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瑩,梁多宏,韓 松,史新竹
(沈陽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流行病學是預防醫學的主干學科,應用在預防醫學各相關領域中,同時也是現代醫學的一門重要的方法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是醫學科研人員和臨床醫生進行科研與臨床工作的重要手段。流行病學具有理論性強、涉及面廣、涵蓋基礎知識多等特點,學生普遍反映難理解、難記憶。作為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和實踐應用部分,流行病學實踐教學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公共衛生形勢下,國內各高校對于流行病學課程教學進行了大量教學改革[1,2],主要集中在教學方法改革和提高教學效果等環節。為了更好地適應學科發展和時代需要,我們在近幾年的預防醫學專業流行病學授課過程中,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導向,開展了相應的教學改革。
流行病學在醫學研究中的應用極其廣泛,既有經典的流行病學案例,又有大量的公共衛生事件可供教學參考。針對流行病學課程特點,知識難易程度、實踐性,以及教學大綱要求,綜合應用案例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問題式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針對總論部分,結合各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的特點,將吸煙與肺癌、Framingham心血管病隊列研究、反應停與短肢畸形等經典案例融入教學,圍繞案例進行流行病學方法學的講解;在“突發事件流行病學”這一章節,圍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介紹國內外開展的不同預防和干預措施,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以新近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核心,引導學生開展如何進行此類問題的調查研究的討論,從而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在“傳染病流行病學”教學中,由于學生對此部分內容已在基礎課程中有所了解,因此以問題式教學為主,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與學生一起回憶有關的傳染病學內容,以及目前我國比較流行的傳染病,共同探討其發病機制及流行環節,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對于難度很大而又要求理解掌握的內容,教師應將重點、難點提前告知學生,同時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預習。通過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師生平等交流,共同完成教學活動。
流行病學的知識體系具有系統性和連貫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也應重視授課內容的系統性與完整性,注重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前后呼應,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如在介紹流行病學研究方法時,對現況研究、病例對照研究和隊列研究的的概念、原理、研究設計、資料分析及偏倚控制等主要知識點進行反復比較,并通過課堂提問、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總結歸納。在各論各章節,針對不同內容,鼓勵學生應用不同流行病學研究方法進行初步的研究設計,提出解決該類問題的方法和方案。通過歸納總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其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程度,使學生對流行病學知識的掌握不再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系統的、完整的。
傳統的流行病學實踐教學主要以教科書和實習指導為中心,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梳理、串聯各個知識點,教師講、學生聽、課后做習題成為流行病學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常用方法。然而,這一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衛生工作的發展,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與社會需求存在很大差距。為此,我們結合流行病學特點,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流行病學案例的優勢,在實踐課上開展以PBL為核心的綜合式教學。我們結合教學內容,安排疾病的分布研究、現況研究、暴發調查、病例對照研究、隊列研究中的相關案例進行PBL教學。教學前將每班分為3~4個小組,每組7~8人。實驗課前一周,教師向各小組提供一份案例,并提3~4個問題。各小組在組長帶領下討論案例,之后綜合全組意見得出結論,同時提出證實該結論的理論依據和相關分析。然后學生利用查文獻、上網等多種渠道獲得具體的調查分析方法及在調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方案。組長將本組查詢結果以多媒體或板書形式在實驗課上向全班展示,本組成員補充,其他組成員提問,通過討論達成共識。教師起輔助作用,提供所需的實驗條件,協助學生完成實驗內容。
在流行病學實踐教學中開展PBL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流行病學現場調查的理解和應用,學會專業文獻查閱方法,從而掌握以解決問題為中心、多種學習途徑相整合的學習方法;通過團隊內和團隊間交流,培養學生團隊精神;通過PBL教學,培養學生運用流行病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PBL教學中小組總結的過程也對學生課題分析、語言表達及寫作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3,4]。由此可見,PBL教學在流行病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充分發揮了流行病學學科特點,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能夠通過學生的自我學習和再學習,使其在未來的醫學實踐與職業生涯中盡快適應工作要求,并為持續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考試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可以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指導教學、推動教學,是教學反饋的主要渠道。考試最為明顯的作用在于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反作用力,即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其對學習內容的選擇。我們改革傳統考試方法,通過增加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所占比例(50%),并在平時成績中,加入平時作業、課堂提問、討論表現、PBL課堂表現等內容,全面評估學生在日常教學中的表現;同時在期末測評中通過增加應用性較強的案例分析題來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使學生擺脫固有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提高其知識應用能力。
總之,隨著醫學模式的變化,醫學教育教學改革也在不斷深化,預防醫學教育面臨新的挑戰,流行病學在預防醫學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教學方式和內容,不僅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且關系到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要不斷改革和摸索,為培養適應新世紀要求的合格預防醫學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