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李 敏,李曉琳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山東 青州 262500)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以學生自學為主、導師點評為輔的教學模式。PBL應用于教學中是將學習與解決問題掛鉤,把學習內容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教學案例情境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1]。內科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進取能力,是護理教育發展的需要。傳統的內科護理學教學以課堂講授教學模式為主,師生互動交流少,課堂氣氛欠活躍,學生理解記憶困難,學習壓力大。近年來,護理教育者將PBL教學法引入高職內科護理學教學中,取得了一定成效[2、3]。現就PBL教學法在高職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綜述如下。
PBL教學法是目前國際上非常流行的一種教育模式,并且被公認為最具有創新性的教育方法[4]。20世紀60年代,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創立了PBL教學模式,實施學生自學與導師指導相結合的小組教學法[5、6],最初主要用于醫學教育。研究顯示醫學教育者認為PBL對理論和臨床教學及培訓臨床工作者有重要意義。其后,北美、澳大利亞[7]、韓國、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醫學院校逐漸采用了PBL教學法,并廣泛應用于專科、本科及碩士課程教學活動中。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全球目前大約有1 700余所醫學院校采用PBL教學模式。PBL教學模式已成為目前西方醫學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并且逐步向全球擴散。
PBL教學法于20世紀80年代引入我國醫學教育。其強調運用科學方法發現問題,尋找信息和知識的空白點,達到加強自學、相互協作、解決問題的目的,是一個綜合的、動態的、不斷拓展的過程,要求學生運用現有的主題內容和方法來探究問題的解決答案[8]。目前在基礎、臨床和實驗等課程中部分試行了PBL教學法,在中專、高職高專、本科及研究生等不同層次護理學課程教學中廣泛開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許多高職醫學院校雖然采用了PBL教學法,但未全面實施。
國內外護理教育實施的PBL教學法大多為非經典PBL教學法[9],即采用過渡性PBL教學或P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相結合方式。具體步驟如下:
(1)設計病例。選取高職高專教材《內科護理學》中的某一系統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包括4~5種常見疾病,分別進行病例設計,設計的問題由多位資深教師協商確定,需要結合各基礎學科及其他相關學科知識才能解決。
(2)分組。將選取的某班學生隨機分組,并進行簡單查找資料的相關培訓。
(3)第一次討論。分發病例資料,列出學習目的,指導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途徑查找資料,并進行篩選整理。
(4)第二次討論。各小組先在內部討論,可選擇多種形式進行交流學習,而后提出下一步需要解決和完善的問題。在該過程中教師引導各小組朝設定的教學目標邁進。
(5)討論總結。教師對問題作出分析解釋,最后進行系統小結,完善知識結構。
目前我國對PBL教學效果的評價尚無統一標準,大多選擇主觀評價或主觀評價法與考核法相結合方式,大致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價:
(1)理論和技能操作考核,此方法比較傳統。
(2)問卷調查:可用于小組成員之間的自評、互評,同時教師也可對本組學生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多采用自行設計問卷,涉及對教學形式的態度、在本次教學中的投入和參與程度、學習效果、能力的提高、評判性思維、分享精神、教師的作用、PBL教案評價等方面[10]。
(3)各種能力量表測評[11]。
(4)形成性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小組成員評價和自我評價等。
(5)分析學生學習反思日記[12]。
劉雨佳[2]等在高職護理專業內科護理學教學中采用PBL教學法,結果顯示,PBL教學法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實踐及創新能力,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PBL教學法對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有益的,是提高護理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付雪連等[13]通過對國內護理專業PBL教學效果的Meta分析,認為PBL教學法在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和病歷書寫考核成績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孟共林等[14]將PBL教學法應用于內科護理學臨床見習表明,PBL組學生在自學能力、學習主動性、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等方面有明顯提高,比以主題為基礎的學習組學生有明顯優越性,說明PBL教學法適合于臨床護理見習教學,但是運用PBL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都感覺壓力較大。周瑛等[15]也認為,在臨床見習中運用PBL教學法不僅有利于提高護生的學習質量,訓練護生的臨床思維,激發護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還有利于臨床教師隊伍建設。
PBL教學鼓勵學生質疑,從而提高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增強選擇知識和信息的能力。教師對提出問題的學生給予肯定,小組討論以及團隊的合作,使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顯著提高;同時學生聯系已學的專業基礎知識、病例及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和網絡信息,對教材進行自學和獨立思考,能拓寬知識面,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增強了從紛繁的網絡資源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將此種教學法應用于內科護理學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拓寬思路;培養學生自學及知識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團隊精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真正做到授之以“漁”,而非“魚”。
高職院校學生整體知識基礎不及本科生及研究生,因此,PBL教學不適合所有護生,對于基礎差、自學能力與理解能力不強學生應用PBL教學效果欠佳[16]。由于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大多數學生還習慣于被動獲取知識,主動性不夠,把握重點能力不足。
PBL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對課程教學內容非常熟悉,并且要深入研究專業知識,且有足夠數量的師資保證。然而相對我國護理院校較多的學生人數來講,小組指導教師明顯不足,這也成為影響PBL教學有效實施及教學效果評價的一個重要因素[17]。
目前國內高職醫學院校開展PBL教學既缺少學科間教學內容的有機整合,也缺乏基礎與臨床知識的深度結合,同時缺乏護理專業課程統一的PBL教材。由于PBL教學需要打破基礎學科界限和原有教學體系,對傳統教學內容有所取舍,需要圍繞臨床內科護理問題編制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綜合教材。但內科護理學PBL教材的編寫是一項復雜且浩大的工程,短時間內難以完成。
目前PBL教學評價主要依據指導教師的評價和學生間的互評結果。此外,學生間缺乏區分度也是評價中常見的問題[18]。
與傳統教學法相比,PBL教學法有其獨特的一面,并且被眾多護理教學實踐證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19、20]。PBL教學法順應了時代發展,代表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是實現知識、能力和素質并重培養的有效方法[21]。但是高職院校在引進PBL教學法的過程中,由于自身存在許多不足,如教學條件、學生自學能力以及獲得課外資料的局限性等,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靈活應用,以保證高職護理教學質量。同時,高職院校要認真總結經驗,進一步理解PBL教學理念與內涵,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培養,完善PBL教學評價體系;把握PBL教學法的宗旨,探索出符合中國教育背景的內科護理學教學模式。因此,PBL教學法在高職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是可行的,并且富有挑戰性,值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