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聰(臨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云南 臨滄 677000)
2006年12月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頒布《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以下簡稱 《決定》)以后,2007年4月29日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在北京朝陽公園舉行“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啟動儀式。之后還舉辦了 “萬名青少年學生文體活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展示大會”等大型活動,進一步推動全國各地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促進廣大青少年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我國2011年第三次國民體質監測結果與2005年相比,青少年各年齡組的身高、體重、胸圍等形態指標平均數比2005年均有明顯增長,體重增長幅度最大、胸圍等圍度指標增幅次之、身高等長度指標增幅最小;大中小學學生視力不良率有所上升;各年齡組的肺活量水平繼續下降;速度、爆發力、力量、耐力素質進一步下降。學生的體質狀況已嚴重影響到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民族的未來,引起了中央領導、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劉海濤、王宜馨認為,積極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增強青少年體質,是黨和國家在今后將其視為實施素質教育切入點和突破口的戰略安排。陽光體育運動是新時期加強人才建設的戰略措施和富國強民之本;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是落實“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是轉變教育理念,提高素質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劉海元、袁國英認為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是在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大背景下產生的。周唯、王娟等人發表于西安體育學院學報上的《“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與體育教育專業的體操教學》,指出當前我國學校體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并說明了學生體質下降,體育教師不足等問題,從而進一步闡明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作用和意義。而羅振宇《關于在學校中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理性思考》則是從“陽光體育運動”的內涵著手,分析我國學校體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來說明陽光體育運動在學校體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綜上所述陽光體育運動是在學校體育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對學校體育的補充,不論是從社會學、教育學、人體科學對體育本身而言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提高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陽光體育運動是最積極、有效、重要的措施和手段。林莉在《淺析“陽光體育運動”校園體育文化的理論建構》中指出,從高校陽光體育的結構看,高校陽光體育運動可分為物質部分和精神部分。物質部分是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載體,主要包括體育的各種資料、體育環境、體育設施設備、體育場所以及有關的體育人工制品和物體。精神部分則是比較抽象的部分,主要包括保證陽光體育實施的各種規章制度、學生群體行為準則、學校體育娛樂方式,以及體育思想意識、體育價值觀念、體育精神面貌等。葉慧敏等在《開展陽光體育要把握休閑體育的文化內涵》一文中提出陽光體育在內涵上突出“休閑”的文化本質、休閑體育的主體意識、對人性的弘揚和人文精神的回歸。樊啟學在《對高校陽光體育運動文化內涵的研究》中指出,“陽光體育運動”在校園體育文化本質上體現的是人對體育價值觀念的升華,而娛樂是陽光體育之根、健身是陽光體育之本、育人是陽光體育之魂。
從已經發表的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現狀的調查文獻來看,總體開展效果明顯,都能貫徹上級指導精神,完善相應的制度與措施,積極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一般學校體育工作與陽光體育運動不能區分的問題,在正常開展的學校體育工作或活動上冠以陽光體育運動之名,有相當一部分學校只是做做表面文章,應付一下檢查。這說明陽光體育運動還沒有建立起一套長效機制,還有很多不完善之處,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實施和推進。李紀霞在《上海市大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現狀研究》中,對上海市大學生體質、獲取陽光體育信息、上課日參與陽光體育活動的時間投入、雙休日參與陽光體育活動的時間投入、參與陽光體育運動項目等進行了詳細分析。張鑫在《陜西省高校“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中,對陜西省高校在陽光體育活動中的認識不到位、體育教學課程體系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體育資源不足等進行了分析。何祖星在《貴州省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調查與對策研究》中,對貴州省高校在“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視情況、每天鍛煉1小時的安排、影響每天1小時鍛煉的原因等進行了闡述。劉海元等在《關于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若干問題的探討》一文中詳細分析了各地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存在的一些問題,認為目前存在著對“陽光體育運動”實質理解不準的問題,不知在工作中如何開展工作,不知哪些工作屬于“陽光體育運動”的范疇;存在著對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目標沒有長遠詳細的實施規劃;對“陽光體育運動”和中央7號文件以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等文件的一體化理解不夠,還沒找到一種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方法等等。
趙國俠在《論構建“陽光體育運動”的長效機制的研究》一文中都探討了研究陽光體育運動的管理、考評辦法以及如何可持續發展問題。張美玲的《高校推進陽光體育運動對策研究〉一文提出發揮體育社團功能,利用體育俱樂部優勢,通過舉辦體育文化藝術節,拓展運動休閑內容等形式全面推進陽光體育運動的發展。張鵬飛在《建構“陽光體育運動”可持續發展機制的研究》一文提出建構陽光體育運動可持續發展機制,即國家完善相關法規及體制是保證;提高體育課質量和搞好校內外體育活動是關鍵;對各級各類學校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是基礎;將此項工作納人考核內容是導向;建立學校管理監督機構、規章制度及評價體系是核心。綜上所述,全國各地開展陽光體育還面臨著諸多困難,要從陽光教育的角度探討了體育改革的設想,進一步拓寬研究思路,促進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可持續發展。
(1)為更好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使青少年更健康成長,提出的對策中只提到加強監督,是如何監督沒有具體說明。
(2)推動陽光體育運動與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可持續發展機制研究以及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時監控、實效性評價等有關這方面的系統性研究還較少。大多數文章只注重理論性的研究,而對陽光體育運動實施效果的研究還較少。研究方向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陽光體育運動的推廣模式。
(3)在開展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過程中,主要的阻力來自學校、家長、學生三個方面,但來自學校阻礙是主要因素,大力推進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應致力于學校層面校領導和教師教育觀念轉變、場地器材設施設備的改善、體育教師隊伍建設。
(4)我國開展億萬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的使學校體育改革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新《課程標準》給了體育教師更大的自由選擇空間,它與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使青少年在輕松、愉快的體育活動中健康成長,也是未來的學校體育改革必將圍繞這種模式進行。
[1]劉海濤,王宜馨.對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背景、歸因與實施舉措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7.
[2]劉海元,袁國英.關于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若干問題的探討[J].體育學刊,2007.
[3]周唯,王娟.“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與體育教育專業的體操教學[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
[4]羅振宇.關于在學校中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理性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
[5]林莉.淺析“陽光體育運動”校園體育文化的理論建構[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10.
[6]葉慧敏.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把握休閑體育的文化內涵[J].中國學校體育,2007,(7).
[7]樊啟學.對高校陽光體育運動文化內涵的研究[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
[8]李紀霞.上海市大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現狀研究[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8,(4).
[9]張鑫.陜西省高校“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2010,(4).
[10]何祖星.貴州省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調查與對策研究[J].銅仁學院學報,2010,(2).
[11]劉海元.關于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若干問題的探[J].體育學刊,2007,(8).
[12]趙國俠.論構建“陽光體育運動”的長效機制的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8,(6).
[13]張美玲.高校推進陽光體育運動對策研究[J].新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5).
[14]張鵬飛.構建“陽光體育運動”可持續發展機制的研究[J].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學報,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