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軍濤,劉淑娟,謝松濤,陶 克,胡大海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陜西 西安 710032)
燒傷外科專業人才流失現狀及思考
韓軍濤,劉淑娟,謝松濤,陶 克,胡大海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陜西 西安 710032)
通過對燒傷外科專業人才流失現狀的深層分析,提出從學科創新、領域拓展及人才階梯式培養等多方面著手,改變燒傷外科專業逐漸萎縮的現狀。
燒傷外科;人才流失;人才培養
我國的燒傷醫學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成為國內少數幾個臨床救治水平及相關研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學科之一,同時也培養了一大批專業知識淵博、醫療技術精湛、職業道德高尚的燒傷外科專業人才[1]。但近年來,這一本該屬于成長期的年輕學科卻面臨專業人才大量流失的嚴峻問題,對此筆者進行了深層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
1.1 病源減少使得專業人員被動分流
燒燙傷雖然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損傷,但據統計,僅有不到20%的燒燙傷患者需要住院治療,而且以嬰幼兒為主[2]。嚴重的燒傷多見于火災或廠礦安全事故及交通事故等,這雖然屬于偶發事件,但患者多病情較重,需住院進行專科治療。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條件的改善及安全意識的增強,我國燒傷發病率呈明顯下降趨勢,尤其是需住院治療的患者數量明顯減少。與此相對應,由于醫療需求的下降,使很大一批基層醫院,甚至是中大型醫院的燒傷專科病房常常處于不飽和狀態,在市場機制的調控下,部分醫院將燒傷專科關停并轉,而從事燒傷救治的醫務人員也紛紛轉到普外科或骨科等科室。
1.2 “性價比”不高使得專業后繼乏人
雖然說醫務人員應本著治病救人的精神去工作,而不應過分計較收入的多少,但醫務人員也需要資金維持其正常生活。由于燒傷專科的萎縮,燒傷專業學生從業意愿降低。在經過見習實習后,燒傷專科工作給學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莫過于“臟”和“累”。“臟”是因為燒傷患者的創面在治愈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滲出、分泌物等,不僅沾染其包扎的敷料,而且會污染床單被罩等用品。這些沾染物不僅有大量的細菌存在,而且常常伴有異味。“累”則指的是燒傷專科醫生除了要完成病歷書寫及手術等常規工作外,還要為患者換藥。一位大面積燒傷患者的一次換藥常常需要3~4小時才能完成。因此,燒傷科醫生常規的工作程序是上午手術,下午換藥,晚上寫病歷。如此“惡劣”的工作環境,如此高強度的醫療工作,使得大多數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燒傷專業學生望而卻步。
1.3 整形美容業的興起加快專科人才的流失
燒傷醫學從成立伊始就與整形外科密不可分,延續至今,國內大多數醫院仍沒有燒傷整形科。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容的需求越來越高,使整形美容業在近10年呈井噴式發展。由于美容手術多為門診手術,無需住院治療,對醫院的規模及設施要求相對簡單,這使得各種私立美容機構層出不窮。美容機構的整形醫生絕大多數來源于燒傷整形科。巨大的消費人群、良好的醫療環境、輕松的工作強度,使燒傷整形專科醫生出現了明顯的分化。此外,私立醫院靈活的經營方式、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及高額的經濟收入,又使得相當一部分醫生從大型醫院的燒傷整形專科跳槽到私立醫療機構。凡此種種,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燒傷專科人才,尤其是具備整形外科技術的高級人才的流失。
學科的發展離不開專科人才培養,人才梯隊建設是學科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綜合上述,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2.1 鞏固現有基礎,積極拓展創新
燒傷專科技術是救治燒傷患者的根本,而多數大面積燒傷患者在早期的燒傷治愈后會遺留不同程度的瘢痕及畸形。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燒傷患者已不單單滿足于創面的治愈和功能的恢復,而更注重外觀的修復及美化,這就需要利用整形外科技術進行治療。因此,燒傷外科醫生只有兼具整形外科技術,才能使患者得到系統性的治療。除此之外,與燒傷醫學同樣密不可分的當屬創面修復。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交通工具的迅猛增加,交通事故傷、意外傷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外科醫生在救治患者生命、保全肢體的同時,需要面對的是各種皮膚軟組織甚至深部組織損傷后的創面修復問題。此外,隨著社會老齡化,多種原因導致的慢性傷口如褥瘡、糖尿病足、潰瘍等也呈逐年增多趨勢,這些均屬于創面修復領域。而我國目前尚缺乏相應的專科醫生,因此往往由燒傷整形外科醫生來完成創面的最終修復。各種復雜創面的修復拓展了燒傷醫學的救治范圍,使醫生面對的不再是單純的燒傷創面,而是形形色色的傷口;面對的患者也不再單純是燒傷整形患者,可能是有多種復合傷或合并其他基礎疾病的患者。專業領域拓展給專業發展注入了活力,但同時也對相應的專科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2.2 專業人才的階梯式培養
2.2.1 專科高級人才培養 在醫學的某個專科獲得高級職稱的人尚不能將其定義為高級人才,真正意義上的專科高級人才是指能夠把握學科發展脈搏,具備開拓精神,能夠引領學科發展方向的精英。他們不僅具備扎實的專科理論知識,豐富的臨床經驗,還具有較強的臨床思維能力及科研創新能力[3]。當今社會燒傷外科發展日新月異,診療理念和技術設備也在不斷更新。因此,要培養專科高級人才,首先,要優中選優,老一輩專家教授要樂于及善于做伯樂,在人才培養方面言傳身教,推進專科知識的傳承;其次,作為青年人才,只有充分學習和了解學科發展動態及前沿,才能緊跟專科發展的步伐,不斷提升臨床救治水平與科研創新能力;再次,重視對外交流,與同專業或相近專業的學術交流有助于了解自身優勢及不足,要了解國際上本專科發展的最新動態與方向。
2.2.2 專科后備人才培養 一名優秀的燒傷專科醫師應具備較強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能獨立處理本學科領域內的常見病、多發病和急危重癥,同時具備一定的從事科研工作或獨立從事技術工作的能力。從住院醫師開始,我們就制訂了科學規范的培訓計劃,在強調專科“三基”訓練的同時,注重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基礎知識的融合,如燒傷休克、膿毒癥、內臟并發癥等發病機制與病理生理學、免疫學的結合等。在培訓形式方面,由于臨床醫師都是在實踐中邊工作邊學習,不可能有很長的時間專門學習理論知識,我們就經常利用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術前討論等機會對重點、難點知識進行深入剖析,以求深刻理解,融會貫通。此外,我們還利用晚上、周末等業余時間,組織科室高級職稱醫師開展專題講座。講座的內容由淺入深,由點及面,氛圍輕松活躍,邊講解邊提問邊交流,使住院醫師的專科知識水平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很大提升。作為外科醫生,手術操作技巧是一門必修課。但是嫻熟的手術操作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對此,我們制訂了循序漸進的培訓計劃,對燒傷專科手術操作進行分解教學。例如,針對燒傷外科手術最常見的取皮技術,先從供皮區的選擇、準備開始,過渡到全厚皮切取等簡單操作,熟練掌握后再到薄層皮片的切取,最后到技術要求較高的鼓式取皮機的操作。如此,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與積累,住院醫師就能具備扎實的專科手術操作基本功。
2.2.3 專科潛在人才培養 如前所述,在我國很多沒有燒傷專科的醫院,燒傷患者一般由普外科或其他專科醫生來進行診治。針對這些醫生進行燒傷專科知識再教育,不僅可以使患者得到相對正確的救治,還可以使這些外科醫生成為燒傷外科的潛在人才。就再教育的內容而言,我們認為首要的是燒傷早期的救治、創面的初期處理及燒傷感染的防治;其次是一些簡單的手術操作,如深度燒傷的減張切開、小面積的切痂植皮等。而一些相對復雜的操作,如重要部位的自體皮移植、深度創面的皮瓣轉移修復等則作為了解內容,因為這部分內容即使醫生在進修時學會了,工作中因條件、設備等因素的限制也無法開展。就再教育的形式而言,我們一方面通過接收基層醫院外科進修生的方式進行專科培訓,使其在進修結束時達到我科住院醫師的水平[4];另一方面組織科室高年資主治醫師及副高以上醫師,定期在周邊省、市、縣的大型醫院進行巡回講座,這一形式在基層醫院受到普遍歡迎及好評,使我們在傳播燒傷專科知識的同時擴大了學科影響力和知名度,也收獲了人才。近5年來,我科碩士研究生有近50%來自于基層醫院。
任何學科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的培養,燒傷專科只有通過自身不斷拓展創新來吸引人才,對現有專業人才隊伍進行系統培養,才能長久屹立于醫學之林。
[1]楊宗城.中華燒傷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楊宗城.燒傷治療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3]段紅杰,柴家科.燒傷專業人才培養策略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136-137.
[4]韓軍濤,劉淑娟,賈赤宇,等.淺談對燒傷專業進修醫師的培養[J].西北醫學教育,2004(S1):107-108.
G192.3
A
1671-1246(2015)11-01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