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410131) 段洪峰 馮小花 高帥
奶牛高產養殖技術講座(2)
犢牛飼養對提高產奶量的作用
湖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410131) 段洪峰 馮小花 高帥
(續第1期第37頁)
犢牛是指從出生到6月齡這一階段的小牛。根據犢牛飼養管理的需要,又習慣把犢牛期細分為3個階段:7日齡以內叫新生犢牛(也稱初生犢牛),7日齡~2月齡的犢牛叫哺乳期犢牛,2~6月齡犢牛叫斷奶期犢牛。奶牛在這一時期正處于生長發育最快的階段,且各個器官發育尚不完善,具有極大的可塑性。犢牛飼養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成年后的生產性能。因此,掌握好犢牛的飼養管理要點,加強犢牛的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飼養,才能得到優良、高產的成年奶牛。
新生犢牛免疫能力差,調節體溫的能力弱,組織器官尚未充分發育,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都容易被病原菌侵襲,抵抗外界不良環境能力和適應性差,容易患病死亡(此階段死亡占犢牛死亡60%以上)。所以對新生犢牛必須細心護理,提高犢牛的免疫力,預防犢牛腹瀉和肺炎等疾病發生,提高成活率,防止僵牛出現。
1.清除黏膜犢牛出生后,應立即用毛巾將口鼻部黏液擦凈,以利呼吸。如犢牛生后不能馬上呼吸,可握住犢牛的后肢將犢牛倒掛并拍打胸部,使犢牛吐出黏液。犢牛被毛要用毛巾擦干,以免犢牛受涼。也可先讓母牛舔干犢牛身上的羊水,可以促進母牛胎衣的排出。
2.臍帶處理通常情況下,犢牛的臍帶自然扯斷。未扯斷時,用消毒剪刀或手在距腹部6~8厘米處弄斷臍帶,將臍帶中的血液擠掙,用5%~10%碘酊藥液浸泡1~2分鐘即可。臍帶不要結扎,以自然脫落為好。另外,應剝去犢牛軟蹄,讓犢牛及早站立。
3.早喂初乳母牛產后7天內所產的奶叫初乳,其外觀濃稠、奶油狀,蛋白質和干物質是常乳的2~3倍,特別是母牛產后第1次擠出的奶。初乳中含有比常乳更高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而且還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溶菌酶,能殺滅和抑制病菌,是新生犢牛不可缺少的營養品。因此,犢牛生后應在1小時內(新生犢牛胃腸道對免疫球蛋白的通透性快速下降,出生后24小時,腸道無法吸收初乳中的抗體)采取人工哺乳的方法哺喂適量的初乳,也可直接對新生犢牛灌服2~公斤初乳,8小時后第2次飼喂,新生犢牛2小時內飼喂3次初乳。
4.登記入檔犢牛出生后應稱初生重,對犢牛進行編號,對其毛色花片、外貌特征、出生日期、譜系等情況作詳細記錄,做好存檔出生后5日內打上耳號,給犢牛照相并存入犢牛電子檔案。在生產中,通常按出生年度序號進行編號,既便于識別,又能區分牛只年齡例如:某奶牛場2015年1月10日產母犢1頭該母犢是2015年第1頭母犢,則犢牛可編號為150001,全年母犢可依順序往下編號。
5.注意環境條件新生犢牛最適外界溫度為25℃,注意犢牛床舍保溫、通風、干燥、衛生,并對欄舍和哺乳器具消毒。做到“三勤”即勤打掃圈舍,勤換墊草,勤觀察犢牛的食欲精神和糞便情況。
哺乳期是犢牛體重增長及胃腸道發育快速時期,尤以瘤網胃的發育最為迅速,此階段的飼養是由真胃消化向復胃消化轉化、由飼喂奶品向飼喂草料過渡的一個重要時期。此階段犢牛的可塑性很大,是培育高產奶牛的關鍵時刻
1.犢牛的哺乳犢牛經過7天的初乳期之后,開始哺喂常乳。1頭犢牛常乳總用量在35公斤左右。每天分2~3次飼喂一定量的常乳此階段犢牛的常乳可用代乳粉調配替代鮮奶以降低成本。如用代乳粉飼喂犢牛,應有5~天的過渡期。但無論是用鮮奶還是代乳粉飼喂犢牛,都要做到定質(不能用變質奶或有病牛的奶)、定量(每餐2~3公斤)、定溫(奶溫38± 1℃)、定時(每8小時1次,固定時間)、定人(安排專門的犢牛飼養員)飼喂,防止犢牛因消化不良和應激導致腹瀉。
2.犢牛的飲水通常在喂奶完成后的1小時,用消過毒的水桶盛放適量的溫水供犢牛飲用。犢牛喝奶后立即飲水容易導致犢牛消化不良。在飲水開始的頭幾天,要控制犢牛的飲水量,待犢牛習慣后可放開自由飲用。
3.犢牛的補飼①補飼精料:犢牛生后1周開始訓練采食犢牛料,以補充營養和促進胃腸發育,開始撒少許料任其舔食,促其形成采食犢牛料的習慣,1月齡時日采精料達0.5公斤,2月齡時達1公斤。②飼喂粗料:從7日齡后,可在槽內放少量優質干草,訓練犢牛自由采食,以促進瘤網胃發育,并防止舔食異物。可以早期給牛飼喂優質粗料,但需要控制量,以不超過犢牛采食量的20%為宜。
4.犢牛的管理①編號:生產上應用比較廣泛的是耳標法(耳標有金屬的和塑料的,目前我國以塑料耳牌為主),先在金屬耳標或塑料耳標上打上號碼或用不褪色的色筆寫上號碼,然后固定在牛的耳朵上。②去角:生產中在15日齡左右去角比較合適,盡量不超過30日齡,這時容易確定位置。現多采用便攜式充電激光去角器,該產品使用方便、安全,瞬間溫度達700℃,10秒鐘自動斷電。③切除副乳頭:乳房上若有副乳頭,應在4~6周齡時剪除,必要時讓獸醫進行手術,這有利于成年后清洗乳房和機械擠奶,減少乳房炎發生。
傳統的犢牛斷奶方案是采用高奶量,每頭犢牛哺乳期4~6個月,喂奶量800公斤以上。實踐表明,過多的哺乳量和過長的哺乳期,雖然犢牛增重較快,奶牛體型看來膘肥體胖,但對犢牛的內臟器官,尤其是對犢牛的消化器官發育不利,犢牛腹圍小,難以采食大量粗料,奶牛成年后不會高產。
現在牧場多采用60日齡早期斷奶模式,具體方法是:斷奶前半個月左右,開始增加精料和粗料,減少喂奶次數和數量,每天喂奶次數由3次改為2次,臨斷奶時由2次改為1次,然后停喂牛奶,斷奶時犢牛精飼料采食量每天達1.2公斤,犢牛精神狀態良好,食欲旺盛。
斷奶對犢牛有一定的應激,不要在極端的天氣、氣溫突然變化情況下斷奶。斷奶后為盡量減少應激,犢牛繼續留在犢牛欄飼喂1~2周,減少環境變化應激,繼續飼喂同樣犢牛料和優質干草,減少飼料變化應激。
犢牛斷奶前采用獨欄飼養,斷奶后過了過渡期則進行轉群,轉群后犢牛改為分群飼養(可按日齡相近分,每群7~10頭)。斷奶后犢牛精料可逐漸更換成青年牛料,加大優質干草等粗料的采食量。
6月齡前瘤胃仍處在發育階段,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完善,而青貯飼料產生的乳酸和揮發性脂肪酸影響犢牛的采食量,6月齡前犢牛最好不要飼喂青貯飼料。(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