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夫
數十年來,營養學家一直推崇低脂飲食,但是,最近一項重大的新研究顯示,不吃碳水化合物、攝入較多脂肪、乃至飽和脂肪的人,消耗的自身體脂更多,并且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低。
低碳水化合物、高脂高蛋白飲食曾被質疑
長期以來,關于哪種食物對減重和身體健康最有好處一直存在爭議,但上述結論不太可能成為定論。幾十年前,通過大量人口患病率的比較,人們形成了膳食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對人體有害的概念。
但是,通過在一段時間內評估個人健康狀況及其飲食習慣的工作,近期的臨床研究描繪出了一幅更為復雜的畫面。有些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證據顯示,人們可以通過攝入較少的碳水化合物和較多的膳食脂肪—反式脂肪除外—來大幅度降低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這些新的發現說明,這種做法能更有效地減少體脂,并同時減輕體重。
這項新研究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出資,成果發表在了《內科學年鑒》上。調查對象包括美國各個族裔的150名男女—這在臨床營養研究中并不多見。按照研究人員的要求,這些人必須在一年內遵守限制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攝入量的飲食要求,但無需限制總體的熱量攝入量。
美國塔夫茨大學弗里德曼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院長達柳什·莫扎法里安就這項研究發表評論說:“據我所知,這屬于首批不限制卡路里攝入的飲食方式的長期試驗。這表明,在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情況下,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有助于減輕體重,而且還不需要關注熱量攝入。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與努力減少熱量攝入相比,人們更容易改變飲食的種類。”
自20世紀70年代,羅伯特·阿特金斯博士開始推行低碳水化合物、高脂高蛋白飲食以來,此類減肥方式就開始被廣泛采用。一直有批評者認為,這種飲食習慣減去的是人體的水份,而不是脂肪,并且膽固醇等心臟疾病的風險因素也會隨之攀升。因為人們食用了更多的肉類和奶制品,必然會增加飽和脂肪的攝入量。
上述新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及熱帶疾病學院的莉迪婭·A·巴扎諾博士表示,許多營養學專家和衛生部門都“大力反對”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她說:“他們總是認為,你的飽和脂肪攝入量肯定會增加,然后你的膽固醇就會升高,接下來,通常會帶來不良后果。”
低碳水化合物攝入者健康情況更好
這項新研究表明,事實并非如此。
在為期一年的試驗結束時,低碳水化合物攝入小組的成員體重,比低脂肪小組平均多減了8磅(約合3.6千克)左右。與后者相比,他們的體脂減少量明顯更大,而且精瘦肌肉量也增加了—雖然兩組受試人員均沒有改變體力活動量。
盡管低脂肪攝入小組的成員的確減輕了體重,但他們失去的肌肉似乎比脂肪更多。
“他們減去的其實是精瘦肌肉,這并不好?!蹦ɡ锇舱f,“肌肉量與脂肪量的平衡要比體重本身重要得多。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說明了為什么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攝入的小組在代謝方面會表現得這么好?!?/p>
高脂肪攝入小組所遵循的飲食習慣是一種經過改良的阿特金斯減肥法。按照要求,他們主要攝入蛋白質和脂肪,而且選擇主要含不飽和脂肪的食物,比如,魚類、橄欖油和堅果。但是,他們也可以食用奶酪和紅肉等飽和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
每天的飲食安排起來并不麻煩,早餐吃雞蛋,中餐吃金槍魚沙拉,晚餐攝入某種蛋白質:牛羊肉、雞肉、魚肉、豬肉,豆腐以及一些蔬菜。研究人員建議低碳水化合物小組的成員最好用橄欖油和菜籽油來烹飪,不過也可以食用黃油。
總之,他們從飽和脂肪中攝取的熱量占每天攝入總熱量的13%多一點,超過了美國心臟協會推薦的5%到6%限值的2倍,因為他們攝入的主要是不飽和脂肪。
低脂肪攝入小組的飲食里包括較多的谷物和淀粉。他們把從脂肪攝取的熱量降到了每天攝入總熱量的30%以下,與聯邦政府推薦的飲食標準相符。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攝入小組從脂肪攝取的總熱量則超過了他們每天攝入總熱量的40%。
研究人員建議兩組成員多吃蔬菜,而且低碳水化合物攝入小組還被告知,食用一些豆類和新鮮水果也沒事。
最后,低碳水化合物攝入小組的成員出現了炎癥和甘油三酸脂—一種在血液中循環的脂肪—標記物突降的跡象。與低脂肪攝入小組的成員相比,他們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即“有益膽固醇”的增加要顯著得多。兩組人員的血壓、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即“有害膽固醇”則大約保持在之前的水平。
盡管如此,低碳水化合物攝入小組的成員最后的身體狀態非常棒,他們的弗雷明漢風險評分—評估10年內心肌梗死的發病可能性也降低了。然而,低脂肪攝入小組的評分則一般沒有改善。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給心臟帶來好處
加拿大蒙特利爾麥克吉爾大學的心臟病學教授阿蘭·斯奈德曼稱,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減少患病風險的情況“應該被理解為能夠帶來相當大的好處”。
斯奈德曼說,此次研究并沒有評估心臟疾病的一項重要預測指標,即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顆粒的相對大小和數量。兩個低密度脂蛋白總體濃度相當的人,患病風險可能差異很大,這取決于他們的低密度脂蛋白顆粒是數量多、體積小、密度高,還是數量少、體積大、密度低。
食用精煉碳水化合物可能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顆粒的整體數量,并把它們變成體積小、密度高的類型。這可能會對動脈硬化起到促進作用。美國心臟協會膳食指南委員會前主席羅納爾·M·克勞斯博士則稱,至少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不高時,飽和脂肪可能會使低密度脂蛋白粒子變得更大、密度更低,從而降低堵塞動脈的可能性。
克勞斯說,體積小、密度高的低密度脂蛋白在心臟病患者和那些甘油三酸脂偏高、罹患向心性肥胖等代謝綜合征的人群身上很常見??藙谒拐f:“我強烈建議把飽和脂肪從飲食禁忌的清單上往后移,只為一個原因:因為代謝綜合征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以及碳水化合物在其中起到的作用?!?/p>
莫扎法里安表示,新研究說明,衛生部門應該把注意力從限制脂肪攝入量上轉移開,鼓勵人們少食用加工食品,尤其是那些含有經提煉的碳水化合物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