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景霞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文法系,河南鄭州 450000
作為一種新的手段,政務微博體現了我黨建設清明政治的開放胸懷,更體現了我黨建設清明政治的自信。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微博的運行既有積極的意義,也有眾多新的挑戰。如何應對,是視之如洪水猛獸,還是兼納并蓄,正是我黨對自己建設清明政治的信心和決心的考驗。從中央到地方,無論是黨的機關,還是政府部門,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基層公務人員,都將政務微博作為自己工作中的一個有機部分。
雖然在政務微博的運行中還存在著眾多的問題,比如有眾多的僵尸政務微博,或者是沒有積極的回應網民的各種訴求,甚至帶來了一些社會上的責罵之聲。但政務微博的興起也恰恰證明了我黨和政府敢于直面社會監督的勇氣和信心。
當然,只有勇氣和信心并不能保證政務微博的應用一定起到積極的作用,從而有助于建設清明政治。作為一個新興的技術,甚至有些傳播學研究者將網絡稱為第四媒體,而微博的應用稱為網絡2.0版,在較短的應用時間內,所具有的特殊的傳播規律尚沒有被充分認識,對人際傳播會帶來哪些沖擊,又會對政府和官員的行為產生哪些深遠的影響,都需要在政務微博的實踐中不斷的探索。
要建設良好的政務微博,首先要對政務微博進行科學的定位。政務微博具有微博的一般傳播特點,對社會和國家產生相同的效用,同時也有自己獨有的問題與特點。在建設清明政治的過程中,需要把政務微博和建設清明政治相結合。政務微博一方面要充分體現黨和國家敢于為民為公的本色,將關系國計民生的決策信息、施政方針以及各種政策及時傳達給民眾。同時也要積極全面的去了解民情民意,將最新的輿情傳達給黨和政府,以便采取最具有時效性的決策和領導。其次,對于黨政機關和公務人員來說,必須要在精神上充分認識到政務微博不僅僅是實現政務管理的一種新的技術手段,更意味著一種全新的政務管理模式。對于整個政務管理來說,政務微博要求黨政機關和公務人員從管理觀念上轉變,將政務微博作為轉變政務管理的契機,在政務微博環境下塑造新的官民關系和管理結構。第三,建設政務微博要和微博的其他應用區別開來,尤其要將微博應用中的商業微博區別開來。雖然可以借鑒商業微博運行、營銷等方面的經驗,但要進行甄別適用,不能以單純的點擊率、粉絲數量多少等為衡量政務微博的主要指標,而是要將政務微博在體現公共服務方面的能力以及對于公共事務的影響和反應能力作為政務微博的重要指標。最后,良性的政務微博需要制度支撐,尤其對于我國的政治清明建設來說,沒有良好的制度支撐,政務微博的運行無法體現黨和政府的統一形象,也無法建立起來統一的政治清明的形象。
在社會發展越來越快的今天,網絡傳播技術使得每個人都成為自媒體,呈現為人人都有麥克風的局面。對于黨和國家的現代管理來說,充分利用政務微博,發揮政務微博在政務管理中的積極作用,避免落后于現代技術的發展,真正起到清明執政,廉潔執政的作用。
清明政治離不開具體的保障技術,不能離開完善的制度支持,要想實現清明政治的美好愿景,需要充分認識到政務微博在建設清明政治中的深遠意義以及深刻影響。
首先要充分認識到政務微博的社會屬性、政治屬性與清明政治的要求具有內在的一致性。清明政治的本質在于要求黨和政府的公共管理行為與社會、民眾之間具有良性的相互交流與回饋。清明政治并不是單一的要求黨和政府的公共管理行為不加條件對整個社會公開開放,畢竟,作為政治行為都天然有需要加以限制的要素。
黨和政府的公共管理行為要與社會、民眾形成良性交流,離不開交流的手段與機制。在網絡出現之前,黨和政府實施公共管理行為的時候,依賴于傳統的媒體形式,所得來的信息受到多重的限制。一個方面上報單位和人員的層層傳遞導致信息的扭曲和變形,最終到達決策者的時候已經和事情的原來面目相去甚遠,當黨和政府所得到的有關社會輿情的消息本身是扭曲的時候,想要做出科學民主的決策就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黨和政府想要有效傳達自己的政治愿景,也會受到層層下達的影響,出現最初的政策制定和實施的初衷與最后的貫徹執行之間的偏差。正是因為這種溝通之間的障礙,導致了黨和政府的公共管理的愿景與社會以及民眾之間的認識出現不協調的問題。而政務微博本身的技術特性,使得微博的使用者在網絡空間獲得了同等的信息傳遞的能力,同時在黨和政府與民眾之間也可以進行直接的交流和溝通。
對于政務微博來說,在為民眾提供了便捷的社會參與的同時,也對黨和政府的公共管理行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好的體現了憲法所賦予的民眾的社會監督權利的行使。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各種網絡終端的不斷開發,可以說民眾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具有了表達自己意見和建議的可能。在傳統的意見表達渠道受限的條件下,大量個體的意見表達被忽略,他們的利益也無法得到充分的保護。在無法得到充分保護的情況下,這些群體可能轉化為某些過激的方式予以表達,一方面帶來社會秩序的混亂,同時也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損害了清明政治的良好建設。
而在政務微博大量采用的背景下,因為微博運行的特殊機制,原來分散的孤立的個體的意見表達可以通過技術性的方式予以匯集起來,在特定的觸發機制下,可以形成有效的意見表達機制,從而將特殊群體的利益表達充分體現出來。這種參與和表達上的便捷性,充分體現了我國憲法所規定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特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民眾對于黨和國家的公共管理行為的參與和監督。
同時,政務微博的廣泛運用也為黨和政府傳播自己的清明形象提供了有力的技術 支持。任何一個時代都離不開特定的傳播方式,對于黨和政府來說,通過不同的手段傳播自己的公共形象既是必要的手段,也是通過媒體實現公共管理良性目標的需要。政務微博對于傳播黨和政府的清明政治形象具有突出的優勢。1)政務微博具有天然的親和力。清明政治要求黨和政府在執行公共管理的過程中能夠和民眾具有良好的交流和對話,政務微博運作機制和運行環境具有身份上的平等性,無論是什么樣的官階,在微博交流中都具有相同的發言機會和表達機會。同時,政務微博不要求民眾具有高水平的表達能力,只需要及時準確的將自己的意見表達清楚就可以。因此,政務微博便于民眾利益需求的表達。2)政務微博具有效率上的快捷性。清明政治建立在黨和政府能夠及時獲得社會輿情和民眾及時獲取黨和政府的施政信息基礎之上,沒有黨和政府與民眾的及時溝通,就無法建設清明政治的愿景,更無法塑造清明政治的形象。政務微博技術可以將民眾的意愿及時快速的反映給黨和政府,而黨和政府的決策和執行也可以快速的傳達給民眾。這種快捷性可以滿足現代社會信息傳播的需求,為黨和政府的決策提供及時、充分、具有時效性的信息。并且為黨和政府傳達自己的施政意愿提供現代化的手段。3)政務微博的開放性可以為清明政治提供技術支持。清明政治離不開民眾和社會對于黨和政府的有效監督。政務微博的開放性要求黨和政府采取更為現代、民主和開放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同時也為民眾的公共參與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其次,政務微博是清明政治的直接體現。清明政治不僅是一種政治上的自信,更是需要通過各種機制與手段來實現政治清明的具體展示。政務微博的現代性和開放性對傳統的政治生態是新的挑戰與沖擊,需要黨和政府在觀念、制度、行為等各方面進行相應的調整。面對這種深刻的沖擊,給黨和政府以及公務人員的執政帶來了眾多現實的挑戰。如果不加以及時的調整,一方面會給黨和政府的公共形象帶來嚴重的損害,比如有的官員不知道微博的運作機制而出現私人信息的公開化,帶來嚴重的公務人員的形象危機。還有些公務人員沒有考慮到微博傳播的特殊機制,在發布信息以及應對輿論危機的時候觀念陳舊,方式落后,在發生嚴重的輿論危機之后才采取事后的補救措施,往往已經失去了在最佳的處理時機,導致黨和政府在眾多公共危機處理中的被動。這樣就導致了良好公共形象建立的危機,進一步影響到了清明政治的最終建設。另一方面,清明政治要求能夠在面對來自社會參與的要求時,黨和政府以及公務人員能夠以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式實施公共管理。
這兩方面的要求對黨和政府來說是更高層次,也是更全面的要求。只有具有足夠的政治自信和與時俱進的政治智慧,才能夠將政務微博所帶來的挑戰與沖擊轉化為建設清明政治的現代化手段。從這個角度來說,能否建設高效的政務微博體系,既是能否有勇氣在一個開放的政治生態下轉變執政理念、執政方式,實現執政智慧的良好機會,也是展示清明政治的最具體最直接的途徑與載體。通過政務微博的廣泛開展和應用,可以形成良好的國家社會關系,體現直接而具體的清明政治的形象與過程。
最后,政務微博可以更好的實現建設清明政治的現代化。清明政治的建設離不開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當技術發展已經得到民眾的廣泛應用的情況下,黨政機關不能及時掌握并利用微博這一現代傳播工具,就無法在自己的公共管理中獲得主動性,建設清明政治的愿望也會遇到重重障礙。清明政治既是一個黨政機關通過公共管理行為所展現的一種理想的狀態,也是黨政機關和社會民眾所形成的一個良性交流和溝通的連續過程。我國的社會正處在轉型期,人們的各種政治訴求也日益多元化,利用現代媒體手段表達自己意愿,對黨政機關的權力運行進行監督,已經形成了不可忽視的網絡監督、網絡反腐力量。
與這一網絡反腐力量同時進行的是黨政機關對于政務微博等網絡技術的積極學習好運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以及公務人員個人設立了無數的政務微博,開始以各種方式展現黨政機關對于政務微博的積極運用和對于社會輿論的的積極引導。正是這一做法,在我國的特殊政治生態環境下具有更為重要和深遠的意義。相比較傳統的政治結構,政務微博環境下的政治結構更為具有開放的色彩,也更能夠動員各種社會性的力量。而這些無疑構成了我國建設清明政治難得的結構性契機,可以說,如果能夠建立起來完善而制度化的政務微博體系,就能夠在維持中國固有政治結構的基礎上,融合傳統和現代,建設具有民主而開放的現代清明政治生態。
[1]荊學民,施惠玲.政治與傳播的視界融合:政治傳播研究五個基本理論問題辨析[J].現代傳播,2009(4).
[2]“成都環保”政務微博 處置回復率100%[N].成都日報,201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