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博,張 冬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
高職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林小博,張 冬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
高職;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
人體解剖學作為醫學生的先修課、必修課,在高職護理專業教學中起著不可或缺的基礎作用,它對學生理解和掌握人體各系統、器官的形態結構特征,以及學習后續相關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目前使用的護理學教材中,70%的內容與解剖學相關,其中搶救技術操作100%與解剖學有關[1]。為打牢護理專業學生基礎,筆者就多年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1.1 學生綜合素質不高
高職院校學生的基本素質、自學能力、學習動力、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和積極性均較本科生偏低,這是不可否認也是不容忽視的客觀事實。
1.2 學時嚴重不足
目前,高職院校均將人體解剖學這門課程安排在第一學年第一學期開課,而本科院校則是在修完一學年的基礎課后,在第二學年開課,同時兩者在學時上也存在很大差距(高職護理專業基本安排64學時,其中實驗16學時;本科護理專業基本安排90~128學時,其中實驗50~60學時),但是高職與本科護理專業,對于解剖學知識掌握的要求基本一致,這就導致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在基本素質“先天不足”的情況下,學時設置又是“雪上加霜”。
1.3 教材專業性不強
自高等護理教育發展以來,人體解剖學一直使用臨床醫學專業教材,可以說,護理專業教材基本上就是臨床專業教材的縮編版。這種縮編教材,以系統解剖為主,內容泛而全,雖然可以為臨床護理打下一定的知識基礎,但針對性不強,專業性不突出,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不少知識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用得極少或根本用不上,不能充分體現護理專業特點。
1.4 教師隊伍專業性不強
目前,醫學院校人體解剖學教師大多畢業于臨床醫學專業,對護理專業技能操作及護理專業知識了解甚少,不清楚護理專業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也不了解護理專業學生真正需要掌握哪些內容,不能突出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特點,結果導致師生“兩迷茫”。教師迷茫教學內容的取舍,學生迷茫學這么多知識今后在護理工作中能用上多少。
1.5 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
受臨床醫學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嚴重影響,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幾乎照搬臨床醫學專業評價模式,即平時成績、實驗考核、理論考核。此種考核模式是當前被廣泛使用的模式,本無可厚非,但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應區別于臨床醫學專業,要有更強的針對性。如臨床醫學專業人體解剖學考核,神經系統是絕對的重點,分值必定偏高,但對于護理專業而言,其在今后實際工作中不如運動系統運用廣泛,沿用以往的分值設置方案,必定避重就輕。
2.1 適當增加學時,尤其是實驗課學時
人體解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在整個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例如第四軍醫大學的人體解剖學實驗課學時占了總學時的60%[2],人體標本作為實驗課主要的教學工具可鞏固和加深學生對人體解剖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技能型人才,因此更應增加實驗課學時。實驗課上學生除了直觀地觀察解剖結構外,還可以動手操作,培養不怕苦、不怕臟的品質。
2.2 更新教材
好的教材是保障教學質量的前提。目前高職護理專業使用的教材是臨床醫學專業的縮編版,其內容不能很好地體現護理專業特點,因此要進行教材改革。首先,教材內容應體現專業特色,在保證知識系統性的前提下,突出高職“必需、夠用、實用”原則,將一些對護理工作不重要的知識進行適當刪減和壓縮[3],同時增加與護理操作技術相關的解剖學知識,使之與將來的崗位技術接軌。此外,借鑒國外優秀的解剖學教材,因為解剖學是一門形態學科,所以精美的插圖及實物照片都是教材中的重要內容。這些精心設計和編排的彩圖最能反映出形態學的特點,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記憶[4]。
2.3 教師精心備課,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由于人體解剖學教師大都不是護理專業出身,所以教學中很難突出護理專業特色。因此針對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師要多付出一些時間和精力備課,多與護理教師溝通交流,了解護理專業對人體解剖學知識的需求,從而合理調整教學內容,適當增加與臨床護理有關的解剖學知識,如穿刺技術、注射技術、插管技術解剖學知識應用等。此外,由于護理專業學生將來要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因此還必須熟悉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使授課內容與考試大綱接軌。
2.4 改革評價體系
(1)依舊沿用平時成績、實驗考核、理論考核這種模式,滿分100分。
(2)平時成績10分。必要的課堂考勤是督促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提問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復習及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考勤、提問占5分)。對于與臨床護理密切相關的解剖結構,預留課后作業,讓學生繪圖、復習,一方面加深印象,另一方面營造班級良好的學習氛圍(課后作業占5分)。
(3)實驗成績20分。將以往的“看圖填名”改為應用實物標本、現場選取重點結構問答的方式,避免學生出現眼高手低現象。
(4)理論成績70分。①階段摸底考核20分。按照人體解剖學課程授課計劃,每一章節授課結束后,開展針對階段性學習內容的摸底考試,主要考核與臨床護理密切相關的解剖學知識,并對人體解剖學九大系統設定不同的分值,且有所側重,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對“有用”知識的掌握程度。
②期末考試50分。單獨出試卷,進行系統的綜合考核,側重與臨床護理密切相關的內容,其實質是對階段性考核內容的再復習,促進牢固掌握。
[1]應志國.高職護理人體解剖學教學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醫學版,2008,28(2):130-131.
[2]馮宇鵬,張富興,李輝,等.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的幾點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2):158-160.
[3]呂文龍,高曉燕.淺談高職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改革[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9):60-61.
[4]丁自海.護理專業解剖學教材建設的現狀與思考[J].解剖學雜志,2006,29 (4):523-524.
G420
A
1671-1246(2015)11-0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