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忱
鐵道警察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早期的網絡視頻新聞作為電視新聞傳播的網絡形式被觀眾認知,將電視新聞經過技術處理之后,上傳到互聯網。但是這種網絡新聞傳播方式顯然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無法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進行傳播,所以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越來越多的網絡平臺參與到網絡視頻新聞的制作與發布過程中,并且形成了與電視新聞不同的網絡視頻新聞傳播平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網絡視頻新聞是建立在互聯網平臺上,以互聯網技術為主要的技術支撐,所以數字化是網絡視頻新聞平臺最大的特點。在傳統的信息內容、傳播方式等方面,可以運用較小的信息耗損實現視頻新聞的傳遞,傳播速度較快。
網絡視頻新聞可以在新聞事件發生的同時進行攝錄和轉播,所以其極強的時效性是其他傳統新聞媒體無法實現的。同時,可以根據需要配以相應的聲音和文字,可以從視覺、聽覺等多個方面同時刺激觀眾的感官,這種直觀的傳播形式更有利于獲得群眾的歡迎。
網絡視頻新聞除了與新聞事件同步的畫面、聲音以外,其營造的現場環境也可以為群眾帶來很強的現場感,通過力量、情感等要素的傳達,使觀看新聞的群眾猶如身處現場,帶來不一樣的感官刺激。
網絡視頻新聞傳播的方式可以與觀眾進行互動,通過留言、論壇以及轉發等形式,將觀眾也拉進新聞傳播的主體環境中,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發布者和參與者,拉近了媒體與觀眾的距離,也更加容易使觀眾產生共鳴。
網絡視頻新聞平臺與傳統的電視新聞相比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互動性等特點,而在傳播效果方面,并不完全優于電視新聞傳播,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網絡新聞平臺與電視新聞之間尚未形成密切的互補關系,所以無法達成良好的受眾疊加效應,網絡視頻新聞使得觀看電視新聞的觀眾數量越來越少,這也從另一個層面反映網絡視頻新聞具有更好的傳播效果。
2)雖然網絡視頻新聞吸引了很大一部分群眾的視線,但是電視新聞以及文字和圖片相互協調的文字新聞,似乎更加符合群眾的閱讀習慣。信息爆炸時代造成了大量的碎片化信息,而網絡視頻新聞平臺對于很多信息尚未經過全面的審核便進行傳播,或多或少的造成了一些虛假信息的存在。所以網絡視頻新聞的傳播,仍然受到一些阻礙。
3)網絡視頻新聞平臺具有的互動性功能,使得其獲得更多群眾的廣泛參與,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傳播效果。網絡視頻新聞平臺具有上傳、下載等功能,而且視頻可以評論或者轉發,與觀眾的互動性較強。但是我們也發現,網絡視頻新聞上傳的程序相對較為復雜,所以使用者并不多,這也是需要我們著重關注的問題。
網絡視頻新聞與傳統媒體之間的競爭,應該消除以往的同質化競爭模式,對網絡視頻新聞平臺的功能、性質等進行重新定位,開展異質化競爭,才能充分體現網絡視頻新聞平臺的優勢。比如全國性的網絡視頻新聞平臺可以將其網絡新聞視頻的內容集中在中央電視臺的新聞傳播方面,而地方的網絡視頻新聞平臺,則可以充分展現地方特色,加入更多關于民俗風情以及娛樂的信息內容,迎合地方觀眾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互聯網是網絡視頻新聞的傳播終端,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平板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尤其是用手機接收和瀏覽新聞已經成為現代人隨時隨地的新聞傳播方式,所以網絡視頻新聞的傳播形式,應當按照不同用戶的接受方式,對于新聞報道的形式、時長,以及鏡頭的切入和變換等,進行必要的調整,使其更加符合移動終端的使用,才能獲得更多用戶的支持。
新聞的真實性和原創性,是保證其獲得群眾認可的重要基礎,所以網絡視頻新聞傳播平臺的發展,應當加入更多原創性新聞,培養觀眾的忠誠度。一方面可以培養專業的新聞采編隊伍,負責在新聞事件發生時用最快的速度進行采編和處理;另一方面則要培養新聞工作者的新聞敏感度,及時發現有價值的新聞,發布更多原創性新聞,才能提高其傳播效果。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網絡視頻新聞平臺的快速發展,而且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已經與網絡視頻新聞平臺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傳遞與共享,所以網絡視頻新聞在傳播效果方面十分顯著。然而,由于相關的政策和制度發展尚未完善,所以網絡視頻新聞平臺的發展仍然不夠完善,需要不斷加強相關管理體制和制度的建設,促進網絡視頻新聞平臺傳播效果的不斷增強。
[1]蔡李章.網絡視頻新聞的生產及其規范[J].新聞戰線,2010(07).
[2]宋岱麗.網絡新聞帶給社會的影響[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04).
[3]潘忠黨,於紅梅.互聯網使用對傳統媒體的沖擊:從使用與評價切入[J].新聞大學,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