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海波(云南民族大學云南昆明650031)
論高校體育教育與健康教育的結合
□魚海波(云南民族大學云南昆明650031)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體育教育也逐漸的轉變為體育與健康相結合的課程。健康是當今大學生需要特別重視的問題,因此,高校必須重視大學生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的體育教育途徑實現的,體育教育的目的也是促進全民的健康水平。高校體育教育與健康教育的結合符合學生發展的要求,更是教育改革的需要。為此,高校教育有必要與健康教育相結合,真正實現學校體育課程改革,進而促進全民健身的發展。
高校體育教育健康教育結合
體育與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二者不可分割,而且就我國當前體育教學的現狀和大學生的體質狀況而言,實現體育教育與健康教育的結合十分必要。所以,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結合是高校深化課程改革的必然,必須采取多種措施進行實現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真正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1.1、體育與健康的關系
面對當下青少年體質不斷下降的趨勢,國家在體育事業的發展上越來越關心學生的健康問題,“健康第一”的理念逐漸成為高校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學校的體育教學逐漸從中競技性向重視個體身心健康的方向發展,但是,從實際的效果來看,高校教育卻始終沒能脫離技術教育的中心。隨著人們對健康的熱切追求,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使其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狀態,無論是從現實還是從長遠來講,對其進行健康教育都有著重要意義。
體育是獲得健康的保證,健康是進行體育鍛煉的前提和目的,體育與健康是互相作用的關系。對于高校的學生而言,體育教育使其獲得教育的最佳途徑。體育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但是健康教育卻沒能得到高校的足夠重視。因此,要確立健康教育在高校體育中的重要地位。在體育中尋求健康,尋找真正的健康,獲取生命的意義和活力,這正是時代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象征。
高校的體育教學的本質就是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體育教學和鍛煉中,除了讓學生掌握一些運動項目的主要技能,更要對學生進行健康、衛生知識的講解,使學生在科學的體育鍛煉中達到健康的目的,否則,不但難以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還容易發生有損健康的傷害。通過體育的手段增強健康不僅代表要進行多種身體訓練,還要掌握科學的鍛煉原理,明白心臟和各器官的工作原理,通過更科學的方法去保護身體,進而使健康的效果保持的更為長久。營養、心理調節等因素也是體育中關乎健康的重要因素。健康是體育運動追求的目的,也是人們不斷參加體育鍛煉的基礎,健康使體育運動更加的富有生命力和活力。因此,高校將體育與健康教育進行結合,對體育教育的發展和學生的全面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2、高校健康教育的現狀
素質教育的發展為高校的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體育發展要從實際出發,重視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健康水平的提升。這正好與多數大學生有待提高的身體素質現狀相適應,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1)思想認識對健康教育的影響。
體育課程改革的進程在不斷地發展,但是,當前我國體育教育專業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依然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阻礙了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有效結合。體育教育的本質要求在于增強學生的體質,使其真正掌握一兩門技能,促進其終身體育意識的發展,使其終身發展受益。然而,當前高校重專業課程、輕基礎課程,重必修課程、輕選修課程,過分強調技能訓練的現象依然存在。這種思想認識的偏差,對學生健康意識的形成和健康素質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2)教學內容對健康教育的影響。
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高校的體育教育發生了很大的變革,教學內容也有了很大的更新。但是,受學校場地、器材、師資、資金等條件的影響,高校的體育教學內容還是以傳統項目居多。時尚休閑項目雖然也有所增加,深受學生喜愛,但是由于受教學師資素質水平限制,教學只停留在表面上,只是教授學生掌握些基本的技能,忽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也忽視了自身素質的提升,這種只追求近期教學任務的完成,不為學生發展的長遠利益考慮的情況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3)教學方式對健康教育的影響。
現在體育教學的方式依然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學生的主動性和開創性得不到很好的調動,使學生創造性能力和開發能力的培養受到限制,不利于學生個性的養成。體育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的教授學生體育知識,掌握體育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確立終身體育意識,培養健康意識,進而為今后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學生的學習、工作壓力很大,在加上呆板無趣的教學方法,學生更對體育學習產生了厭煩情緒。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的健康教育和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為此,很有必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探索娛樂性、個性化的教學方式,間接的影響學生健康意識的養成。
2.1、體育教育與健康教育的目標一致
目標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所要達到的某種效果或結果。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的目標是: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傳授體育運動知識、衛生保健、健康生活的知識、技能和方法,使學生不僅掌握體育技能,還要了解體育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更有力的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然而,現階段我國健康教育的目標是:全面提升學生的衛生保健知識水平,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衛生觀和健康行為。
通過對我國現階段學校體育、學校健康教育目標的分析來看,二者的教學目標存在很多相似之處,都存在共同追求的效果目標: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為學生的終身健康奠定基礎。學校體育教育和健康教育都向學生傳授相應的衛生保健知識,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改善學生的健康狀況,促進學生的身心協調發展。無論是從最終目標還是從教育任務考慮,學校體育教育和健康教育都存在著很多的一致性,進而為高校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結合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2.2、體育專家對體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的共識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的專家基本認同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結合,認為體育與健康教育結合意義重大。專家認為,非常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必須深化當前的體育教學改革,為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結合提供有利條件。他們認為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結合有利于推動健康教育的發展,也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二者的結合不僅有利于體育教育的改革,同樣也是健康教育的最好選擇。專家從我國的教育實際和學生的發展要求分析,一致認為體育與教育的結合尤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3.1、樹立體育與健康教育新理念
事物事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人們的認識也應該不斷地變化以適應事物的發展要求。同樣,體育與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也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的,因此,為了適應事物的發展要求,人們對它的認識也應隨之發生變化,有力地促進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發展。對此,我們必須更新觀念,推動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新發展。
3.2、培養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教師是教育的主導者和組織者,為學生傳道、解惑,因此,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重視師資力量的培養是推動體育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當前很多教師多重視體育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健康問題的傳授。培養體育與健康知識兼具的教師,可采取培訓的方式或繼續教育的方式來完成。
3.3、建立完善的體育健康教育教學體系
就教學目標而言,體育與健康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一致性,更有利于體育健康教育目的的確立:傳授學生體育與衛生保健的相關知識,提升學生的體育健康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和習慣,促進其健康意識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體育健康教育目標的確立必須真正從學生的長遠利益和教育的長遠發展出發,促進學生和教育的未來發展。同時,還要進行體育健康教育課程改革,使二者得到有機的結合,相互滲透,融為一體,使其成為全新的一門課程。還要制定新的課程方案,編寫新的教材,建立新的考核制度,從整體上、全方位的為體育健康教育服務。
[1]趙洪明.高校體育教學與健康教育探析[J].中國科技信息, 2005(14).
[2]葛冰.對新課標下體育健康教育的理論分析[J].榆林學院學報,2008(6).
[3]任晉軍,孫文慶.運動健身與國民素質——田徑運動對促進國民健康的價值探析[J].陜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7(2).
[4]郝利玲,曾小莉.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在社會轉型中的融合性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09(1).
[5]胡海燕.高校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新理念[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