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輝
摘要: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合并財務報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企業要在全方位地了解和掌握企業合并報表理論的基礎上,做到對會計準則準確運用,實際掌握如何編制財務報表,找到最適合企業發展壯大的途徑,推動企業綜合實力的不斷上升。本文針對合并會計報表存在的問題,分析得出解決的措施。
關鍵詞:企業合并報表 會計問題
在日常的工作中,財務報表的合并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需要不斷的重組、分化、合并,合并會計報表就是企業財務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合并會計報表可以反映整個企業的財務狀況、現金流量、經營成果等相關信息。還能夠幫助投資者認清楚方向,為投資者提供有助于做出決策的會計信息。大部分企業目前的合并報表存在很多的問題,有待進一步地完善與改進。
一、企業合并報表過程中產生的會計問題
合并財務報表具有多方面的特點:合并的財務報表反映的是總公司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和財務狀況,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主體是總公司,但是編制的基礎是總公司和子公司的個別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權益變動表和附注。主要表現是:根據時間和目的進行分類;還要按照反映的不同內容來分類。雖然合并報表反映的是集團企業內部和外部的財務情況,但還是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企業合并報表要全面地反映企業整體的信息質量,不能只是反映某一方面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以下就是造成企業合并會計報表發展不盡如人意的基本體現:
(一)合并方法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企業合并會計報表過程中,很少考慮到合并報表所產生的商譽。商譽是一項很重要的無形資產,而企業沒有做到把商譽進行適當的劃分,沒有區別購買商譽和非購買商譽。國際會計準則則是進一步地細化,主要分為非購買商譽和購買商譽。所以我國企業在合并報表的時候要充分地考慮到企業合并產生的商譽,是否符合國際慣例。同樣,我國的企業對于被投資企業的盈余沒有做到很好的劃分,國際會計準則進一步地劃分被投資企業的盈余,主要分為投資后的盈余、投資時的盈余。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將投資時的盈余和投資后的盈余,再在合并會計報表的時候給他們找到歸宿。投資時的盈余只是被投資企業凈資產的一部分,投資后的盈余才是合并的主要對象。目前我國的企業在合并報表的時候,做的有些差強人意,就是在合并會計報表的時候只是將子公司的全部盈余來遞減總公司的長期投資項目,完全不合理。我國的企業在合并報表的過程中,沒有詳細地解釋清楚合并差價的問題。合并差價是企業會計合并分錄的一個調整項目。當然,不管是會計制度還是新會計準則都沒有很清楚地對合并差價進行解釋和說明。所以,在調整合并差價的時候,就會導致合并差價產生嚴重的隨意性。
(二)合并范圍不夠明確
合并會計報表的合并范圍主要決定于我國現在實施的會計準則,但是會計準則存在很多的不足。新會計準則沒有準確地規定間接擁有比例的計算方法,直接地影響著同一持股關系的合并業務。因為不明確的合并范圍準則,財務人員之間,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導致形成的結論也是不一樣的,形成不一樣的合并財務信息。新會計準則沒有準確地規定實質控制的判斷標準,在確定合并范圍時需要把控制作為標準。還要具體考慮到納入合并范圍的子公司,但實質控制的判斷標準問題沒有在新準則中表現出來。同樣,新會計準則也沒有準確地說明暫時性控制問題,雖然在新準則中體現出應以控制為基礎來界定合并范圍,卻沒有說明具體的方面,在界定時間方面也缺乏可操作性,導致在操縱方面上市公司具有很大隨意性,上市公司就會將暫時控制作為借口去拒絕將子公司納入合并范圍。
(三)企業采用的會計政策不統一
新會計準則規定,企業集團的下屬子公司采用的會計政策需要和總公司的會計政策保持一致,如果出現不一樣,子公司就需要按照總公司的會計政策去調整,也可另行編報財務報表。在實際工作中,雖然很難做到子公司的會計政策和總公司的會計政策完全一致。因為總公司旗下有很多行業的子公司,行業的會計制度是跟隨公司自身的實際情況決定的。如果要求子公司使用跟總公司一致的會計政策,是不太合適的。子公司與母公司的會計政策不一致的時候,總公司就可以要求子公司進行相應的調整,增加了工作量,也沒有辦法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可靠性。
二、規范企業合并報表的建議
企業合并報表是否規范,決定著合并報表是否準確,是否有使用效果。規范企業合并報表,可以提高企業財務的信息質量及投資者的投資信息。要加大政府的監督,還要不斷地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
(一)深入分析合并財務報表中的合并范圍,確定合并范圍
新會計準則是按照相關的“控制”來確定合并財務報表的合并范圍,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實行多維度的“控制”,還要將“控制”具體化。在分析企業是否對被投資單位形成控制的時候,需要充分地、深入地了解被投資單位的董事會的構成和股權的結構等等。同時,在當期因購買子公司或者其他原因引起合并范圍變化的時候,還要對存在的判斷依據進行批注,在財務報表附注中還要披露合并范圍的變化情況。
為了讓合并會計報表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集團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就需要很好地確定合并報表的合并范圍。根據上述新會計準則的規定,在確定控制權時,需要按照投資企業所擁有的表決權來決定,不是單純的權益性資本。企業集團還可以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去確定合并范圍,當實質上的控制權和形式上的持股比例發生沖突的時候,納入合并范圍的依據就是企業單位實質上擁有的控制權。
(二)改變會計政策不統一的局面,統一會計政策
會計政策統一化可以保證合并會計報表所披露的會計信息是真實的、準確的、完整的。在實際的工作中,很多因素影響著會計政策的統一,其中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行業之間的差異。在現實中,經常面臨著選擇會計信息可比性和可靠性。尤其在兩者發生沖突的時候,需要首先滿足的是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與此同時也不可以忽視掉可比性的重要性,在特殊企業和特殊行業的時候,為了使會計的可比性得到滿足,相關的會計政策就可以不納入合并報表中或者是納入合并報表中但不允許進行改動,或者單獨作為合并報表部分加以披露。
(三)合并會計報表編制方法的改進
我國企業合并會計報編制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權益結合法,另一種是購買法。經過實驗總結,發現權益結合法更加適合我國的基本國情的需要。但是隨著國際一體化腳步的加快,權益結合法編制合并會計報表就顯得有些簡單,權益結合法已經不能很好地融入企業,變得不符合企業的現狀,并且逐漸滿足不了社會發展的要求。所以,要及時地、正確地改進。讓權益結合法由簡單向復雜轉變,有利于更好地合并會計報表。具體做法就是圍繞著以下兩點來展開:第一個就是核算總公司與子公司的投資成本展開,第二個就是總公司合并后公司的經營活動是否實現損益或者達到預期損益地展開。可以根據這兩點,來了解總公司在子公司的投資情況和分享凈收益等情況,以至于能夠完整地分析母公司與子公司的運營情況。
(四)其他的建議
除了上述的幾點建議,可以很好地規范企業合并報表之外,還可以通過其他的途徑來實現規范合并報表。例如:增強合并財務報表的信息披露,規范企業合并報表,可以提升企業財務的信息質量水平,在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同時,還需要強化相關內容的政府監督。同時,企業合并類型的選擇要規范,企業的合并報表一直受到爭議,我國的會計準則是基于控制進行的,應該給予互斥關系來制定權益結合法和購買法。
三、總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大,很多的企業想要占據一席之地,就開始調整內部的管理制度。尋求最有效的方法來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所以,企業合并活動也在不斷改進,企業認識到合并報表的重要性就越來越關注和重視合并會計報表。我國企業的合并會計報表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影響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要求企業正確地采取適合解決企業合并報表時出現的問題的解決措施,進一步地改進、完善合并會計報表。合并會計報表的順利進行有利于更好地適應企業的發展要求,促進企業穩定得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李玲英.企業合并會計報表編制及其局限性的探討[J].財會研究,2011,9(16):412-419.
[2]王琦.關于提高集團化企業合并報表編制質量的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12,10(2):415-419.
[3]石林.淺議企業合并報表理論與合并方法[J].現代經濟信息,2010,7(23):874-876.
[4]田楠.談企業合并報表分析中應注意的事項[J].現代商業,2012,11(2):381-385.
(作者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