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蓮
雖說流淚哭泣是傷心和感動的正常反應,但是有些人一到中年卻莫名其妙地變得愛“哭”。50多歲的孫先生近半年總是淚水漣漣,看個電視也流眼淚,妻子打趣道:“一個大男人,怎么跟林黛玉似的。”甚至懷疑丈夫得了抑郁癥。孫先生很委屈:“我根本沒有抑郁,也不想哭,這眼淚就是控制不住。”
上海中西醫結合淚器學組委員范金魯教授指出,不是多愁善感,也沒有室外的冷空氣和寒風刺激,不論是在室內還是室外,總是淚水漣漣,就要警惕眼睛可能得病了。多數情況下,愛流淚是淚道病的典型癥狀,是由于淚道被阻塞導致的,它有許多潛藏的危害,切不可掉以輕心,應及時到專業醫院檢查。
隱患1:淚水長期浸漬易致眼周皮膚感染
眼睛流出的淚水長期浸泡眼角及下眼瞼的皮膚,加之不斷地擦拭,會對下眼瞼的皮膚造成磨損,給細菌可乘之機,易誘發細菌感染,出現濕疹或其他皮膚問題,甚至加速眼周皮膚老化。常流淚的人會發現眼角處的皮膚總是發紅,且明顯變皺,經常擦淚常感到眼角疼痛。
隱患2:擦淚不當可加重下瞼外翻、下淚點外翻
出現流淚現象時,需要進行不斷擦拭,可是許多患者習慣往眼睛下方擦去淚水。殊不知這樣可能導致眼淚越擦越多,形成惡性循環。因為向下擦拭眼淚容易加重下眼瞼和下淚小點外翻,使下眼瞼離開眼球,淚液便無法流入淚點。所以,擦眼淚應向上并偏向鼻側擦,最好是用手絹或紙巾輕輕擦拭,避免用力磨蹭。
隱患3:淚道被堵易并發淚囊炎癥、急發淚囊囊腫
鼻淚道被堵后,淚液排不出來,便長期被“堵”在淚囊里面。淚液中存在一些細菌,如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它們在淚囊里悄然滋生,不斷刺激淚囊壁,便會引起淚囊黏膜慢性炎癥,從而產生黏液性或膿性分泌物。另外,如果淚道阻塞期間做過沖洗或者探通術,針頭對淚囊內壁組織造成過摩擦損壞,也很容易感染,并發淚囊炎癥。淚囊炎的分泌物會不斷增多,甚至嚴重的時候未及時擦拭便糊住了整個眼睛,看東西仿佛被遮擋一般。
慢性淚囊炎易突發淚囊囊腫,轉變為急性淚囊炎,在淚囊外部的面部皮膚上腫起膿包,形成紅腫刺痛,如果急性發炎未得到及時控制,膿包很容易潰破,引發更多不可預料的危險。
隱患4:淚液中的細菌易感染角膜,重者角膜潰瘍
充滿淚囊的膿液里含有大量的細菌,就像一個細菌庫,相當于一顆“定時炸彈”。如果淚道阻塞或淚囊炎患者眼部伴有輕微的角膜損傷,細菌便會趁虛而入,引起角膜炎,輕者治愈后角膜遺留瘢痕影響視力,重者發生角膜穿孔而失明,需進行角膜移植才有機會重現光明。因此,如果有長期流淚現象,應及時到專業醫院就診,因為自己也不清楚是否同時有其他疾病,二者會不會有所影響,導致病情加重或病變。
隱患5:淚囊炎患者不可做白內障手術
淚囊炎對眼部的手術也有不良影響,可造成手術后的嚴重感染,如白內障患者若同時有慢性淚囊炎,必須等慢性淚囊炎完全治愈后才能接受白內障手術。因為白內障手術是一種內眼手術,需要打開眼球將混濁的晶狀體摘出。如果淚囊炎患者接受白內障手術,則病菌有可能順著切口進入眼內而引起眼球化膿性炎癥,甚至可導致失明。因此,當患者同時患有慢性淚囊炎和白內障時,必須先做淚囊手術,待局部清潔后再做白內障手術。
老年人由于眼輪匝肌及淚道肌肉松弛,淚液泵作用減弱或消失,更易出現迎風流淚。而異物、感染、結石等可導致淚道系統狹窄或阻塞,引起淚液排出障礙,即使沒有寒風刺激,患者也可能會“淚流不止”,這些情況需引起足夠重視,及時就醫進行排查。
(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