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利
糖尿病性腹瀉臨床上常表現為頑固性間歇性無痛性腹瀉,夜間發作較白天發作多見,可與便秘交替出現,而大便檢查無特殊結果。它的發病機制可能與內臟神經功能嚴重失調、B 族維生素缺乏、腸道小動脈病變、血流障礙腸壁缺血等有關。在飲食治療上分對因和對癥治療,下面進行分述。
良好地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是對因治療的唯一方法。長期血糖控制不得力,容易導致小血管病變,且發展迅速。腸道腹瀉、便秘癥狀往往與血糖控制的好壞成正比,因此,在臨床工作中營養醫生非常注重患者血糖水平及其穩定程度,把良好的血糖水平作為飲食控制好壞的終點指標之一。營養治療中計劃性飲食的目的就在于積極解決高血糖和有效地防止低血糖,使每日營養素的攝入符合或比較符合患者自身的正常代謝需要。當然,科學飲食量需要個體化的營養計算,需要對飲食、藥物、運動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必然規律的體會摸索。
糖尿病慢性腹瀉的飲食治療原則
1.宜采用軟食或半流食,每日4~6餐。
2.食物易消化,質地糯軟,無刺激性。
3.蛋白質供給要充分,并富于維生素、微量元素,尤其是維生素C、B族維生素及鐵元素。
4.適當控制脂肪,不攝入多油食品、油炸和油煎食品。
糖尿病便秘的飲食治療原則
1.糖尿病營養平衡膳食為基礎。
2.多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雜豆、蔬菜。
3.可服用膳食纖維補充劑,補足到每日膳食纖維30克左右。
4.飯前、飯后各活動15分鐘,身體條件允許應每日增加3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如打網球、游泳、騎車、快走等。
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的患者,在軟食基礎上,添加膳食纖維進行觀察,從服用少量開始逐漸補足,如由2.5克/次,1次/日,過渡到2次/日,全天5克;再過渡到3次/日,全天 7.5 克;至5克/次,3次/日,15克/日。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腹瀉還應注意與細菌性痢疾等其他原因的腹瀉鑒別,給予不同的對因治療和對癥治療。長期堅持調理最終會有一個良好的治療結果。
(摘自《糖尿病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