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100102) 高峰
要產量不如減損耗
中國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100102) 高峰
糧食浪費豈只在餐桌,據國家有關部門測算,我國糧食在收割、儲藏、運輸、加工等環節損失浪費總量達350億公斤以上,遠遠超過餐飲環節“舌尖上的浪費”。在糧食收割環節,因國產收割機精密性差導致的收獲損失率高達3%。糧食收割、儲藏、運輸、加工等環節的巨大損失浪費,想要尋求解決之道,當然還得從問題產生的源頭來找。比如說收割過程中那3%的損失率,通過改進農業機械就可以盡量減少,一方面把大型農機具做得精密一些,并且從政策上促進農業規模經營,方便收割以減少損失,另一方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一些農村地區分散經營和一戶多塊、面積小的情況下,不妨研制一些適宜的小型收割機,能讓更多的農戶買得起。
產后的儲藏環節,除了國有糧倉改善條件、采用新科技、增強責任心以外,政府對農戶的分散儲存、晾曬也應該通過資金補助和先進設備開發、技術指導提供必要的幫助。至于運輸和加工過程中減少損失的問題,只要動腦筋、想辦法,也總會有相對比較好的解決之道,并且做好規范化的推廣宣傳。糧食安全是國家大事,政府理應把納稅人的錢往這方面多投一些加大國家對農業和農民的補助,在財政上完全有條件為之。
“天下糧倉”的平安,不能光靠保持1.億公頃耕地紅線來保障,因為無論使用多好的肥料,糧食產量總有瓶頸和上限。由此可見“精細農業”的概念有必要與時俱進加以延展不光指農田里的精耕細作設法增產,還應該包括收割、儲藏、運輸、加工等環節。管理理論里有“木桶效應”之說,在“糧食安全”這個大木桶上,增產固然重要,可如果收割、儲藏運輸、加工有那么多短板的存在,無疑也存在嚴重隱患,忽視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