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三板火爆背后,新三板公司信息披露仍然有待完善,市場流動性依然十分缺乏,而A股市場注冊制的漸行漸近將成為懸浮在新三板之上的“利劍”。
新三板在資本市場中越來越“亮”。截至3月11日,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已達2069家。更關鍵的是,新三板的融資功能也從疑問跨越至肯定。隨著各路資金的跑步入場,新三板成交量將持續放大。預計今年末掛牌公司數將會超過3500家、到2016年底將超過5000家、5年內超過萬家是大概率的事件。
然而,在新三板火爆背后,新三板公司信息披露仍然有待完善,市場流動性依然十分缺乏。而A股市場注冊制的漸行漸近將成為懸浮在新三板之上的“利劍”。對于鎖定期達兩三年的新三板產品投資者而言,未來似乎并沒有看上去那樣美。
早入市者收益高
深圳投資者老王近來不時擔心一下他一年多以前購買的新三板產品收益率。
老王是一位私營企業主也是資深股民,他較早發現了新三板擴容的投資機遇,由于擔心自己投資新三板的能力有限,他購買了幾份由公募基金公司發行的新三板專戶產品。在最初幾個月里,老王欣慰地發現產品凈值的增長讓人滿意。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發行新三板產品,老王對于自己獨到的眼光頗為自豪。
然而,老王近期發現,雖然新三板產品遭到瘋搶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但是他購買的產品的收益率已經幾個月沒有變動了。研究過新三板市場的老王有些擔心,“我知道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比較有限,正因為如此,我懷疑那個產品參與的定增項目是不是退出出現了一些問題,并且同時沒有找到新的合適的定增項目。”老王購買的產品鎖定期達三年,他開始對三年后收益能否兌現感到擔憂。
另一位深圳白領李江(化名)則對新三板抱有很大希望。與老王不同,李江是一位工作時間不長的普通職員,新三板500萬元的開戶門檻對他而言高高在上。看到新三板公司的股價神話不斷出現,李江也想參與新三板投資,他正在與幾位朋友商量湊齊500萬元去證券公司開戶,“沒準一套房子就賺出來了。”
像李江這樣的對于新三板滿懷希望的投資者并不少。公募基金公司發行的專戶產品將投資新三板的門檻降到100萬元,更有互聯網+眾籌機構將這一門檻拉得更低。但從事新三板投資的專業人士表示,新三板并沒有看起來那么美。在新三板火熱的同時,這些專業人士的工作壓力也不斷增大,規避可能出現的風險是他們當前的首要任務。
充分認識投資風險
“散戶別玩新三板。”紅土創新基金創新投資部總監兼新三板投資經理張劍斌直截了當。他此前在紅土創新的母公司深圳創新投資集團任職,從事創投行業多年。他認為新三板市場的潛在風險可能比一些投資者想象的更大。
盡管有了做市商制度,但新三板目前仍是一個流動性缺乏的市場,整個市場的交易集中在少數幾家公司。“這意味著一旦出現風險,投資者就會血本無歸。”事實上,一些投資者還在按照投資A股二級市場的模式投資新三板,但A股二級市場的流動性要遠好于新三板市場。“普通投資者多數不具備對投資標的基本面的判斷能力,多是依靠消息,甚至波段等所謂技術理論分析,但在新三板市場,因為成交量比較低,傳統的股市理論基本上就不具備什么參考價值。”深圳一位新三板投資經理說,目前一些新三板的股價幾乎是由很小比例的股票支撐的,一旦股東進行大規模減持,在缺乏接盤者的情況下股價跌落將不堪設想。眾投邦執行合伙人朱鵬煒表示,新三板缺乏流動性的后果是個別公司的估值急劇放大。
新三板公司的信披違規成本問題,也是多位專業投資者擔心的地方。“就連主板市場都有財務造假,更何況監管相對寬松的新三板市場。而普通投資者則更加缺乏辨別能力,如果連公司都沒去過,怎樣辨別哪些項目會出現風險?”
此外,一些利空因素也是多位新三板專業投資者所擔心的。“從兩會期間監管層的表態來看,注冊制推出的節奏很可能越來越快,一旦創業板IPO放開,新三板的吸引力將會下降。”事實上,新三板擴容之后,定位于“四板”的區域股權交易中心的熱度就明顯下降。有機構人士擔心注冊制推行之后,新三板會重蹈四板的覆轍。
剛剛通過子公司發行一款“日光”新三板產品的南方基金提示投資者,選擇產品時應該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充分認識新三板市場的投資機會和相應風險,新三板市場的公司數量眾多良莠不齊。整體上,新三板公司的規模比主板公司小很多,抗風險能力更低,業績波動也大,因此整體上的投資風險高于主板。其次,從目前新三板產品的熱賣情況來看,預計會有更多資金進入新三板市場,從目前新三板的市場容量來看,這將導致整個市場估值水平的快速上漲,相應的收益率空間也在減小,投資者需擇時而入。其次,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較主板弱,項目的投資期限較長,產品的鎖定期也較長,需要投資者結合自己的理財需求綜合考慮。
機構嘗試投資模式創新
“新三板市場注定是一個風險和機遇都非常大的市場。”眾投邦執行合伙人朱鵬煒此前在多家創投機構任職,眾投邦正在嘗試借鑒眾籌的模式參與新三板定增。
張劍斌和朱鵬煒都認為新三板是一個更加適合機構參與的市場。朱鵬煒利用此前在創投行業積累的經驗和資源小心翼翼地挑選新三板的定增項目。日前,華人天地一份募資總額2760萬元的增發方案,因采用眾籌模式募集資金并設回購條款保證,引發業內廣泛關注,這其中就有眾投邦的參與。
張劍斌則對于紅土創新擁有的豐富資源充滿信心。他介紹,新三板的投資機構并不是簡單的財務投資人,很多公司希望通過投資者的引進獲得更多的資源。“新三板掛牌的公司,體量、規模跟創業板、中小板、主板相比都小得多,抗風險能力比較弱,如果投完以后不關注的話,可能單靠他自己團隊有些風險抵抗不了,這比較符合一級市場的特征。”紅土創新將創投行業的“投后服務”引入新三板投資,“對于很多新三板公司而言,我們對于其上下游產業都有豐富的資源,可以幫助做大做強,也包括做市、再融資,甚至需要給其他客戶資源的整合。”
對于正在推進的注冊制,張劍斌認為這算不上新三板面臨的嚴峻問題。“我們覺得注冊制從整體來講,無論是對新三板還是創業板,肯定都會有一些負面影響,但是我們認為只要注冊制推出之后,創業板公司和新三板公司都會是兩極分化,新三板未來無論怎么樣改,只要融資效率等優勢還在,對于高成長性的互聯網、生物醫藥等行業比較早期的公司,都會是一個適合其發展的空間。”
朱鵬煒對于注冊制的觀點更加樂觀。他認為注冊制可以帶來更大的供給,可以有效緩解當前新三板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危機。從這個角度而言,在注冊制將創業板市場的市場化推進之后,新三板市場也會更加市場化,“這反而是個利好。”另有券商分析認為,2015年新三板轉板有望實現突破。
指數的里程碑意義
隨著市場的擴容和做市商制度的引入,新三板市場不斷被激活。此前,全國股轉公司和中證指數公司聯合發布公告,已完成首批指數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成分指數、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做市成分指數,并于2015年3月18日正式發布指數行情。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月末,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已逾1800家,總市值接近6000億元,日均成交2467筆,市場規模快速擴充。
尤其是2014年8月25日做市業務上線以來,新三板市場整體交投日趨活躍,股票價格波動較為平穩,為指數編制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基礎條件。
業內人士認為,兩個指數的推出對新三板來說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說明新三板正不斷趨于標準化。新三板指數的推出,將強化對市場投資的指導,有利于市場跟蹤,能降低投資的盲目性,使投資更有指向性。
同時,指數的推出會進一步吸引市場關注,吸引更多的企業掛牌和投資者,促進新三板市場融資功能和交易功能。
全國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介紹,指數編制工作于2014年5月正式啟動,首批指數委托中證指數公司進行編制,經過前期研究論證和模擬運行,目前推出的條件已經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