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崴,杜楠華,盧丹丹
(河北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淶源縣地處河北省保定地區西北部,太行山北端。以其為中心,北京、天津、保定呈半環式布置(圖1)。該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休閑度假。夏季氣候涼爽,暑期平均氣溫僅21.7℃,素有“京西夏都,生態涼城”之美譽。淶源境內風景秀麗,擁有八大景區218個景點,其中白石山最具代表性,它擁有全國唯一的大理巖楓林地貌。
近年來,淶源憑借地理、氣候及自然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每到旅游旺季,酒店等公共服務設施供不應求,因此游客就近在景區附近的農家借宿,從而形成了集吃住游為一體的“農家樂”,即村鎮旅游型住居模式[1]。
1.1 功能優勢 在大部分農村,人口密度比較低,農戶宅基地一般都比較寬敞:坐北朝南的正房,兼三面低矮的小院墻模式居多,也有部分農戶建廂房作為儲藏之用[2]。除了正房和廂房外,大都有一個面積可觀的院落作為村民日?;顒印Σ刂?,這就為旅游住居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即加建客房。在旅游旺季,村民在院中搭起棚架,游客在院子里就餐,院落就成為了原生態的“日光餐廳”,真正實現“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做農家活、看農家景”。同時,與原有農戶住宅相比,旅游型村鎮住居有著功能合理、靈活多變等優勢(圖2)。
1.2 資源優勢 有關土地資源方面,旅游型村鎮住居在建設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農戶現有的宅基地進行建造,或是對農村的閑置房進行重新裝修和改造,通過采取以上措施,大大減少了農田的占用。
人力資源方面,在日常經營過程中,不需要雇傭專職服務人員,對農戶進行專業培訓,農戶自己就可以在自家進行日常的管理與維護工作,節約大量的人力投入。
1.3 特色優勢 各旅游景區現有的旅館大致包括周邊縣城旅館、景區周邊快捷旅館、景區周邊星級旅館和村鎮型住居幾種模式,旅游型村鎮住居較其他幾種模式有著價格合理、靠近景區、地域特色明顯、可控制性強等特點。
2.1 建筑單體及村落整體風貌 由于原有房屋和后期改建房屋的建造年代不同,出現了建筑風格不協調和建筑用材差異大等問題,原有房屋的外觀形式大多保持了原建筑建造時的材料用色等,而新加建房屋頗具現代新農村新建筑特色,因此新舊建筑之間卻顯得格格不入。為了更好地招攬游客,村民會在門口懸掛宣傳牌作為標志,各家各戶卻大不相同,色彩各異,導致村落的整體風貌雜亂無章(圖3)。
2.2 現有村鎮型住居存在的問題 ①正房原為主人居住,除了主人臥室外,還有空余的房屋作為儲藏之用。村民為了增加收入,在空余的房屋布置床位和一些必備的生活家具,作為客房,存在主客同住的現象,私密性大受影響。②大部分村民為了節約成本多建客房,導致客房的面積剛剛滿足住戶的基本需要。由于宅基地的限制,部分客房空氣無法形成對流,通風不暢;部分客房為滿足采光要求向院內開窗,私密性不高。③傳統農宅中的廁所多為院中或院外的簡陋旱廁,為滿足廣大城市旅客的需求,農民在自家設置了壓力沖水的衛生間,但是由于村鎮整體市政排水設施的落后,為避免廁所帶來的異味,很多衛生間閑置不用。
2.3 建筑設計中缺乏節能觀念 淶源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是河北省光能和風能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然而農民對于節能設計的知識了解不多,缺乏相關的知識和引導,能源利用率較低。
針對上述現狀問題,結合村民長期以來的生產生活方式,對村鎮旅游型住居模式進行整體、建筑、節能一體化的調整。
3.1 改進村落整體風貌 延續村落原有的地域性文化,使加建房與原有房屋在建筑形態和細節裝飾方面保持統一;政府部門加強規劃和村落整體風貌管理,嚴格限制村內各片區建筑整體造型和用色的單獨處理,使村落風貌整潔又不失多樣化。
3.2 平面布局合理化 旅游型村鎮住居模式的結構分為4部分:主人居住休息部分、客居部分、廚衛等生活輔助部分,以及聯系各部分的院落。院落是外部公共空間到內部私密空間的一個過渡[3],院落是交通核心,還擔負著家庭種植、家畜飼養、雜物儲藏等眾多的生活輔助功能。此外,院落還擔負著更多的精神意義,它是家庭聚會、鄰里交往的重要場所。因此,院落模式語言的探索成為研究的重點。
3.2.1 院門。淶源白石山傳統農宅多為合院形式,大部分農宅的院門設在東南角,另外有些建在坡地的農宅,受地形限制,院門只能設在東西院墻上。
3.2.2 院墻。在景區周邊村落里,一般一家一個院落,房屋周圍有不高的院墻,鄰里之間可以很方便地隔著不高的院墻交談。而經營農家旅館后的鄉村住居,由于在院中加建了客房,由客房取代了院墻圍合功能,相對封閉了很多(圖4)。
3.2.3 鋪裝。在景區周邊,傳統農宅與農家旅館院落的不同點之一就是鋪裝形式不同。傳統農宅院落多為泥土鋪裝,而農家旅館幾乎全部改鋪成水泥地面??紤]到地下水資源補給和院落衛生問題,選擇卵石、磚、植草磚等材料進行局部鋪設,院中應種植樹木,既有利于水土保持,還增添生活情趣,使院子成為室外家庭活動中心。
3.2.4 花園野趣。在院落中種植一定的落葉喬木,巨大的樹冠在夏季可以遮陽,冬季落葉后,住宅室內仍能獲得良好的日照??拷饕块g處栽種一些爬藤植物,夏季遮陽降溫,冬季不影響采暖與采光,適應了四季氣候變化的可控性(圖5)。
客房建造時規模不用過大,標準不用過高,主、客居部分在滿足經營管理的要求時,應保證各自的舒適性與私密性。
3.3 生態節能問題探討 淶源太陽能、風能等資源豐富,這些能源都是清潔的可再生資源,相對于常規資源更能夠降低能耗,減少污染。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呼吁村民加強節能意識,使這些清潔能源用于農村的生態節能建筑中。
3.3.1 雨水收集。雨水收集的一般模式是將屋頂雨水通過雨漏管收集,通過分散或集中過濾除去徑流中顆粒物質,然后將水引人蓄水池貯蓄,再通過水泵輸送至用水單元,一般用于沖洗廁所或灌溉綠地等。
3.3.2 中水利用。中水是指污水(或生活廢水)經過處理后達到規定的用水水質標準,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于非飲用水及非與身體接觸用水。在村鎮集中建立中水系統,將這些區域的污水就近收集,就地處理、回用,作為雜用水(中水),用于沖洗廁所、清洗車輛、綠化、噴灑街道等。
3.3.3 太陽能地板采暖系統的利用。淶源白石山景區的一些傳統鄉村住居依靠火炕采暖過冬,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們對住宅舒適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由于鄉村住居的特點,不適宜集中供暖,為了適應國家政策和能源結構的要求,使用可再生能源(太陽能)解決居民的采暖問題[4],是節約能源,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好辦法。
3.3.4 太陽炕的推廣。太陽炕系統是對傳統火炕的一種改造,即將太陽能集熱技術、低溫地板輻射采暖技術及相關配套技術通過管路和閥門設置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采暖及生活熱水的雙聯供。這種新型熱炕技術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可實施性強,適合在村鎮住居建設中推廣應用。
①以村鎮為單位成立民間協會性質的統一管理組織,對各農戶進行統一管理,包括客房的標準化設計、家具統一設置、床品統一樣式以及統一的各種標識設計,實行整體標準化管理。②對參與該組織的農戶進行統一的酒店管理培訓,指導其簡單的管理服務方法,向更高標準服務靠近。③充分利用網絡、微信等現代網絡科技信息平臺,將客房的入住情況公布在網上,實現可實時查詢,便于游客的預定使用與資源的整合與調配。④發展本村鎮經濟的同時,加大周圍村鎮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使周邊村鎮整體面貌得以改善,為吸引更多客源,實現白石山旅游區的更好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村鎮旅游型住居模式應該以當地村民的生活方式為出發點,結合其地域特色及生態環境,思考其文化韻味及節能設計,建設環境友好型住居模式,同時為游客提供舒適怡人的臨時居住環境,促使旅游型村鎮住居朝著科學實用、經濟美觀、有地域特色的方向發展。
[1]C·亞歷山大.建筑模式語言[M].王聽度,等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9.
[2]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3]嚴敏.對住宅院落的人文解讀[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06,29(11):1445 -1449.
[4]趙鴻灝,胡文薈,趙國源.鄉鎮住宅戶型設計研究:大連地區小康住宅戶型[J].建筑學報,2006(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