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
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長沙綜合試驗站(410131) 戴求仲
湖南水禽產業發展方向
湖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
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長沙綜合試驗站(410131) 戴求仲
1.品種資源豐富湖南水禽主要地方品種有攸縣麻鴨、臨武鴨、溆浦鵝、濱湖麻鴨、酃縣白鵝、武岡銅鵝和道州灰鵝等。其中攸縣麻鴨、臨武鴨、溆浦鵝、酃縣白鵝、武岡銅鵝已列入《中國畜禽品種資源名錄》,道州灰鵝于2009年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審定委員會鑒定。目前,湖南省飼養的水禽主要是地方品種,飼養量占到水禽總飼養量的2/3,近年來引進的品種有紹興鴨、櫻桃谷鴨、朗德鵝等。
2.養殖量逐年增大相比2013年,在逐漸擺脫“H7N9流感”疫情陰霾后,2014年湖南水禽業整體復蘇。據統計,截至2014年11月底,湖南省水禽出欄1.93億羽,其中肉鴨1.65億羽、鵝1470萬羽、淘汰蛋鴨1300多萬羽,蛋鴨存欄2500萬羽。湖南省有水禽規模養殖企業230余家,水禽產品加工有1個國家級、12個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涉及屠宰、肉食品加工、蛋品加工及冷凍儲藏四大產業鏈。水禽產品價格穩步上升,養殖者盈利空間微漲。
3.飼養方式仍以粗放為主逐水而居的水禽放養模式歷史悠久,養殖方式多樣,但除少數大型養殖企業和種禽場采用網上平養、平地旱養和半旱養等封閉式養殖模式外,散養的小規模大群體的傳統水域放養模式仍占較大比重,面廣量大,不利于疫病防控和產品質量管理。飼養技術落后,缺乏完整的免疫、消毒和隔離等標準化管理制度以及監測、無害化處理等設施設備,交叉感染、濫用藥物嚴重;動物生長條件差、飼養密度大、條件性疾病反復發作,產品衛生、安全得不到保障。
1.完善品種資源的保護利用體系應借助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平臺,開展優良地方品種保護工作。學習借鑒“臨武鴨”的發展模式,大力推廣地方品種。鼓勵發展湖南種禽繁育企業,增強種苗市場自給能力,加強種禽場資格審查、種苗生產監控及產品品質檢疫,加強外來種禽、禽苗和種蛋入湘管理,從源頭上防止重大疫病傳播。
2.轉變養殖模式,實行標準化飼養鼓勵扶持水禽業向規?;I化、標準化、現代化養殖方向發展。大力推廣“稻田養鴨”“鴨-魚共育”“麻園養鵝”等農業生態模式,有條件的地區逐步建設生態型養殖場,提升水禽產品品質和檔次。
3.規范水禽類產品的流通和交易管理嚴格水禽產地檢疫,試行水禽產地標識和質量可追溯管理制度,加強交易市場產品抽檢;實行活禽運輸車輛消毒證制度,防止帶疫禽產品進入市場。逐步實行定點屠宰、集中檢疫制度,對定點屠宰場的水禽產品進行檢疫和肉品品質檢驗,逐步減少活禽交易。
4.推行養殖保險國家應制定水禽養殖、市場銷售等環節的保險政策,結合商業保險,拓展水禽類保險覆蓋面,研究試行流通環節水禽類保險和水禽類價格保險等。
5.加大對水禽生產企業扶持當務之急,應參照國家對生豬產業中能繁母豬補貼和良種補貼模式,出臺種禽場和養殖場補貼、企業收購加工補助等扶持政策,保護水禽業生產能力,為水禽產業的回暖和振興發力,保障水禽產品的均衡供給。
6.著力提高水禽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大力發展水禽產品的精深加工,拓展國內外市場,提高水禽產品的綜合開發效益。除傳統的水禽加工產品進一步提高質量和擴大市場份額外,企業需進一步革新加工工藝,提高加工產品品質,不斷增加花色品種,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同時,借鑒國外經驗,開發禽肉快餐食品、加工半成品、禽蛋的分級和包裝處理等。在穩步發展傳統蛋制品加工業的同時,大力開發蛋粉、液體蛋等新型蛋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