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張云龍 楊智奇
IT大佬的“大佬之路”
文/本刊記者 張云龍 楊智奇

IT大佬創始人任錚。
IT大佬(IT新媒體)成立于2012年10月,是面向IT行業企業,業內人士的資訊平臺。IT大佬研究IT企業財報并購案件,資本動態,職場訊息,資訊八卦;同時也關注企業級服務,云計算,大數據,SaaS應用,移動互聯等。宅是專注在企業移動應用領域的IT新媒體平臺,包括:IT大佬公眾賬號(覆蓋近20萬IT用戶),IT大佬網(覆蓋百萬用戶),IT大佬微博平臺,IT大佬電臺,IT大佬粉絲社群,SaaS學堂社群。
如今,社會化媒體的崛起是互聯網的一個發展趨勢,這種趨勢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將我們帶入了一個社交網絡的時代。作為一家獨特的IT新媒體,IT大佬在社會化營銷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以下就由IT大佬的創始人任錚給我們談談他的真知灼見。
《現代企業文化》:IT大佬網是怎么吸引到這些來自外企以及部分國企、民企和互聯網公司內部員工的?成立這個網站的最初想法是什么?主要關注的領域是什么?
任錚:在2012年的時候,IT大佬只是一個簡單的公眾號和自媒體的形態,也沒想把它做成一個媒體并且商業化。IT大佬的幾位創始人都是外企的中、高管,只是希望通過一個自主便捷的宣傳渠道,可以在上面發發聲音,娛樂娛樂,這是最初的想法。在逐漸運作后我們發現,凡是對企業吐槽的,對企業財報,裁員的情況以及企業職員發展方向的東西,都特別受人追捧。
因此我們專注在這個方向進行了深度地篩選和編輯。所以這個公眾號從零開始,增長到3萬、5萬的關注只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當然,當時也是因為伴隨著這樣一個公眾號及微信用戶劇增的巨大浪潮),到現在已經有了近20萬的業內用戶。這也就是我成立網站的最初的想法。
說到關注的領域,之前更多是關注企業的職場以及企業的資訊,比如企業的財務狀況、合并裁員等方面的內容。而到如今的關注點慢慢轉向了企業級服務、云計算、大數據以及企業移動服務這一塊。
《現代企業文化》:IT大佬網從成立之初到現在,增加了很多的網站流量和注冊用戶,現已覆蓋了眾多IT人群,您覺得IT大佬網在營銷中的運作方面有什么獨到之處呢?
任錚:在營銷運作方面,首先,獨到的地方就是采取社群的方式來做這件事情。最開始時,我們從每個大的IT企業里都會選出3—5個人。他們本身就是IT圈的職員,可能也是相互認識的朋友,他們會發起各企業內部的群。你會發現企業內部的群都是在這一兩年內建立的,當然微信也是才發展兩三年。
群建立好后,群主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人。像在戴爾、惠普、華為這些大的公司里,這些企業級的群都是我們IT大佬的伙伴建立起來的,當然他們不是IT大佬的員工,但卻是我們很好的伙伴和朋友。
這些群就是我們非常好的渠道和入口,比如當我們發表一篇關于惠普的評論文章時,當這篇文章傳播到惠普的內部員工群里后就會發現,無論是它的流量還是傳播速度,都是瞬間的驟增。
這就是精準用戶的好處,以一敵百。我覺得這是我們做得最獨到的地方,我相信任何一個媒體都沒做到這件事,就是到企業內部去建群。
其次,我們采取線上和線下的互動。我們在全國各地舉行各式各樣的活動,如讀書會,行業研究會,都是我們的成員在其中進行了積極地組織。這樣的互動,對我們發現新的行業資源,發現客戶以及傳播我們的文章都會有很大的好處。還有一點,我們是100%開放的,能和所有人合作。不管是IT自媒體,還是其他媒體,或是企業,我們會有積極接觸,取長補短。

《現代企業文化》:社會化媒體的互動特性可以拉近企業跟用戶的距離,這是網絡媒體相較傳統媒體的一個明顯優勢,在這方面,IT大佬網怎么發揮其所長?您怎樣看待互動所帶來的巨大魔力?
任錚:實際上,光有一些用戶是遠遠不夠的,比如說我們有很多企業員工在訂閱,這對IT大佬的價值增長從收入層面來說沒有任何現實意義。那么,我們怎樣才能發揮長處吸引客戶? 我們會用很新很新的形態來做這件事。比如說我們會繪制漫畫圖和編段子,對大佬的專訪也不是寫軟文,而會更加深度地去述說內心,談一些諸如家事,情感等。在這一塊去做一些差異化的處理,與那些一本正經的傳統媒體區分開。
關于如何看待互動。的確,互動可以帶來活力。普通互動可以分成幾種:第一種,用戶發來一個信息,我們進行回復、留言;第二種,做各種各樣回饋活動。而我們也有兩種不同的互動方式:首先,我們會用不同的身份參與到各種互動活動中,比如我現在是IT大佬的創始人,但我在北大是投資協會的會長,在投資圈是弘人資本的合伙人。
每個人的身份在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圈子。我鼓勵我們的員工、粉絲、合伙人在不同的圈子去推廣IT大佬,去和不同類型的人探討交流,這是一個我們做得獨具風格的互動。然后,還有一種互動是技術層面上的互動。
你如果去看IT大佬的公眾號,你會發現它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你可以在上面找到同樣關注IT大佬公眾號的其他的粉絲。一般來說,你關注一個公眾號,你永遠不知道還有誰和你一樣關注過。
但我們通過技術的手段,能讓你看到還有誰也關注過IT大佬,這就產生了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互動,使得用戶之間可以有足夠的空間去對接與了解。這是技術的魅力。
《現代企業文化》:社會化營銷的影響主要在鏈接影響和口碑傳播方面,請問您怎樣看待這兩方面的影響所帶來的積極效果?
任錚:鏈接影響以及人與人之間口碑的傳播對于我們這種新媒體來說是尤為重要的。
口碑方面,是我們塑造和保持的關鍵之處。其實我們也發生過一些問
題。之前,在自媒體群里,他們在我們這里發稿,我們幫他們傳播,偶爾因為編輯的問題,發現稿子已經在其他地方發過了,會出現不好的影響。
但我們在這一塊特別小心謹慎,IT媒體圈很小,一旦出現問題,我們一定會及時的道歉以及商量對策,從而保護我們的口碑。
《現代企業文化》:對一般品牌來說,做內容的難度較大,加之企業社會化媒體ID為了保持活躍度對日常內容的量要求較多,因此更需要創意來整合內容,使常規內容盡可能做到有趣、有關、有價值。請問您如何看待創意的重要性?
任錚:我們每天都會對我們的稿件進行更新,除了微信的五條之外,每天我們都會保持10—15篇文章的更新。在這一塊,如果要我們的編輯去寫10—15篇的文章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天最多就能寫1—2篇文章,所以更多的來源還是在于投稿和合作用稿,通過用戶產生內容。
從用戶中誕生出豐富的資源素材,由我們的編輯進行加工潤色,才可以達到我們每天的更新量。
再講到創意,這就是所說的編輯的魔力,編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他們能把一篇看似廣告的文章改寫成一篇真正對行業有所思考,對模式有所創新,對讀者有幫助的文章。專業的編輯在此處特別重要。
《現代企業文化》:IT大佬經過近3年的發展,在業內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和好評。您對IT大佬將來的發展會做出怎樣精致的規劃呢?今后的發展趨勢又會如何?還有什么好的點子可以給我們分享?
任錚:IT大佬作為一個新媒體,關于新媒體的業務我們將繼續往下面延展。但是,我們會向兩個分支方向去發展。
第一個方向就是走資本對接的道路,我們背后有一個由北大發起的基金,這個基金會支持我們對一些初創的,或者一些發展較好的,跟IT密切相關的企業提供資金,所以在這一塊IT大佬將在投融資領域進行布局。
這只是其中一項探索,很多新媒體都在走股權眾籌的道路,但真正走出來的暫時還沒有,這是一條特別新鮮的道路,充滿未知,所以更多的人還在不斷探索之中。
第二個方向,就是走互聯網產品的路線,推出屬于我們自己的互聯網產品,這個產品還是跟IT、營銷和公關服務有關的產品,目前還未推出。但我們會堅持做這個事情,落地到一個具體的產品,我們的目標是讓一個創業企業,只需要點點手機,打幾個勾,就能完成對一個公關的需求,實現企業營銷。
至于社會化營銷的發展趨勢,我認為它一定是跟技術的進步息息相關的,你永遠無法想象出明年的社會化營銷會呈現出怎樣多姿的風貌。之前可能呈現在電腦上,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進步,轉到了手機上,APP上,將來也會到智能硬件,家電平臺,可穿戴上去。所以把握好發展的節奏就一定要緊盯技術層面上的質的發展。
《現代企業文化》:社會化媒體營銷就是利用社會化網絡、在線社區、博客、百科或者其他互聯網協作平臺和媒體來傳播和發布資訊,就社會化營銷而言,請您談一談它的利與弊?您認為成功的社會化營銷的條件有哪些?
任錚:談到利的方面,就社會化營銷本身而言,它天生的基因就是讓它有利于傳播,所以一開始它的傳播速度會非常快。它的利就在于數量眾多以及速度飛快。
而它的弊也很明顯。它缺乏公信力,質量良莠不齊。個體很強,沒有以集體整合的形式出現,現在說人人都是媒體。尤其是自媒體,其能力范圍仍然是有局限性的。自媒體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會有一個大瓶頸擺在面前,再往上走就會舉步維艱。
所以只有形成一個優秀的媒體品牌,才會真正突破瓶頸。如果個人特色太鮮明,喜好和厭惡都會表達出來,但不一定符合別人的胃口,則這個態度是不中立的。
成功的社會化營銷的條件,我認為首先要看執行的人。社會熱點很多,成功案例也很多,但能讓營銷案例長期成功的團隊鳳毛麟角。這不代表成功率低,在一定的影響力下,成功把時間傳播到理想的范圍就算成功。
社會化營銷有幾種模式,或者說事做得好,或者說人有魅力,這都能帶動社會化營銷。其次還需要具備聯動的機制,這會讓你快速反應,碰到一個大事件,你就會自動反應出相關的東西,再用一個優秀的團隊去把它完成。
最后,要學會發散,去大力傳播,事情越大越好,不要總試圖去控制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