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軍
企業的基業長青,看似深奧,但也并非是難解的課題。對中國企業和公司而言,又何嘗不期待這樣的發展,盡管這是個世界性課題與難題,但歷經30余年的改革開放,我們不僅能夠直觀看到包括青島啤酒在內的一些企業,始終在朝著這一方向堅定前行的身影,而且還能從其路徑中觀察到不同尋常的東西。
如今在叫響的“激情成就夢想”的青島啤酒身上,人們的感知與推崇,或許早已超出啤酒本身了,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年輕人,正把源源不斷創新的青啤產品當成一種時尚、一種摯愛、一種生活。青啤董事長孫明波說得好,“消費者是懂得啤酒的。”這個“懂”字說明,企業與消費者所演繹的互動激情背后,關鍵是消費者愈加認可的質量與品質。
十幾年間,記者已無數次實地探究過青啤的生產過程,可以說,從種子開始的質量管理理念與實踐,當屬這個跨越百年企業成長與青春轉身的精髓,特別是在人們愈加關注食品安全,愈加重視新常態下以質取勝的當下與未來,他們所堅守的具有根本性的理念,以及貫穿生產全過程的質量保證體系與措施,著實令人敬佩。
從這一視角來說,一杯承載經典品質的青啤背后,除了整個生產系統采用無菌凈化水、高溫煮沸糖化、低溫無雜菌發酵和長時間后儲、無菌灌裝、密閉儲運等系列措施外,更多的是普通人難以觸及的細微控制管理,如在大麥和酒花的選用上,青啤實行的是“一票否決制”。除了大米、麥芽、大麥等直接的釀造源流的供應商要有專人、一對一的負責,其所選用的大麥和酒花,從品種、種植、收獲以及運輸、儲存各個環節也都有嚴格的檢測程序,一旦一個抽樣不合格,將全部“拒之門外”。有關的管理人員形容其嚴格的檢測程序:“這些大麥先‘看身材,要顆顆圓潤飽滿,還要溶解性好,連顏色的深淺都有標準,嚴格程度堪比古代皇帝選妃。”
事實上,一瓶青島啤酒從釀造到出廠不但要經過品水師、品麥師、品酒師的“三師會審”,還要經過1800道質量檢測點。青啤在食品安全上,更是做到了精益求精,僅在釀造過程,就設立了300多個食品安全檢測點……
或許,正是這些源自骨髓里的近乎繁瑣、苛刻,且有溫度的管理,才點燃了大眾消費的激情,而年復一年“只為消費者釀造好酒”的“零缺陷”堅守,既轉換了青春,將自己的基業帶入一個新境界,同時也給轉型時代的中國制造提供了一個極佳的近距離參照。
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游客赴日熱購日貨的舉動,再次觸及了中國制造品質的問題,其實無需再有爭論,有質量的增長和基業長青的根本,就在于企業深處的質量管理,而這也是中國制造實現整體轉型和提質增效的前提與核心。
對此多說一點,青島算得上是一座善于學習和尋標對標的城市,從工業制造領域來看,海爾、海信、青島啤酒等不少走向世界的品牌,恰恰是學習和對標的碩果,而青啤更是一個楷模,不僅學習的歷程長達百余年,而且就在當下的國際化行走中,也始終以精細化制造的工業強國德國為尋標、對標、奪標、達標的參照,也鑒于此,她正從容與自信地走向國際啤酒行業的前列。
在又一“兩會時刻”,由激情深處引發的思考,無疑有著特殊的現實意義。孫明波一再強調的“拼內功”之說,其實已從根本上揭示了一個致力基業長青企業的秘訣。當然,這種“內功”的修煉,不僅是一個企業永無止境的行為,而且還與所在城市或區域歷久形成的工業文脈密不可分。在這座充滿榮光的工業之城,青島啤酒與其歷史同樣悠久的紡織業、機車工業等,共同打磨出了屬于青島、屬于中國制造的一條極具品質、極具閱讀、極具傳承意義的精神文脈。
盡管斗轉星移,但別丟了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