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企業經濟合作對于企業產業鏈升級的影響
慈溪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胡立峰
企業產業鏈升級,也就是企業自身通過調整結構,促進企業產業鏈條的結構優化和提升。而通過企業之間的經濟合作,能夠在企業產業鏈條當中共享生產技術、管理模式、生產資料等,最終提升企業產業鏈條的競爭力,實現優勢互補,促進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經濟合作 企業產業鏈條 優化升級
中國進行改革開放已經有三十多年,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企業從競爭力相對較弱,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具備強盛市場競爭力的群體,中國也隨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企業已經不僅是個別企業通過自身生產技術突破進行單打獨斗,而是通過各種企業之間的合作方式,隨之成為企業之間緊密合作的產業鏈條。產業鏈條可以促進企業把握戰略機遇,隨之培養出具備集群效應的企業產業鏈條,實現企業價值有更新的突破。當前中國有很多企業仍然處在于產業價值鏈條中低端位置,沒有真正具備核心的創造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競爭優勢應該從勞動密集型逐漸轉變,將競爭優勢定格在技術密集、多元價值組合,才能夠促進企業產業鏈條的優化升級,最終讓中國企業在世界競爭之中獲得一席之地。
1.1 企業產業鏈升級概述
企業產業鏈升級,也就是企業自身通過調整結構、提升產業鏈條素質、提升生產效率等,改善自身產業鏈結構,最終促進自身優化升級。產業鏈條升級,從根本上看是企業自身的技術進步。因此,企業產業鏈升級,歸根到底是企業協調自身的生產要素,優化自身的結構,實質是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企業產業鏈的升級,能夠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以及生產技術能力,優化產品的質量。
從企業產業鏈升級的層面上看,產業鏈升級可以從四個方面發展,分別是鏈條、功能、產品,以及生產工藝的升級。從生產的工藝角度上看,生產工藝實際上就是企業通過改進自身的生產技術,進而讓生產過程轉變得更具備效率性,具體呈現為企業降低自身的能源消耗,改善自身的傳輸途徑,或者將個別勞動時間進一步縮短,采用一些新的生產方式,進而推進企業產業鏈條升級;生產產品升級,主要還是企業以科學技術作為引導,進而研究開發出更新的產品,產品不斷升級變化,能夠在市場上獲得更多份額;而功能升級,重點是企業明確自身在產業鏈條中的位置,表現為在價值鏈條當中的地位提升,進而創造出更多的價值量,以新產品、新技術等成為產業鏈條中的核心架構;產業鏈條升級,則是通過企業與企業互相之間合作,或者通過兼并融合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產業鏈條結構,最終促進相關產業或者合作產業收益提升。由此可見,產業鏈條升級包含了產業之內的鏈條升級,以及產業之間的鏈條升級。
1.2 企業產業鏈升級特點
企業產業鏈升級首先是具備了整合型的經營戰略特點。當前已經是進入到世界范疇內合作生產的時代,很多產品不僅僅需要一個企業進行加工生產,更需要不同行業當中多個企業協作,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將產品進行社會化生產。因此,企業產業鏈條升級,其主要的特點就表現為對社會中各種企業生產資源的整合,并且是呈現出開放性以及系統性,企業的生產資源以及社會各項生產要素,都參與在企業產業鏈條升級當中。
企業產業鏈條升級也具備了資產布局與綜合性特點。企業產業鏈條當中,真正對企業的產業價值產生影響作用的不僅僅是組織中的物質生產要素,也包含了各種人力資源以及知識產權等,這些都要求企業在促進產業鏈條升級過程之中,要投入更具備復合性的企業生產資源。通過多種生產資源的結合,尤其是企業工作團隊里人力資源的影響,才能夠推動整個企業組織結構的優化,最終帶動整個產業鏈條優化升級。
2.1 企業經濟合作帶動企業產業鏈核心技術能力形成
企業互相之間的經濟合作,能夠對于企業產業鏈條中,核心技術能力形成提供重要的推動力。中國當前有較多企業處在于低端價值鏈條上,沒有真正形成具備競爭力的技術。而實際上,通過企業產業鏈核心技術能力的培養,才能夠促進企業逐漸形成具備特色的產業,從中國企業制造轉變成為中國企業創造,形成中國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從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上看,中國已經不可能再次走西方工業化的道路,因為西方工業化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給環境以及生態資源造成了非常沉重的負擔,所以中國在進行工業化的過程當中,通過企業經濟合作,帶動企業產業鏈條核心技術能力的形成,尤為關鍵。
企業通過互相之間的經濟合作,從而推動不同科學技術和技術研發團隊的交流,進而在制造業方面實現升級轉化,促進企業形成更具競爭力的核心技術。中國的企業通過經濟上緊密合作,從而實現企業產業鏈條的逐步完整化,實現不同產業互相之間的集群效應,從而讓中國的制造業在生產效率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進而走向創造性的企業產業鏈條。這一方面不僅僅是體現在第二產業即工業化產業結合上,更是和中國的農業生產、服務業等企業密切相關。每一個具備市場生存機會和競爭實力的企業,都具備自身獨特的生產、管理模式,在生產技術上以及管理技術上都有值得共享和合作的部分,而通過企業間進行緊密的經濟合作,能夠帶動企業在產業鏈條上核心技術能力的形成,最終促進整個生產鏈條的科學化,及以從低端轉向于高附加值部分,進而帶動產業結構的合理化以及科學化。
2.2 企業經濟合作可以促進企業產業鏈形成品牌化效應
企業的經濟合作,也可以促進企業產業鏈條形成品牌化效應。對于中國的企業而言,不僅僅需要對自身的生產技術、管理模式進行優化合作,更需要中國企業通過經濟合作,帶動企業產業鏈條轉向于品牌化,逐漸成為一個具備競爭力的品牌。中國品牌要走向全球化,需要中國企業進一步優化自身結構,提升企業內部的資源有效配置,同時要和不同的企業之間形成具備綜合性品牌,提升品牌集群效應。實際上,中國企業應該將“中國制造”的品牌,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品牌,打進世界市場當中。中國當前有一部分的企業通過參與國際競爭,進而取得了品牌效應與成功。但是少部分優秀的中國企業,并不能夠將“中國制造”作為一個重要的品牌對世界產生積極影響,尤其是中國企業整體品牌意識、品牌集群意識仍然不夠強,企業的品牌如果沒有在產業鏈條上產生影響,那么企業的產業鏈條就無法發揮出世界性的品牌影響,繼而無法讓世界上的不同消費者都能夠認同中國企業所推出的產品以及服務。
企業的經濟合作,能夠讓企業具備優勢的品牌進行整合,在社會化再生產的鏈條上,不同的優勢品牌最終可以形成整個企業產業鏈條的品牌化,從而成為“中國制造”當中最具備優勢的產品集群。對于中國企業而言,如何生產出優秀的產品,并且將優秀的產品推出到世界市場上,為世界消費者所認可,是其非常核心的問題。因此,中國的企業通過經濟合作,能夠促進企業產業鏈條品牌化,品牌化帶動整個企業生產鏈條的優化升級,對于在企業產業鏈條上的各種企業而言,其產生的品牌溢價以及積極影響都是十分深遠的。
2.3 企業經濟合作能夠帶動企業產業鏈條學習與創新
企業的經濟合作同時能夠增強企業產業鏈條的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首先,企業的產業鏈條就需要進行學習。學習實際上是產業鏈條當中,產品與服務進行創新的重要基礎,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企業也不能夠固步自封、蕭規曹隨,而是應該對自身的生產技術以及管理模式,結合企業自身實際以及市場的發展狀況,更進一步地優化企業產業鏈條的學習能力。企業只有形成經濟合作,對于相互影響的不同市場狀況才能夠進行及時的分析以及對比。企業緊密的經濟合作,能夠讓不同企業互相之間分享其所掌握的市場情況,并且分析這些市場狀態對于企業合作產業鏈條所能夠帶來的影響。中國企業產業鏈條,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夠讓其積累創新的能力,才能夠帶動企業產業鏈條的轉型升級。消費者永遠是企業所提供產品以及服務的最后評判者,而消費者所形成的市場是伴隨著社會的經濟、政治以及文化因素不斷發生深刻變動,這些對于企業產業鏈條的學習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加強企業經濟合作,帶動產業鏈條的學習能力提升尤為重要。
而企業產業鏈條在于學習能力基礎,也需要發展出創新能力。對于企業而言,任何的產品、服務或者管理上的創新都伴隨著一定的市場風險。但是通過企業之間的經濟合作,各項生產要素和企業生產資料都能夠實現共享,這一個過程才能夠促進企業產業鏈條在創新方面具備物質支持與基礎。創新需要一定的利益驅動,但是同時也需要一定的保護機制,創新如果沒有付出一定的物質資料甚至人力、物力的投入,也無法真正落到實處。所以通過企業互相之間的經濟合作,能夠對企業之間形成的產業鏈條,在產品與服務創新方面獲得一定的空間,敢于進行創新以及轉型的企業,才能夠最終獲得企業的發展和競爭力提升。因此,企業的經濟合作,能夠帶動企業產業鏈條的學習以及創新。
2.4 企業經濟合作可以提升企業產業鏈條的競爭能力
企業經濟合作可以進一步提升企業產業鏈條的競爭能力。當前的社會生產不斷擴大,而中國乃至世界產能的擴大化,決定了當前世界市場上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因此,企業通過經濟合作,在生產資料、科學技術、市場分析與情報方面互相共享,形成強而有力的企業產業鏈條,在世界市場競爭當中可以形成非常強大的競爭實力。中國的企業如果沒有進行經濟合作,其企業產業鏈條競爭能力也無法得到保障。
社會市場實際上是由非常多的消費者共同組成的,只有具備競爭能力的企業產業鏈條,才能夠促進企業鏈條當中的企業形成緊密的合作,最終符合當前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當前的企業也是一個不斷競爭的過程,而企業產業鏈條競爭能力的提升,同樣可以促進企業更為廣泛地參與到企業產業鏈條的合作之中。通過緊密的經濟合作,企業創造能力得到提升,最終在優勝劣汰的市場上,獲得更大的生存以及發展空間。
綜合上述分析,當前中國企業不能夠盲目進行競爭,而應該從企業產業鏈條的角度,充分考慮不同企業互相之間的合作空間。中國的產業鏈條的優化以及發展,同樣也離不開企業互相之間的經濟合作。中國企業要真正將“中國制造”推向市場,就需要中國企業認清自身的發展方向,通過經濟合作形成多層次、高質量的合作機制,最終為未來中國企業的發展贏得空間。中國企業經濟合作對于企業產業鏈條的發展產生的影響是決定性的,中國企業以緊密的經濟合作,將品牌化、生產技術、管理模式以及各項生產資料進行共享和結合,充分調動了企業產業鏈條的市場活性,最終在激烈的世界市場競爭當中獲得更大的可持續發展空間,這也是中國商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1] 傅國華,李隆偉,張德生.中國—東盟天然橡膠空間產業鏈構建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2(01).
[2] 鄭大慶,張贊,于俊府.產業鏈整合理論探討[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02).
[3] 王穎.中國資源型企業跨國并購的特征分析與策略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09(11).
F272
A
2096-0298(2015)04(c)-026-03
胡立峰(1976-),男,浙江慈溪人,碩士,經濟師,主要從事經濟合作、會展經濟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