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華,瞿志強,馬廷升,符彥純,吳衛華,張潔瓊
(湖南醫藥學院藥學院,湖南 懷化 418000)
藥學專業是技術性非常強的專業,旨在培養學生掌握藥學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使其具備從事藥品生產、質量檢驗、藥物調劑、合理用藥等能力。藥學專業校企合作共同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國家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自身職業發展的需要,該培養模式已成為應用型藥學人才培養的主導模式[1~3]。校企合作在雙贏基礎上長效發展,對于學校而言,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通過企業生產環境和文化的熏陶,加強了其職業人格和職業素質培養,為今后順利就業打下堅實基礎;對企業來說,可以有效地為企業儲蓄一批優秀的技能型人才,以實現企業長足發展。鑒于此,藥學專業校企合作應怎樣緊密對接,共同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我們急需探索和實踐的問題。
企業實習在藥學教學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國藥學專業校企合作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一直就是藥學教育研究的熱點。長期以來,實習步驟一成不變,學生習慣于按照學校的安排按部就班地進行實習,這種實習方式枯燥乏味,缺乏新意,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導致其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得到充分鍛煉,不能使其綜合素質協調發展。經過眾多醫藥院校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藥學專業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取得了一些成果,得到較為廣泛的認可[4,5]。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重視不夠,投入不足;實習內容與專業不一致;頂崗實習的醫藥企業對工藝技術保密;企業對學生的頂崗實習與社會實踐活動不熱情,不讓學生接觸最先進的設備和工藝;實習單位分布廣,管理難度大;實習單位指導教師多為兼職,平時教學工作繁忙,對學生“放羊式”管理,導致學生“跳槽”頻繁;還有考核評價不盡合理等。這些問題極大地削弱了校企合作在人才目標培養中的作用,影響實習效果。
2002年8月,《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為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服務,為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服務;加強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調動行業企業積極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勵行業組織、企業舉辦職業學校,鼓勵委托職業學校進行職工培訓;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鼓勵企業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2004年4月,《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高職教育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要主動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以就業為導向確定發展目標;高等職業院校要大力開展訂單式培養,從專業設置與調整、教學計劃制訂與修改、教學實施、實習實訓直至學生就業等方面,充分發揮企業和用人單位的作用。這些政策為我們開展藥學專業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創設問題情境能夠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設計或尋找解答方案,從而解決問題。因此,專業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參與問題設計、發現、提出、解決的全過程,引導學生在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領悟、總結出發現和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思路與技巧,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不需要灌輸太多高深的理論知識,學生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不一定要死記硬背許多“條條本本”,但必須知道出現問題該怎么辦。藥學專業的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中,必須清楚了解藥學系統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其解決辦法。教師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加強問題設計,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內在動機,將問題作為學習的起點[6]。同時,向學生提供一些操作手冊或工具書,供學生自己查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邊講解、邊演示,找到問題關鍵所在,有的放矢進行指導,讓學生自己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排除和解決,教學效果很好。
學生許多素質和能力的取得并不僅僅來源于課堂,更多是來源于實踐性較強的實習實訓中。很難設想藥學學生不到制藥企業親手參與藥物生產,畢業后就能成為一名稱職的技術工人。實習實訓一定要有針對性,要力爭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尋找、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要引導和幫助學生從中學會并領悟到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方法和技巧。藥學專業實行“1+1+1”分段培養模式,學生第一年在學校主校區學習專業知識,第二年在學校實訓基地邊學習邊實訓,第三年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我院每年有200多名學生到制藥公司進行生產、營銷實習。實訓基地實施開放式教學,允許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實訓基地進行實習鍛煉,并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實習指導教師,專門進行指導。學生能夠充分使用教學儀器設備,有針對性地進行部分實訓項目的操作。
藥學專業采取訂單培養模式,與制藥公司簽訂聯合辦學協議,進行合作,共同研究培養方案,共同制訂教學計劃,重點對英語和藥劑、藥分等課程進行培訓,培養出能夠獨立進行操作的技術能手[7,8]。根據公司人才培養需要進行定向培養,單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單獨進行課程設置,由學院和企業共同實施教學。通過量身定做,使培養的學生在進入企業后不僅“上手快”還“留得住”,畢業生實現了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校企實現了互惠共贏。
舉辦職業技能大賽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方針的重要舉措,是培養、選拔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臺,也是對職業教育近些年來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成果的檢驗,對形成全社會關心、重視和支持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以及“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的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注重理論知識和實際相結合,同時與有關企業和職業院校合作,通過舉辦訓練班和技能大賽選拔等活動,形成“人人都重視,人人都參加”的氛圍。學校借助職業技能大賽推動教學改革,歷練教師和學生,宣傳自己的品牌,學生整體職業技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當然,通過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也反映出了我們在教學中的一些薄弱環節。如教學投入不足,教學實習和實訓設備不夠完善,選手不能適應競賽中采用的現代企業新設備、新技術、新流程,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不了比賽任務;基礎理論課教學與專業技能訓練沒有有機結合。應大力推行教學做一體化模式,使車間與教室合二為一,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努力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和實踐應用型能工巧匠。
學生在前兩年已經系統學習了藥學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具備了到制藥企業崗位實習的條件。但對于頂崗實習學生來說,剛剛踏入社會,他們面臨的將是一個完全新鮮和陌生的生活環境,如果他們僅僅在形式上從學生轉變為一名企業技術工人,思想上仍未脫離學生的意識和心理特點,就會造成嚴謹性不夠、對企業勞動強度認識不足等不適應現象。為做到校企之間真正無縫對接,使實習生一到企業立即就能頂崗工作,應由各企業對頂崗實習生進行集中培訓。
(1)使學生熟悉制藥企業工作環境,了解規章制度,清楚組織結構和發展目標,有利于學生盡快適應新環境。(2)通過一定的技能培訓,使學生有針對性地掌握企業特有的操作技能,明確自己的工作任務,有利于學生勝任自己的工作。(3)通過參加制藥企業的一些溝通活動,使學生樹立團隊意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師徒關系,增強歸屬感。企業應聘請專業教師授課,培訓內容包括制藥企業制度、安全教育、企業建設規劃、質量管理、商務禮儀、藥學專業等知識;同時,學生到藥廠各工段進行輪流頂崗實習,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和考試。
通過這種形式的崗前培訓,逐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個人與制藥企業之間的關系,學會如何將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與企業發展相結合,趨利避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校企合作中,通過學校和企業交流,共同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學習內容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上無縫對接。學生進入企業后,企業進行崗前培訓,使學生在思想和心態上與企業實現無縫對接[9,10];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安排和管理頂崗實習,實現企業和學校的無縫對接。
2013年我院申報的“懷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株洲千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藥學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獲得了“湖南省實踐教學建設項目”立項資助(注:2014年懷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湖南醫藥學院)。按照示范基地建設要求,圍繞整體育人教育教學理念,深入開展產學合作辦學模式,充分發揮企業在人才培養和實踐教學環節的資源優勢,加強企業與學校在實踐教學各環節的密切聯系,使基地建設能充分滿足人才培養需要,進一步提高我校藥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項目建設內容包括以下方面:(1)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企業用人機制,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2)進一步完善運行管理機制,健全基地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建立質量監管和評價機制;(3)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學校教師與公司科技人才的雙向交流,擴大與提高“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規模與素質;(4)進一步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地辦學條件,優化學生自主學習、訓練和實踐能力學習平臺;(5)進一步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特色教材。通過以上建設,使示范基地設施完備、制度健全、師資雄厚、管理規范、運行穩定、合作長久,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達到校企雙贏的合作效果,進一步全面提升我校藥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我校藥學專業開辦15年以來,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在理論知識“必需、夠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專業技能訓練,同時積極拓展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堅持開展產學合作、頂崗實習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企業實習單位不斷拓展,數量逐年增加,由2001年5家增加到2015年20家;學生在企業實習的人數不斷增多,由2001年50人增加到2015年220人。畢業生就業率連續15年均高于95%,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迅速成才,大多數已成為用人單位的業務骨干,藥學專業培養的學生質量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的普遍認可。通過校企合作,使學生的專業學習更有針對性,學以致用,幫助學生提早進入職業人角色,學生的就業渠道得到了拓寬,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特別是通過示范基地建設,對推動藥學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起到了很好的輻射作用。
據近年來畢業生反饋信息表明,當年那些經過層層篩選進入醫院的學生,發展將面臨嚴峻挑戰;相比之下,那些去醫藥企業單位實習的學生卻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與平臺。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向學生提供助學金、獎學金等;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環節均在企業進行,由企業專員為學生指導講解,進行崗前培訓,使其了解企業文化和規章制度等,并發揮“技術能手”師傅的幫、傳、帶作用,讓學生參與生產實踐,熟練掌握生產崗位中的操作要點和技術要求,真正實現了招生與招工同步、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結合,為企業訂單式培養技能型人才。
我校藥學專業校企合作成功的經驗,就是將學生實習與就業工作有機結合。首先,要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將就業觀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始終,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充分認識到“有位才有為,有為才有位”的現實規律。其次,通過在企業實習,進一步強化學生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學習,使其積累工作經驗,了解企業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幫助學生找準定位,為學生進入職場成功就業做好準備。我國藥學專業校企合作仍處于學習借鑒、實踐探索階段,應切實加強藥學專業校企合作的規范與管理,培養面向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高素質藥學技能型高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