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亮(威海職業學院 山東 威海 264210)
田徑運動作為一種體能性運動,具有增強體魄、鍛煉意志、愉悅身心的作用。學生作為新時代的主力軍,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領航者,更應該在學生涯練就一身強健的體魄,為將來為祖國奉獻打下良好的基礎。參加田徑運動增強體力是社會化發展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結合的迫切要求。學校體育教學是從多方面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情況而采取的教學模式,在保障學生能充分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也應該讓學生得到相應的體能方面的訓練。
目前,我國許多學校對田徑教學課程的改革依然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田徑教學改革模式并沒有達到一個預期的效果。學校的數字化體育教學在田徑教學實驗中的應用模式并不是很完善,且形式過于簡單化,都是導致學校田徑數字化教學模式無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田徑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增強學生體魄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意志力堅強、強健體魄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
學校從五個部分對學生實行體育體力勞動教學任務,第一部分是體育教學(以老師講為主),第二部分是體育活動(主旨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第三部分是體育比賽(以班級,校級,國家級別的各類選拔賽為主),第四部分是早、晚課間操(以學生自主或者個人體操鍛煉為主),第五部分是合理的調配作息時間與保健措施(保證學生有充分的體力)。以這五部分為主的體育鍛煉是學生體育教學的實踐應用標準。
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主力軍,需要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需要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通過進行體育鍛煉有助于學校生活獲得強健的體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對國家未來的發展與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體育教學要在制度的基礎上,通過進行的一些體育鍛煉活動與課程來一步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化被動為主動,引導學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進而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這對學生將來走進社會在工作崗位上是否能保持充沛的工作能力與習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通過體育運動可以促使學生智力發展,促進其智力發展進而可以促進人的大腦發育,通過調節大腦中樞神經,改善機能,為將來學生從事與智力勞動息息相關的勞動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體育運動還可以直接促進大學生想象力、記憶力、觀察力等智力因素的發展。例如:在體育教學中,通過開展一些田徑賽跑運動,在運動前從多方面出發讓學生自主去觀察去發現自己與對手在田徑運動過程中一些潛移默化的運動方式,運動技巧,通過讓學生自主發掘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應變能力等靈活性思維。
追溯田徑運動的發展史可以發現,在遠古時期西方最初開展運動會賽場上田徑運動就已然存在。任何事物的起源都是有意義的,作為起源歷史最為悠久的田徑運動,最初是人類發展從走、跑、跳躍和投擲自然運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適用于各種競技比賽與健身運動。
(1)田徑運動的發展對其他運動具有一定基礎性的作用。
隨著人類體育運動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人類運動發展早已從過去的傳統的走、跑、跳等模式中跳脫出來,田徑運動作為許多運動發展的基礎,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依然適用于各種體育項目,田徑運動能夠促進人的腦力、智力與身體機能各方面全面發展,以田徑運動發展為基礎,鍛煉人體各方面機能,對于一些運動選手來說,是促進其體育運動項目技術發展與體力保持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2)田徑運動的發展對學生具有一定教育作用。
學生在作為一群知識分子,在社會發展信息進程與社會生存淘汰法則不斷加快的今天,需要具備一定身體承受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在田徑運動教學的過程中分別需要從體力、腦力、心理等各方面對學生提出要求,在田徑運動教學、訓練、比賽、競賽等過程中,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身體承受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因此田徑教學與實踐對于塑造學生良好的身體與心理素質具有重要作用。田徑運動實驗教學作為一種宣揚愛國主義、重視精神教育、幫助心理輔導等功能為一體的教育模式,對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3)田徑運動的競技功能與競技精神。
競技體育作為世界上唯一的一種具有公平競爭機制的藝術形式,在許多大型的運動會比賽上都具有重大影響,競技運動是一些大型運動開展不可或缺的項目,通過宣揚田徑競技運動的功能有助于田徑運動的普及與發展。田徑運動具有一定的競技精神,追溯田徑運動發展的歷史,田徑運動在長期的發展中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能夠準確、客觀、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出優劣,這也是田徑運動所特有的競技精神。
田徑運動的教學模式與普通課程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田徑教學模式與普通教學模式最大的區別就在于田徑運動教學具有一定的實踐性,而普通的教學模式往往在時間這一方面尤其匱乏,甚至是根本沒有實踐性。普通的教學模式多是還存留在傳統意義上的以老師予以講授、學生予以聽取的模式。而田徑教學模式除了在傳統意義上以老師進行講解,學生予以聽取的基礎上,老師還需要通過自身的實踐經驗為學生親身進行示范與舉例,這其中不僅僅需要老師的理論知識還需要老師的實踐經驗予以輔助項教學,運用新型的數字化體育教學模式需要體育老師充分把握室外教學的重點,在室外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組織好學生秩序、活躍教學氛圍、轉變教學示范位置、進而進行新型化教學模式的實驗與摸索。數字化教學模式需要老師在創新型教學模式的框架下,結合自身情況適時的調整教學方法與教學位置,進而一點點的去引導學生去探索和發現學習的樂趣與實踐的樂趣。
在田徑教學的過程中,模式的創新與老師教學方式是極為重要的兩個方面,如何把握教學的重點與教學的實踐性是學校田徑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從以上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發現,利用數字化體育教學訓練快速反饋系統進行田徑技術教學證明,不失為一種可取的田徑教學手段。筆者認為,利用數字化體育教學快速反饋系統進行田徑教學實驗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通過創新區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身身體承受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未來田徑教學模式創新的必經之路。
[1]葛欣超.數字化體育教學快速反饋系統在田徑教學實驗中的應用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2013,11.
[2]李雙強.淄博市高級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田徑教學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2014,12.
[3]王淑英.學校體育課程體系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2012,12.
[4]趙洪波.田徑動作技能系統特征及其學習過程中遷移指導策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2013,13.
[5]盧剛.田徑課程教學及“結構——定向”模式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2013,15.
[6]寇全祥.應用目標教學模式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