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宋欣
專注服務才是王道
——訪北京漢馬傳播顧問機構總經理孫自偉
文/本刊記者 宋欣

北京漢馬傳播顧問機構總經理孫自偉。
很多人有投機取巧的心理,做營銷也是,總想著不努力,不投入,有什么巧可以借一借,一步跨過去,就大功告成了。但是,凡做過企業的都知道,大多數企業傳奇故事只是成功后編織出來的光環。奇跡并不會無緣無故地發生,它只眷顧持續努力和準備好的企業。社會化營銷也是,它需要學習,更需要踏踏實實地去做。不同的是,社會化營銷創造奇跡的機會更大,在做的過程中,不經意間靈光一閃,奇跡就發生了。近日,本刊記者采訪了北京漢馬傳播顧問機構總經理、實力派營銷策劃專家、首席營銷策劃師孫自偉,請他來談談社會化營銷的一些問題。
《現代企業文化》:您好孫老師,感謝您接受我們雜志的專訪。您認為在這個社交時代,社會化營銷是企業騰飛的風口嗎?
孫自偉:關于互聯網時代企業的營銷戰略,雷軍的風口論曾風靡一時。雷軍說,在互聯網時代,企業只要找到風口,即使是豬也能飛起來。這種說法讓人們更加相信企業只要找到機會,成功并不難。全世界就中國福利彩票賣得好,因為大家都想不勞而獲,都希望奇跡出現在自己身上。
其實雷軍的風口論,本身就是個比喻,不可太當真。因為一方面風口太少,百年不遇,大家都爭著向風口上擠,你體力不行不一定擠得上去。但即使擠上去了,又能怎樣,因為如果你是只鷹,那恭喜你,你可以更高地飛翔。但是你如果是只豬,借風口飛上天了,那又能怎么樣?還不是被活活摔死?很多人把飛上風口的豬添加個翅膀,這也太沒想象力了,豬還是豬,插上翅膀也變不了風箏。
做社會化營銷也是,很多人看到了做社會化營銷成功的案例就眼紅,以為是風口,可以借一借。有幾個人能看
到他們的付出?大家都看到雷軍的小米一舉成名,風頭無二。但有幾個人看到雷軍在各種論壇的布局了嗎?看到他動輒數十萬元上百萬元的線下聯歡花費了嗎?看到他成年的苦心經營粉絲圈了嗎?都看到杜蕾斯做得好,有幾個人知道人家可以包了整整一個團隊,在那里沒日沒夜地干活呢?只看到賊吃肉,沒看見賊挨打,妄想不勞而獲,就是當下那些想在社會化營銷方面一試身手的老板的心態。
所以許多企業雖然都想做社會化營銷,但失敗的很多。為什么?人員不專業,不愿意投入,又不愿意找專業的人,總之是不想花錢就想做爆炸式增長。我說這話可能有些人不愛聽,我有錢的話,還用找你?找你不就是不想花太多的錢嗎?我說天下哪有這樣便宜的事?
社會化營銷這個詞本身就有問題。什么是社會化?社會化又為何可以營銷?根據百度的定義,社會化就是社會交際溝通,這沒有錯,但又和營銷結合到一起,就可以理解為社會化營銷就是利用社會交際之便利達到銷售目的。這是很成問題的。如果這也叫社會化營銷,那么前幾年盛行的直銷或傳銷,則更有點象社會化營銷,它本身就是利用人際關系來達到銷售的目的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傳銷則更接近于社會化營銷的定義。但可惜的是,現在普通消費者對傳銷是避而遠之,生怕粘上。為什么?既然有交情了,不買他的東西又不好意思,所以最好躲得遠遠的。現在所謂社會化營銷也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微商們在朋友圈里面銷售,銷售一段時間,朋友們都不在朋友圈里說話了,集體潛水了。這都是因為大家對社會化營銷理解有偏差所致,因為社會營銷這個詞本身就有問題,本身就不成立。
《現代企業文化》:您認為社會化營銷可以主要分為哪些類型?
孫自偉:社會化營銷平臺的工具有很多的,通常包括微博、微信,這個廣為人知,不太為人所知的,有貼吧、知乎、各種論壇、還有QQ空間也有人運作得風聲水起。只要在一個領域內做到極致,都可以做好。當然不同的平臺,玩法有差異。現在許多人提起社會化營銷,特指的是微博和微信,也難怪,這兩個平臺會員巨量,關注度高。據我研究,微博微信為代表的社會營銷目前存在三個層次或者說三種類型。
第一個層次是將社會化營銷的重點落在營銷上面,就是寫一系列軟文,在微信平臺或微博平臺上發,希望這些軟文吸引大家注意,大家一起轉發,然后就達到了品牌傳播的目的。他們總是寄希望于出現病毒式傳播的奇跡,但這種奇跡卻一直沒有碰到。這種想法還是停留在web1.0的時代,即一種單向傳播的時代。當然,它的文章如果真地寫得好,也不愁會得到很大量的傳播。但問題是一方面僅靠一篇文章就可以一鳴驚人這種愿望多么幼稚,一方面這類企業往往十分急功近利,在每篇文章上面,生怕浪費了它品牌的傳播效率,最好這些文章成了徹頭徹尾的文字廣告——在目前信息這么豐富的今天,大家對好文章還要挑三揀四,人家憑什么來看你的軟文?這種方式只是把社會化營銷工具當作社會化營銷本身,是對社會化營銷的誤解。
第二個層次是將“社會化營銷”理解成做媒體,媒體做好了,營銷自然就搞好了,這是“社會化營銷”的一個方面。既然是媒體,那么就要按媒體的規律來運作。第一,你有沒有這方面的人才;第二,你能給你的受眾提供什么信息?如何吸引你的目標受眾;第三,你如何能持續地提供這些信息。媒體是一個十分專業的領域,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有能力辦一個媒體。那么問題來了,在當前所有企業都想靠這個來開展“營銷”工作,他們是否能把這個媒體做好,就值得打個問號了。既然沒有能力,也沒有決心來做好一個媒體,那就不要再葉公好龍,自已要花好大力氣來做社會化營銷了。到最后搞得內部人員吃力不討好,勞民傷財,徒勞無功。現在很可笑,所有企業都在想著要辦一個自媒體,都要做社會化營銷,也相當于現在大家都要做一本雜志,一家企業一本雜志,這真可笑,這么多雜志,消費者能看得過來?所以,把社會化媒體只當作一個媒體來看待來定位的,一般死路一條,媒體沒有運作起來,營銷就無從談起。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將社會化營銷的本質是互動溝通。Web1.0時代是單向傳輸的時代,傳統官方網站只呈現品牌和產品展示功能,是web1.0時代的特征。那么以微信和微博為代表的web2.0時代的特征,則是互動,互動,還是互動!沒有互動,就談不上社會
化營銷。這是社會化營銷的第三個類型,也是社會化營銷的真正實踐。
《現代企業文化》:您認為社會化營銷的主戰場主要是微博和微信嗎?怎樣才能在微博和微信上“玩轉”社會化營銷?
孫自偉:怎么玩轉社會化營銷?這個要根據企業的自身特點和營銷目標來決定,不能一概而論。就我的了解,目前互動的微信或微博存在四種模式,大家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的企業適合哪種玩法。
一種是企業創始人依靠個人魅力與粉絲互動。比如創意工廠的李開復(李開復是青年導師,開始推廣企業只是順帶)、小米的雷軍,樂視的賈躍亭。比較另類的一個人,是被稱為國民老公的王思聰,今天和同事討論,有人說他傻,又有人說他是2014年微博上最紅火的一個博主,而萬達院線在2015年年初上市,看他的微博最火的時候,正好踩在了萬達院線上市的鼓點上,王思聰的商業頭腦和智商絕不比他老爸差。這類微博或微信的特征,是利用博主的個人知名度,來吸引粉絲的關注和互動。因為公眾天生對名人有好感,如果與名人產生互動,是許多人非常樂意的事,又因為博主的身份標簽,博主本身的出現,就是對企業或品牌最大的傳播。
第二類是內容互動,靠很有吸引力的內容來吸引粉絲關注和互動。這個比較典型的是杜蕾斯微博和微信。它通常是由一個信息制造團隊來運作的。它根據自身產品的特點,從性的角度,緊貼社會熱點,來策劃一些無節操的段子和圖片。或展示,或挑逗粉絲,還偶爾發個小獎刺激一下,深受目標受眾的歡迎。我研究了這類微博和微信,總結出兩個策劃這類微博、微信的竅門:1. 經典葷笑話或段子+社會熱點;2. 經典葷笑話或段子+杜蕾斯配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一下這個套路,肯定屢試不爽。
第三類是活動型的。這類微博,會在一段時間內做一場活動,這個活動時間跨度可能比較長,需要人們在一段時間內關注,關注過程中,會有各種物質激勵;或者在所有傳統節日和洋節日,都會舉辦各種活動,抽獎、優惠等,靠活動來吸引粉絲。比如一些兒童微博微信,影樓等,常常會策劃這類活動,讓大家點贊,投票,吸引粉絲。但這類微博活動,吸引粉絲往往是短期性的,在活動的時候,大家會關注,活動一過,大家就失去了關注的熱情,變成死粉絲,甚至干脆屏蔽掉。
第四類是會員型的微博或微信。作為踏實客戶,理財類的客戶,老年人的養生會所,愛車會所,減肥鍛煉身體場所等等,一般都會是這類微博或微信。它的特點是對某類人群有比較強的吸引力,是他們日常生活中比較重要的東西。比如公園是老年人常去的地方,他們會關注公園里面的活動,年票的優惠和應用等等。比如理財類客戶,他會關注一些股票和理財類信息,招行銀行幾乎每條微信,閱讀量都超過10萬,大多數都是會員在看。
《現代企業文化》:您曾說過“專注服務是社會化營銷的王道”。這句話應當怎樣去理解?
孫自偉:想當年,互聯網剛起來的時候,所有企業都做了自己的網站,好像企業沒有網站就落后了一樣,很多企業把公司的官方網站當作企業電子化的重要寄托。但后來的事實證明,企業官方網站,對許多企業來說,最后只是承擔了類似黃頁的功能,即客戶能找到它,了解它。如果想進一步對企業有所了解,還是要靠電話,甚至上門去溝通。這也是WEB1.0時代電子商務的普遍特征。后來博客興起,大家又一窩蜂地做博客,把企業的營銷寄托于博客,從最后效果來看,博客營銷對許多企業并沒有起到革命性的意義,絕大多數企業的博客剛開始沒有起到作用,最后也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現在以微博和微信為代表的所謂社會化營銷也一樣,大家一如繼往地寄予了厚望,但最后真正對企業起到比較大作用的,注定還是鳳毛麟角。
要說未來的社會化營銷,應該可以直接說是微博、微信,少數微博、微信會運作成功,成為“社會化”媒體,并對營銷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這類互動型的社會營銷,成功與否,在于持續不斷的新穎的創意。絕大多數的企業微博和微信,尤其是微信,會承擔著會員管理和會員營銷的作用,其媒體功能全面退化,形成一個傳達信息,與會員溝通和管理的功能。這兩類企業微博和微信都會存在,只是擔負不一樣的功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