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劉好朋++賀東生
摘要:從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診斷方法等多方面詳細介紹了豬細小病毒病的發病特點、診斷和預防措施,旨在引起獸醫工作者對該病的重視,同時也為豬場診斷、預防該病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豬細小病毒;臨床癥狀;診斷方法;防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12-0019-02
豬細小病毒病是由細小病毒(PPV)引起的豬傳染病,廣泛存在于豬群中,感染率高,一些養殖戶仔豬出生后死亡的現象越來越突出,造成很大經濟損失。2014年7月,韶關市某豬場發現以1~2胎為主的新母豬發病,表現為分娩延遲,產死胎、木乃伊胎,有部分健康活仔,窩產仔數偏少,母豬均表現正常,發病率100%。筆者經臨床檢查、解剖觀察、實驗室檢驗等方法確診為豬細小病毒病,現將該病的診療情況進行報告,并結合實際經驗,對豬細小病毒病的防治措施進行介紹。
1 臨床癥狀
1.1 母畜生殖障礙
PPV感染的主要臨床癥狀是母畜生殖障礙,表現為頭胎或經產母豬產出大部分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及正常胎兒,或產少數不久即死的虛弱仔豬。
1.2 生殖臨床癥狀
生殖臨床癥狀與發生感染的妊娠階段有關。妊娠母豬特別是頭胎的妊娠母豬如感染該病,在其全部妊娠期內均可發生流產。當妊娠早期(6~35 d)受到感染時,胎兒死亡率可高達80%~100%,母豬迅速吸收死亡胎兒,導致不孕和重復發情[1];母豬在妊娠中期(35~70 d)感染病毒后,常形成不同程度的木乃伊胎兒,在分娩時排出;母豬在妊娠中期(70~114 d)感染病毒后,因胎兒自身免疫反應而抵御病毒得以存活,但長期帶毒[2]。一般來講,母豬在免疫中后期感染病毒后死產發生率10%[3]。公豬感染后,受精率或性欲沒有明顯的影響,但成為長期帶毒者。
2 病理變化
2.1 母豬
母豬流產時,肉眼可見子宮內膜有輕微炎癥,胎盤部分鈣化,胎兒在子宮內死亡后被軟組織吸收。組織學病變為母豬的妊娠黃體萎縮,子宮上皮組織和固有層有局灶性和彌散性單核細胞浸潤。感染胎兒死后可見多種組織和器官有范圍廣泛的細胞壞死、炎癥和核內包涵體[4]。
2.2 胎兒及仔豬
大多數死胎、死仔或弱仔可見皮下充血或水腫、出血、體腔積有淡紅或淡黃色滲出液、脫水等;肝、脾、腎有時腫大、脆弱或萎縮;個別死胎、死仔皮膚出血,弱仔生后半小時先在耳尖,后在頸、胸、腹部及四肢上端內側出現淤血、出血斑,半天內皮膚變紫而死亡。組織學檢查,可見死胎或死仔大腦灰質、白質和軟腦膜有以增生的外膜細胞、組織細胞和漿細胞形成的血管套為特征的腦膜腦炎變化,一般認為是豬細小病毒感染的特征性病變[5]。
3 實驗室檢驗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進一步做實驗室診斷。
3.1 細菌培養
無菌采集病死豬的淋巴結、肺、肝、脾等病料,將病料接種于麥康凱血瓊脂平板、巧克力瓊脂平板及肉湯培養基中,37℃恒溫培養48 h,未見致病菌生長。
3.2 病原分離
取流產胎兒、死亡仔豬的腦、肺臟、腎等病料經研磨、稀釋、過濾處理后接種PK-15細胞系或者ST細胞系,然后再37℃ 5% CO2條件下培養,進行病毒分離。
3.3 病原鑒定
3.3.1 PPV熒光抗體染色 通過免疫熒光技術觀察胎兒組織的病毒抗原是診斷PPV的最好方法[6]。該方法可直接鏡檢組織冰凍切片。取疑似病豬的扁桃體或者母豬產出的死胎、木乃伊胎,然后將各種組織做冰凍切片,用熒光抗體診斷液染色待檢PPV標本片,將染色標本片置濕盒中,放入37℃培養箱作用30 min。取出用PBS液(pH 7.2~7.6)沖洗和漂洗15 min(中間換液1次),再用去離子水沖洗除鹽,放置標本片讓其自然干燥,然后滴加磷酸甘油,蓋上潔凈的蓋玻片,放于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若發現細胞內有亮綠色熒光顆粒集結,而對照無現象,則可判定有 PPV 抗原。
3.3.2 PPV酶標抗體直接染色法 在普通生物顯微鏡下觀察染色情況,若未接種PPV的正常對照細胞片中細胞核無棕色著染現象,而接種的PPV的細胞片中細胞核著染,即可確診。
3.2.3 普通RT-PCR方法檢測 根據PPV的基因序列,設計、合成特異性引物,采用普通RT-PCR方法檢測死亡胎兒、仔豬相關組織病料內的PPV,若顯示陽性即說明感染該病毒。
3.3.4 血凝試驗(HA) 在96微孔板中進行,自左至右每孔中預先加入50 μL生理鹽水(或者PBS溶液),然后取病毒原液或者收獲液(將出現病變的細胞培養物反復凍融3次,2 000 r/min離心10 min,除去細胞碎片,收獲病毒液)。自左至右按1∶2、1∶4、1∶2n作倍比稀釋,每孔加入50μL,最后—孔設為對照。后每孔再加入50 μL的0.5%豚鼠紅細胞(或者1%雞紅細胞),在微型振蕩混合器上振蕩1 min混勻后,置37℃溫箱中作用15~30 min,判定結果,以50%的紅細胞能發生凝集判為終點,樣品出現凝集終點的最高稀釋度定為HA滴度。
3.4 抗體檢測
3.4.1 血凝抑制試驗(HI) 取發病仔豬組織浸出液制備成血凝素,并稀釋成8個血凝單位。取患病初產母豬血清1 mL,注入試管中,后再向試管中加入8個凝集單位的血凝集1 mL,搖勻,然后再向試管中加入1%的雞血細胞,置37 ℃恒溫培養箱中30 min,觀察試管中有無凝集現象。以100%抑制凝集的血清最大稀釋度為該血清的滴度,即血清效價。凡是被PPV陽性血清抑制血凝者,該病毒即為PPV[7]。
3.4.2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相對于HI是個更好的選擇。鑒別ELISA還可以區別PPV感染的動物和接種疫苗的動物。
4 防制措施
4.1 嚴防引進豬帶毒,發病豬場做好控制
引入豬的健康問題直接影響豬場的安全。豬場應避免從外地購進種豬、仔豬,尤其是禁止從疫區購進。規模化豬場在引進種豬、小型養殖場和家庭豬場在引進仔豬的時候,應選擇規范化的、無規定疫病的豬場,引進時,必須進行檢測,確認抗體為陰性后方可引入,引回的生豬須在本場的隔離圈舍隔離觀察,觀察期限按照當地衛生監督所規定執行,一般為15~30 d。引進公豬精液時,必須進行檢查,PPV陰性者方可使用。發病豬場應特別防止小母豬在第1胎受孕時被感染,或把其配種期拖延到9月齡,因為此時母源抗體已消失[8]。
4.2 嚴格控制豬群,做好隔離和消毒
養殖生產過程中,一旦發現產死胎和木乃伊胎的母豬,必須做到緊急隔離飼養,母豬、仔豬等帶毒豬在隔離過程中,必須配備專門的飼養員、飼養用具等,并與健康豬群所用器具嚴格分開,避免交叉感染。一旦發病,對豬舍徹底清洗消毒,乙醛消毒劑、高濃度的次氯酸鈉(2 500 μg/L)或者7.5%過氧化鈉溶液能達到理想的消毒效果。同時,做好滅蚊、滅鼠工作,避免蚊子等吸血昆蟲的叮咬和疫病傳播。對那些流產或產木乃伊胎同群的幸存仔豬不能留作種用,同樣第1胎發病母豬的后代也不留作種用。對死亡豬、胎兒及病豬的糞便、污物、飼料等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加強消毒和定期監測[9]。
4.3 規模豬場應嚴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豬細小病毒的免疫接種工作
選用通過國家GMP體系認證的廠家生產的安全、高效、優質的疫苗,根據豬場的具體情況做好免疫。推薦免疫程序為:新生仔豬PPV疫苗的免疫接種可以選擇在20周齡左右進行,后備種豬要在配種前20 d以前接種,經產母豬應在產后15 d進行,每年接種2次,連續3年即可;種公豬每年春秋兩季分別進行;對于曾發生過PPV病的豬,大多數豬感染后獲得免疫力,體內已產生持續時間長、滴度較高的抗體,可以獲得良好的保護,這些豬不需再接種[10]。
4.4 定期進行免疫抗體監測
頻率一般是每半年進行1次,按飼養數量15%隨機抽樣豬只,采血后進行抗體檢測,以達到掌握豬群免疫水平和免疫效果的目的,根據檢查結果,對抗體保護率不到70%的豬只及時接種,堅決淘汰免疫耐受豬;小型豬場和家庭豬場為確保豬只健康,也必須堅持抗體檢測,特別是在懷疑發病的時候。
實踐證明,豬細小病毒病發病過程中往往引起其他疾病的繼發感染,從而使疾病的診斷、治療變得非常復雜,這也是目前養豬生產中豬病難以診斷和防治的根本原因所在。在養豬生產過程中,應該認真貫徹落實預防保健綜合措施,從根本上減少畜禽疾病的發生,提高養殖生產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饒 霖,劉保群,諸慶衍,等. 豬細小病毒病的防治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3,29(1):178.
[2] 潘麗亞. 豬細小病毒病的防治[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3,29(2):114
[3] 華玉殊,馮 艷. 豬細小病毒病的防治方法[J].中國畜禽種業,2012(12):115.
[4] 郝鐵兵. 豬細小病毒病的流行、診斷與預防[J].養殖技術顧問,2012(12):91.
[5] 楊 莉,劉立賓. 豬細小病毒病的流行及診治[J].養殖技術顧問,2012(10):123.
[6] 呂惠序. 豬細小病毒病的危害及綜合防制[J].養豬,2013(3):127-128.
[7] 劉 建,湯德元,羅險峰. 豬細小病毒病診斷技術研究進展[J].豬業科學,2012(7):89-93.
[8] 仇 錚,任曉峰,崔尚金. 自動免疫力已經產生豬細小病毒的致病機制與防控策略[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21(1):66-70.
[9] 楊作豐. 豬細小病毒研究現狀及綜合防控[J].現代畜牧獸醫,2013(3):40-41
[10] 衛功樹. 淺談豬細小病毒與母豬繁殖失能[J].現代農業科技,2007(1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