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姬

2月16日,中國游客在東京銀座區購物。箱子是赴日游熱門選購項目。
在21世紀,春節注定會成為全世界的節日。
2015年,“史上最大境外過年潮”已經顯威。出境游人數首次超過國內跨省游,占出游人數的比例超過60%。韓國、日本和中國港澳臺地區等旅游目的地成為境內游客過年的首選。日元、歐元、澳元等多國貨幣對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激發了中國游客海外旅游和消費的熱情。不少中國人選擇一個甚至多個國家旅游購物,開啟“全球掃貨”模式。
全球都在跟著中國人過年,各大景點擠滿了中國游客,他們被戲稱為“會走路的錢包”——東京、新加坡、馬德里、洛杉磯等地,操著各地方言的中國人讓一些商場銷售額創下紀錄,不少賓館和機場也因此達到飽和狀態。
今天“有錢任性”的中國游客讓各國人民又愛又恨。
愛的是,中國游客在短短一周時間內大大提升了當地經濟。出國簽證的便利以及出行成本的降低,再加上這幾年國人收入的提高,是中國人境外掃貨的直接原因。無論是奢侈品還是日常生活用品,出了國的中國人發現到處都是便宜貨,“買買買”成為最佳選擇。
恨的是,一些中國游客的不文明行為隨處可見,臟亂差令主人不堪承受。而一擲千金、揮金如土的做派,也不招人待見。有人說,上世紀40年代在歐洲的美國人,80年代走出國門的日本人,都曾經有過這個階段:因為“過度存在”而令人討厭。
中國年,買買買
鄰國日本最能感受到“中國年”的強大購買力。按照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春節期間出境游總人數518.2萬人次中,到訪日本比例是8.7%,這意味著約有45萬中國旅客游日。從保溫杯到名牌包,從馬桶蓋到護膚品,不少商場貨架被掃蕩一空,中國游客10天內僅購物就狂擲112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9.3億元)。
大年初一的銀座街頭,東京警視廳出動了特別交警,指揮5分鐘便有一輛接載華客旅游巴的高流量;同時,成田機場和羽田機場為中國旅客作出特別安排,“超重(行李)一律不收費”。在日本當地電視臺節目更出現評論:“我們沒有體驗過中國春運是什么情景,但是看到中國旅游團的模樣,我們知道了春運的厲害。”
馬桶蓋的話題幾乎“撕裂族群”。今年中國游客在日本最喜歡買的是馬桶蓋。有抗菌、可沖洗和座圈瞬間加熱等功能的這個物件,在秋葉原等一些商場甚至一度斷貨。折合成人民幣兩千到一萬的馬桶蓋,只要有中國旅游團來,每天都會供不應求。雖然幾年前所謂“抵制日貨”的輿論似乎灰飛煙滅,但看不慣“馬桶蓋狂熱”的還是大有人在。
日本觀光廳統計數據顯示,僅今年1月,日本就給中國游客發放了25萬份旅游簽證,創同期歷史新高。2014年中國有240.92萬人赴日本旅游,比2013年增加83%。消費總額達5600億日元(約合295億元人民幣),人均消費23.17萬日元(約合1.2萬元人民幣),是韓國游客人均消費的3倍多,也是中國臺灣游客人均消費的近2倍。
旅游業人士稱,中國游客過年期間到日本瘋狂掃貨的因素主要包括日元貶值、日本去年10月起實施免稅品對象范圍擴大、日本放寬中國人赴日旅游簽證條件、航空出行成本下降等。
事實上,中國游客去國外掃貨已成為這幾年的新常態。因此,精明的國外商家熟知中國的每一個節假日,并且為此制定促銷計劃。
在韓國,中國游客造訪最多的樂天百貨商店總店今年開始實施中國人專用二維碼服務,只需智能手機掃一下,各種指示牌的中文說明便會出現。據悉,中國游客在首爾旅游期間人均消費232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3萬元),是當地外國游客中出手最大方的。
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則為中國游客提供特享服務。從2月7日到28日,身穿中國傳統服飾的中法雙語服務人員在機場為中國游客服務。中國紅成為機場的主打色,紙燈籠等節日裝飾為機場增添了節日氣氛。匯豐銀行的一份報告說,中國人在巴黎的度假預算中有80%花在購物上。

2月24日,韓國仁川國際機場出境口大排長龍。今年春節赴韓游的中國人增長30%。
美國洛杉磯的購物中心紛紛推出針對中國春節的促銷活動。當地還出現“中國,我準備好了”培訓班,幫助商家了解中國消費者。據悉,僅2013年,共有180萬名中國游客赴美旅游,為美國經濟貢獻211億美元,并為美國增加10.9萬個就業崗位。當中國和美國簽署協議將旅游簽證和商務簽證有效期延長至10年之后,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美國向中國公民發放的簽證數量激增68.2%。
西班牙最大的百貨連鎖公司英格列斯百貨公司位于馬德里的旗艦店推出中文導購服務。不少五星級酒店為迎合中國顧客口味而調整菜單,推出雞肉面、中式點心和米飯等早餐,接入中國電視臺信號,提供中文導游服務,還在中國顧客入住的房間提供電茶壺。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表示,2014年,前往西班牙的中國游客達到28.8萬人次,比一年前增長將近14%。
中國游客似乎是世界旅游經濟的“財神爺”——據各國當地旅游協會統計,在美國,中國游客每次出行約消費6000美元;在英國達到1600英鎊;在德國則是2500歐元,幾乎是其他國家游客的3倍。而根據“環球藍聯”的數據,中國游客已連續7年購物退稅消費額居全球首位,2014年中國游客購物退稅消費額較2013年增加18%,占全球總額的近1/3。
“過度存在”的中國人
隨著中國游客數量增加,不文明行為也屢見不鮮——在公共場合吐痰、大聲喧嘩、隨手扔垃圾等。但“差評”主要針對的是大型旅游團。老外還沒適應的可能是隨處可見的中國游客——盡管他們帶來了生意,但他們張揚的消費方式還是讓不少當地人有些不舒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日本餐館老板說:“如果沒有中國游客,日本旅游業就無法生存,所以我們不想抱怨什么?!甭犐先ビ行o奈。
事實上,新興國家的國民大批涌出國門所造成的“過度存在”,由來已久。19世紀初就有德國人指責英國“聽任200萬人民到處游蕩,極度無知”。二戰結束后,在西歐,在南太平洋,即便在盟國,許多人也對“到處都是”的美國佬心懷不快,覺得他們 “薪水太高、性事過多、在這里的人太多”,抱怨美國游客粗魯更是歐洲人長期慣有的劇目。到20世紀70年代日本繁榮起來,西方普遍感覺日本游客“過度存在”,因為他們是“隨處可見”的富人,又常常成群結隊地出行,形成一種視覺壓抑感。
如今,似乎輪到中國人“過度存在”了。其實,中國游客在境外暴發戶式的購物習慣,未必是自己多有錢,而是有了國內物價的參照,國外東西就顯得便宜了。2014年第四季度,中國人民銀行在全國50個城市進行了2萬戶城鎮儲戶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52.9%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
從日用品到奢侈品,中國的物價實在不敢恭維。價值10歐元的德國奶粉在中國能賣到3倍的價格;中國消費者奢侈品消費76%在境外,就是因為劃算??鋸埖睦邮牵幸晃恢袊慰妥庑⌒图b箱把今年春節在日本掃的貨運回國,即便加上運費和關稅花了近人民幣20萬,但他在日本買的電視機、空調、音響、冰箱、空氣凈化器和廚衛用品總價因為省去了中間銷售環節,價格仍然比在國內購買便宜,而且品質也有更好保證。
如果國內物價沒那么高,中國游客也不會那么扎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