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如東
(三明市三元區林業局)
干旱地區的造林技術的探討
馬如東
(三明市三元區林業局)
通常干旱地區的自然環境都非常復雜和嚴酷,不僅自然氣候非常干旱,降雨不多,存在嚴重的水分蒸發以及熱量散失狀況,同時土壤肥力也非常有限,很貧瘠,所以給當地林業發展帶來了非常嚴峻的考驗,并且對造林技術的要求也非常高。相關專家以及學者通過分析干旱地區采取的造林技術,得出了挖大坑、嚴格管護、種植壯苗、勤補植、夏澆水以及秋覆土的造林技術。本文主要對干旱區域里面所采用的有效造林技術進行探討,提出筆者的思考和建議,僅供參考。
干旱地區;樹種;造林技術
干旱地區一般位于歐亞大陸區域里面的中心地段,屬于大陸性氣候,和海洋的距離非常遠,并且冬季以及春季極為漫長、寒冷以及干燥,而夏季以及秋季則非常炎熱,并且十分短促。干旱地區常年降水量不超過400ml,早晚溫差非常大,同時風沙非常多[1]。所謂干旱地區,就是非常缺乏水資源的地區,而水分會對林木成活率產生直接的影響。干旱地區在發展本地林業的時候,最大的一個矛盾就是水分,所以選擇合理有效的造林技術,對干旱地區林業的有效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干旱地區進行造林的時候,所選擇的造林樹種會對林木成活率以及林業生態和經濟效益產生直接的影響。因為干旱地區嚴重缺水,所以沒有充足的水分供林木正常生長,因此干旱區域造林的時候一定要選干旱樹種,從而降低水分給林木生長帶來的不利影響。挑選抗旱樹種的時候,必須首先對樹種適種規律和當地地質條件以及自然環境進行充分的考慮,然后挑選適應性非常強的本地耐旱樹種,這樣就可以做到因地制宜[2]。挑選樹種的過程中應該遵循下列幾項基本原則:①所選樹種必須具有較強抗旱性,可以在缺水干旱區域健康生長。②所選樹種而已為造林服務,起到綠化生態環境以及防風固沙的作用。③所選樹種應該有高超造林技術進行匹配,具備豐富造林經驗的那些干旱栽培技術。挑選樹種是第一考慮因素就是抗旱,因為如果所選樹種可以抗旱,那么其對水分的需求就不多,這樣才可以在保證樹種正常生長的同時,不會減少干旱地區現存的水資源,防止水資源環境出現進一步惡化的狀況,對當地居民的生產以及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
2.1 采取抗旱造林整地技術
一般苗木生長需要依靠整地工程的正常有效進行,整地時間、所采用的整地方法和具體整地規格都會對苗木生長環境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合理采取抗旱造林中的整地技術就顯得非常重要。對于干旱地區,一般選擇人工進行局部整地這種方式,防止在干旱地區實施全面整地,這樣可以減少水分過度蒸發。所選擇的有效整地方法一般是水平溝以及魚鱗坑,同時對整地規格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其中,整地規格的具體單位是米,通常水平溝整地規格是 3×1×0.7,魚鱗坑具體整地規格是 1.2×0.8×0.5,同時在此基礎上添加30cm的熟土[3]。通常整地工作應該是在造林前出現的第一個雨季進行,這樣就可以在苗木種植穴里面存儲足夠的水分,同時促進土壤快速發育成熟,逐漸形成正常土壤結構。此外,造林整地能夠有效減輕本地水土流失狀況,對苗木健康生長非常有利。這是由于通過整地這種方式,土壤能夠大量吸收表面徑流,給土壤提供足夠的養分以及水分,防止水分蒸發。所以,造林整地技術屬于干旱地區采用的關鍵造林技術。
2.2 采取抗旱造林栽培技術
該栽培技術所含有的技術難度非常高,并且非常復雜,會嚴重影響到苗木存活率。首先,進行造林栽植之前,處理以及調運苗木是非常關鍵的種植環節[4]。對苗木進行起苗的時候,應該確保苗木根系完整,若苗木根系被損傷,就必須及時修跟,對針葉類苗木進行打漿,同時浸泡闊葉類苗木的時間不能少于48h。除此之外,還應該適當修理樹種,把苗木部分枝條剪掉,這樣可以減少水分蒸發。運輸苗木的過程中,必須防止產生苗木失水狀況,應該對苗木適度灑水,在達到運輸目的地后,一定要及時假植苗木,將濕土培在假植苗木的根部,同時進行適當灑水,以此來補充苗木水分。在栽植苗木的過程中,如果是針葉類苗木,就應該在造林地進行兩次打漿,采用水桶提苗,同步進行放苗以及栽植過程。應該先對垂直壁進行開挖,然后立即放入苗木,同時進行提升,這樣苗木根系就可以舒展開,再用土踏實,同時還能夠培大概3cm虛土深栽苗木。如果是闊葉類苗木,就應該先將其浸泡48h,同時適度深栽苗木[5]。如果是水分條件相對較好的區域,則能夠栽植大苗,栽植深度應和相關種植標準以及規定相符。結束栽植工作后,應該對苗木進行修枝,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坐水栽培。與針葉類苗木種植相同,也應該在用土踏實后虛土深栽苗木,這樣就可以把土壤毛細孔結構完全打破,減少或者是防止水分蒸發,從而實現抗旱。
2.3 采取化學試劑的具體抗旱造林技術
進行抗旱造林的時候,采用的化學試劑一般是保水劑以及化學抗旱劑。其中,1969年,保水劑第一次被提出,是美國農業部研究中心最先研發的,并在玉米種子涂層以及苗木移植等方面得到了一次應用,由于保水劑吸持以及蓄水能力非常強,所以在抗旱造林中得到了普遍應用,獲得的效果非常好。而化學抗旱劑里面含有稀土、矮壯素、以及油菜素內脂和磷鉀、赤霉素等生長調節劑,所以可以顯著提升苗木所具有的抗旱能力。另一方面,鈣元素可以提升苗木蓄水能力,增加原生質穩定性以及脫水性;鉀元素可以對苗木氣孔運動產生有效的抑制作用,這樣就能夠減少干旱地區苗木因為樹葉蒸騰而消耗的水量,避免植被出現脫水現象。相關科學研究顯示,磷元素能夠有效促進苗木根系生長,同時提升苗木地下水實際利用率,讓深層地下水也可以被充分利用。此外,黃腐酸類物質抗旱能力非常強,相關研究人員在蘋果以及葡萄等植物上應用這種物質,結果表面產生的抗旱效果非常好[6]。
2.4 增加抗旱造林技術具體科技投入
隨著我國科技的飛速進步以及技術的不斷革新,人們對抗旱造林技術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增加這方面的科技投入非常有必要。滲水袋以及保水劑已經在干旱地區得到了廣泛推廣以及應用。前面已經提到,保水劑這項科技發展,對干旱地區造林工程非常有利,其保水能力非常強,同時也可以顯著降低造林成本。另一種滲水袋實際上是把高分子特殊材料添加于塑料袋里面,能夠讓水分緩慢滲透,供水時間可以達到5年之久,同時每個滲水袋里面能夠裝1kg水分。當對干旱地區進行造林的時候,采取的一種主要方法就是將滲水袋填埋在苗木根部,從而顯著提升苗木實際存活率,給生長過程中的苗木提供足夠水分,從而保證苗木能夠健康生長。干旱地區進行造林的時候,采用的一種關鍵造林技術措施就是滲水袋。
結束干旱地區造林工作后,進行及時維護可以有效確保苗木成活率。栽種好苗木后,必須及時把苗木附近生長的雜草全部除去,這樣可以確保苗木獲得足夠的生長養分以及水分。然后,應該對做好苗木病蟲害防治工作,對苗木進行合理的施肥以及打農藥,以此來提升苗木所具有的抗不良環境的能力,確保苗木能夠正常生長。按照苗木具體種植時間,第三,根據樹苗種植的時間,開展防寒蓄水相關工作,比如,如果苗木種植季節是春季,那么就可以采用地膜將苗木樹干包裹住,如果苗木種植季節是秋季,那么就可以對苗木進行截干覆土。只有注重造林后的苗木撫育工作,才可以有效提升干旱低毒造林成活率,造林撫育通常是在造林后兩年進行的,每年撫育2~3次,以后就能夠減少到對苗木每年撫育一次。相關政府部門一定要對造林撫育進行嚴格的把關,對造林進行有效的維護以及管理,從而提升干旱地區造林質量。
因為干旱地區自然環境非常惡劣,同時水分比較稀缺,所以增加了造林難度。而在干旱地區進行造林的時候所選用的造林樹種以及抗旱造林技術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干旱地區實際林業發展狀況,所以合理選擇干旱樹種以及造林技術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選擇比較科學有效的抗旱技術,同時增加這方面的科技投入,才可防止或者是減少造林苗木水分蒸發量,從而有效提升種植苗木的成活率,減少該區域水土的流失,達到防風固沙以及改善當地生態環境的目的。
[1]孫彥楠,周廣柱,祝龍,等.抗旱造林技術的應用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0,22(2):118~120.
[2]陳靖,閔 強.淺談我國干旱地區的造林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4,9(2):120.
[3]袁小松,涂文軍.淺析干旱地區造林技術的應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1,2(21):297.
[4]鄭世鍇.干旱地區深栽抗旱造林技術試驗研究及推廣的回顧(上)——寧夏協作組的工作[J].林業實用技術,2015,6(1):3~7.
[5]閆樹英.壩上干旱地區適宜的抗旱造林技術[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5,8(3):260.
[6]郭延紅.黃土高原干旱地區造林技術探討[J].中國科技縱橫,2014,2(22):277.
S728.2
A
1005-7897(2015)10-0117-02
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