工資同時支付: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12000
應付職工薪酬——非累計帶薪休假12000
貸:庫存現金24000
三、新會計準則下應付職工薪酬對實務的意義及展望
新會計準則下職工薪酬的修改對實務的最大影響可能體現在:以前準則沒有明確設定受益計劃的會計處理,在實務中僅在國有企業改制等特定情況下,按照財務和國資管理方面的規定對統籌外離退休福利等予以預提,并未建立起確認此類職工福利的常態化機制。現在新準則將這些內容納入,也就是建立了確認和計量這些事項的常態化機制,因此原先很多沒有予以確認和計量的表外職工福利負債將納入表內,對不少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的報表將產生重大影響。
新準則界定的應付職工薪酬更加明確,范圍加大,這意味著會計規范和監管其實更嚴了,企業自主界定和操控的空間縮小了。另外關于職工薪酬的賬務處理也發生了重大改變,這些重大的改變將會影響報表的主要指標分析。隨著我國近年來企業向職工提供福利的形式不斷豐富,尤其是離職后福利計劃日益發展,現行的準則在很多方面缺乏針對性的指導和操作。這次的改革對于更多形式的職工薪酬福利來說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針對新會計準則我們還應該進一步的展望:首先進一步細化非貨幣性福利的評價方法,由于非貨幣性福利的核算涉及到的情況較多,所以應該統一非貨幣性福利計價方法。再者,規范新型職工薪酬的會計操作。最后,要對預計負債中辭退補償的定義進行重新界定,從而為避免辭退補償成為企業盈余管理的工具和手段。
四、結束語
總之,職工薪酬新會計準則與過去舊會計制度相比較,并不僅僅是職工薪酬的涵義上發生了變化,它在會計信息質量、會計信息處理、會計信息披露上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所以我們對于新的會計準則關于職工薪酬的改變應該仔細研讀,從而為企業完善職工薪酬福利制度、準確進行薪酬核算,促進和諧社會建設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單位:深圳市鹽田港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