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and Kelts 唐卓人
這樣的種族融合已經成了迪士尼和皮克斯的一大標志,從當年的《風中奇緣》、《花木蘭》到后來的《星際寶貝》都是如此。這也是為什么《超能陸戰隊》里最打動人的部分來自一個不屬于任何人種的“大白”——一個胖胖的、形似不倒翁的治療機器人。
第一次見到《超能陸戰隊》的宣傳是在夏天的Anime Expo上(北美一年一度向日本流行文化致敬的大會),當時被片中混搭的世界觀所吸引——San Francisco加上Tokyo,混出個San Fransokyo。
當然那時并沒有抱太大期待,任憑那個戴綠色假發的小哥擠在一大群coser和掛滿卡哇伊裝飾的攤位間向我推介,我費盡腦細胞也只能想象出一個放大版的中國城,再在背景里畫幾個壽司柜臺、擺一兩只皮卡丘還是龍貓的玩偶,大概就是這個所謂“舊京山”的模樣。
San Fransokyo,美國+日本
然而最終看到的電影卻超乎我的想象,迪士尼將兩個大都市疊加融合的建筑構思堪稱魔術。澀谷的摩天大樓用巨大電子屏幕投射影像,脈沖四射,緊鄰三藩最標志性的泛美金字塔。山坡上連排的雙層維多利亞式公寓,也與山下開成一片粉亮光點的櫻花樹和諧得不得了。
電影里甚至能看到兩條日本最有名的山手線和中央線,從高抬的鐵路上疾駛而過。另一邊的橫濱海灣大橋連接著金融區和舊金山東灣,那里可能是另一個名為奧克蘭之助或是伯克夜伽子的美日混血在這個全新世界里的家。
從二戰后起,美日兩國的流行文化就一直像兩株互相授粉的巨大植物,共享(有時是盜竊)著靈感。當然這種共享并不一直都讓雙方欣然接受。迪士尼的《小鹿斑比》讓在日本被稱為“漫畫之神”的手冢治蟲深深著迷,后者在上世紀50年代出版了自己繪制的插畫版《小鹿斑比》,而迪士尼卻在后來出品《獅子王》時被控剽竊手冢治蟲的《森林大帝》(當然,手冢從來沒有正式起訴過,迪士尼也不曾承認抄襲)。
時間拉近一些的話,宮崎駿一直都與皮克斯導演John Lasseter私交甚好,去年11月就是John給年過七十的宮崎駿頒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他說只有迪士尼和宮崎駿才是夠格載入史冊的最偉大動畫師。
在《玩具總動員3》里,圓滾滾的龍貓演了一個彩蛋式的配角,好萊塢更是翻拍過一大堆(忘得也快的)動畫電影,比如《阿童木》和鳥山明的《龍珠》,《盜夢空間》的諾蘭更借鑒了日本漫畫家今敏作品里的概念甚至整個場景……然而《超能陸戰隊》里無論古今皆納之的日式文化和一大批代表性視覺元素,都是讓它區別于其他好萊塢巨制的地方。
迪士尼的種族融合
為主人公濱田宏配音的演員Ryan Potter說,“大白的世界有太多日式彩蛋了?!彼救艘彩侨毡九c白種人的混血,出生在東京,被美國母親帶大,7歲才搬到加州。現年19歲的他還記得兒時沉浸在宮崎駿和今敏的電影中,更把《海賊王》、《阿基拉》和《犬夜叉》列為他最愛的三部漫畫。電影里他配音的濱田宏14歲,是和他本人一樣的美籍日裔。
為小宏的哥哥泰迪配音的Daniel Henney是美籍韓裔,化學小女巫哈尼檸檬的聲線則來自委內瑞拉和古巴混血的Genesis Rodriquez,神行御姐也由同樣是亞裔的Jamie Chung獻聲,而片中那個犀利的非洲小哥芥末無疆,反倒是美國演員Damon Wayans配音的?!啊冻荜憫痍牎凡幌衿渌娪耙粯?,生硬地湊上一個亞裔、一個拉丁裔,而是直接融入在整個故事里,作為這個世界的一部分?!?/p>
這樣的種族融合已經成了迪士尼和皮克斯的一大標志,從當年的《風中奇緣》、《花木蘭》到后來的《星際寶貝》都是如此。
這也是為什么《超能陸戰隊》里最打動人的部分來自一個不屬于任何人種的“大白”——一個胖胖的、形似不倒翁的治療機器人。大白很魁梧,充了氣的身體會因為漏氣而發出類似放屁的聲音。它似乎永遠都處于笨拙的迷茫狀態,嘴巴是條縫,兩個眼珠也是拗不出什么表情的黑色圓點。
對大白來說,幫助宏是它唯一的使命,而這又讓它自身的無助更加凸顯——作為醫療科技的結晶,它可以治好很多疾病,卻連在臥室里避開區區書堆都做得無比艱難。
大白對老齡化嚴重的日本和美國來說,都是個恰到好處的機器人。它最常說的口頭禪是那句醫療機構里常聽到的問句:“在1-10十個等級里,你用幾來形容你的疼痛?”問的時候還伴隨一個由笑臉變化至哭臉的圖案顯示在胸口。而大白自身“兩點一線”的極簡形象,則來自日本傳統鈴鐺上的小貓圖案,由導演之一Don Hall在日本一個神社撞見后賦予了大白。
這些所有細節累加起來,在電影里勾畫出了一個共享兩種文化的世界,難能可貴的是,這兩種文化并沒有因為姻親關系而被稀釋,互相之間的敬重讓它們巧妙保持著平衡。
盡管《超能陸戰隊》里還不可避免地留有典型迪士尼式橋段,包括動機根本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反派(臉上還戴著日本歌舞伎面具)以及時常拋出一些讓觀眾尷尬一笑的廉價笑話,但片中的人物和背景設定已經與過去的迪士尼電影有了質的區別。他們在向美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支——日本流行文化——致敬,并且有自信可以喚起足夠的共鳴。
迪士尼怎么發現了大白?
《超能陸戰隊》的原作在漫威宇宙數量巨大的漫畫資源中并不太知名。1998年,Steven.T.Seagle和Ducan Roulear開始連載這部漫畫,當時就沒引起什么太大的反響,讀者群也相對小眾。如果不是16年后,迪士尼將它搬上大銀幕,機器人主角“大白”可能還沉睡在故紙堆中。
一開始,迪士尼只是有一個與漫威合作的計劃。當動畫導演唐·豪爾(Don Hall)為了新片開始探索整個漫威宇宙時,發現了一部叫做《超能陸戰隊》的作品。這個標題一下就吸引了他——盡管他從未聽說過這個名字。當他看完整部作品之后,覺得這個機器人城市的設定很有趣,其中不同于傳統美國漫畫的日本元素也讓他感到新鮮。
豪爾決定改編這部漫畫,并且得到了漫威和迪士尼的支持,他還被告知可以自由地改編這個故事。于是,豪爾聯合另一位導演克里斯·威廉姆斯(Chris Williams)以及其他主創人員一起將故事大改造。這個改造包括故事背景、人物設定、情節走向等,幾乎是完全重寫了原著。
動畫保留了漫畫《超能陸戰隊》的人物結構,但如果翻開漫畫對比兩者的人物形象,我們會發現迪士尼的動畫將所有的人物都“萌化”了。改變最明顯的當然是機器人大白。
在漫畫中,大白的形象非常硬朗,是很鮮明的戰斗系機器人:身體是堅硬的白色金屬,棱角分明,面部表情很兇悍。
動畫中的大白完全相反。它是一個充氣式機器人,全身上下沒有一處棱角,只能用“圓滾滾”來形容——就連眼睛都是兩個黑色大圓點。
為了創造出更適應迪士尼的觀眾群、更加大眾化的機器人形象,豪爾曾跟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學習過一段時間?!拔覀兩钊胗懻摿肆餍形幕械臋C器人元素?!焙罓栒f,“我還得知他們真的在研發柔軟的機器人,包括可充氣、沒有威脅性的乙烯塑料手臂”,“現在它僅能做幫人刷牙之類的簡單動作,但是其發展潛能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