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華 周玉寶 陳娟娟 陳德平 陳建璋 宋金蘭 余雪梅
(1.宜昌市夷陵區霧渡河農技服務中心 湖北宜昌 443141 2.宜昌市夷陵區山之秀豆腐柴專業合作社 湖北宜昌 443100 3.宜昌市夷陵區農業局 湖北宜昌 443100)
野生豆腐柴在宜昌市夷陵區人工栽培技術研究
趙建華1周玉寶2陳娟娟3陳德平1陳建璋1宋金蘭1余雪梅1
(1.宜昌市夷陵區霧渡河農技服務中心 湖北宜昌 443141 2.宜昌市夷陵區山之秀豆腐柴專業合作社 湖北宜昌 443100 3.宜昌市夷陵區農業局 湖北宜昌 443100)
野生豆腐柴在宜昌市夷陵區進行人工栽培已有兩年的歷史,已基本具有產業雛形,進行人工栽培技術研究、制定栽培技術措施,保障產業發展勢在必行。該研究主要技術內容為:野生豆腐柴在夷陵區的生物學習性觀察及生長規律研究;野生豆腐柴快速擴繁技術研究;大田移栽與管理技術研究;鮮葉采摘加工技術研究等,并進行栽培技術示范推廣。
豆腐柴;人工栽培;夷陵區
豆腐柴植物學名Prenma Microphylla Turcz,又名豆腐木,屬馬鞭草科多年生落葉灌木,主要分布于我國華東、中南、西南各省區,在夷陵區少量野生分布。豆腐柴葉有特殊的芳香氣味,其葉和嫩枝含有大量的果膠、蛋白質和纖維素,還含有豐富的礦物元素。以豆腐柴葉和嫩枝為原料,既可以生產得到美味可口,細膩嫩爽的豆腐食品即柴葉豆腐,又可以提取食用果膠,在工業方面廣泛應用。
近兩年來,宜昌市夷陵區山之秀豆腐柴專業合作社經過在夷陵區霧渡河鎮等地采集野生苗木擴繁試種,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每畝鮮葉收入達5000元以上。發展豆腐柴產業,市場前景好,農民效益高,投入勞力少,為西北口水庫水源地生態保護、解決夷陵區乃至宜昌市偏遠石灰巖地區產業空心化問題提供了非常好的示范。基于此,霧渡河鎮農技服務中心協同宜昌市夷陵區山之秀豆腐柴專業合作社進行野生豆腐柴人工栽培技術研究,經過幾年的工作,取得了良好進展。為野生豆腐柴進行規模化人工栽培奠定了基礎,為豆腐柴產業在夷陵區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
(1)形態描述。豆腐柴大多高1~3m,個別品種可生長至10m以上。根系以須根為主,直立根不發達。枝圓柱狀,棕褐色,具條紋,皮孔較密連成線。葉紙質,揉之有異味,交互對生,呈不規則橢圓形,長5~8cm,寬2~5cm。先端逐漸變尖,基部呈楔形,邊緣類似鋸齒狀,有的呈微波狀。側脈4~9對,稍隆起。聚散花序,頂端塔形圓錐花序。花萼茶杯狀,花冠似漏斗,淺黃色。果實倒卵形,直徑徑約5~6mm,成熟時深紫黑色,表面光亮,有核,骨質。
(2)生育期。豆腐柴屬多年生落葉小型灌木。在夷陵區正常年份生長期3~11月,花期5~6月,果期7~10月。于4月中旬發芽,5月中旬開始長花蕾并陸續開花結實,6月下旬至7月中旬為結實期。夏季無明顯休眠。果實自下而上逐漸成熟,一直保留到10月,11月下旬葉片全部干枯凋落,進入冬季休眠期。生育期180d,生長期約275d,冬季休眠期約90d。
(3)野生分布狀況。野生豆腐柴在國內主要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各省區,其中云南省分布較多。豆腐柴生長環境為海拔500~1500m向陽干燥的山坡疏林;氣象條件為年平均溫度為19~22℃,極端最高溫37~39℃,極端最低溫-6~5.8℃,年降雨量1200~1800mm,降雨多集中在 5~10 月,相對濕度 80~82%;土壤條件以壤土為主,pH值在4.5~7.5之間。豆腐柴在夷陵區大部均有分布,以石灰巖地區分布較多,在霧渡河鎮等西部鄉鎮分布較為廣泛。野生分布以零星為主,成規模采集十分困難。
(4)野生豆腐柴生長狀況。林下野生豆腐柴生長緩慢,長勢很差,在適當陰蔽和土壤濕潤的條件下,種子可以萌發,但成苗率低,故很難發現有成片野生豆腐柴分布。在夷陵區分布的野生豆腐柴在本地有很強的適應性,抗逆性強,對夷陵區極端天氣均有很強的抵抗力,也沒有發現其具有流行性的蟲害和病害。
豆腐柴種苗繁育,習慣上主要靠上山挖取自然種苗集中擴大種植。但采集的種苗數量有限,難以滿足規模化生產的種苗需求。大面積規模化栽培種植,必須采取人工育苗。經過幾年的探索,在多種繁殖方式中,我們成功篩選出扦插繁殖方式最為經濟和簡便易行,現將其技術要領作如下總結:
2.1插穗采集
插穗應于每年秋冬季或早春豆腐柴未萌芽前采集。選擇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選取扦穗枝條后,將枝條剪成具有2個飽滿潛伏腋芽的短穗。上下剪口應平滑,下端剪口與葉片生長方向平行,并緊靠節點,削成馬耳形切口,上端剪口應在高于腋芽0.2cm處呈45°角切斷。
2.2苗圃選地
苗圃以選擇管理方便、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排灌自如、肥力中上、土層深厚、結構疏松的沙壤土地塊為宜。在翻耕整地時每畝撒施生石灰50kg進行土壤消毒處理。
2.3翻耕整地
苗床一般應進行2次翻耕。第1次在冬季深翻曬垡,深度要求在30cm以上。第2次在建苗床時每畝施腐熟欄糞1000kg進行翻耕、碎土、蹚平,按照寬120cm、高20cm、溝30cm的標準作畦,再在壟畦上鋪一層厚度為2.5~3cm的過篩熟土,用木板壓實。然后灑水濕潤床土,待稍干表皮無明水后再行扦插。
2.4扦插遮陰
豆腐柴的扦插育苗季節應選擇在秋冬或早春末萌芽前,時間應選在陰天或在晴天上午10時前或下午4時后進行。在扦插前對插穗進行預處理,將采集剪好的插穗分扎成小捆,插穗下端用濃度為100~200PPM的1號生根粉溶液中浸泡4小時,取出稍作晾干。扦插時按株行距8cm×10cm的規格,將插穗輕輕斜插入土中,扦插的深度以插穗的腋芽稍露出地面為準。扦插結束后應及時灑足水保濕,隨后用120cm薄膜覆蓋,然后用遮陽網搭成80cm寬、40cm高的拱形棚架進行遮陰。到4月上旬,視天氣情況及時將遮陽網揭除。
2.5苗床管理
2.5.1 水分管理
以保持苗床表土濕潤為宜。視雨水狀況進行抗旱或排澇,以免受干旱與浸漬為害,便于根系生長。在起苗移栽的頭一天,澆足水,以便攜帶床土起苗,減少傷根,便于栽后成活。
2.5.2 施肥管理
苗床施肥應在無雨天氣,用液體肥少量多次為好。扦插苗一般在1個月左右長出新根,此時進行第1次施肥,可用稀人糞尿或0.5%尿素溶液澆施。以后約每隔30~40d,薄施勤施液體肥,濃度可稍作加大。
2.5.3 除草摘蕾
扦插苗床除草,由于插穗矮小,應盡量做到除小除了,見草就除。除草時先按住插穗根莖,將插穗穩定,再輕輕將雜草拔除,避免除草時傷及插穗。在苗床管理過程中,如發現有花蕾時,應及時用手輕輕摘除,防止花蕾消耗營養,便于培育壯苗。
3.1園地選擇
豆腐柴對環境適應性強,對園地選擇要求不嚴,但作為對產量有較高要求的人工栽培,建園地點還是應作較好的選擇。一般選擇交通方便、土層深厚、排灌條件好的山坡梯田、緩坡地為宜。
3.2整地栽種
3.2.1整地
在選擇好的園地結合翻耕,施足基肥,碎土、蹚平,做成1.5~2m壟畦便可栽種。基肥一般每畝用欄糞2000kg全層勻施,或用餅肥或生物有機肥200kg進行溝施或穴施。
3.2.2移栽
(1)起苗。在起苗時應對苗木進行分級,以便分類栽種、方便管理。
(2)移栽時間。植物一般在其休眠期移栽為宜,豆腐柴也不例外,一般選擇在11月中旬至翌年早春2月無冰凍的天氣栽種為佳,栽種最好在陰天或早、晚進行。
(3)移栽。移栽按株距1m、行距1.5m的規格在整好的壟畦上開穴,每畝定植密度440株。移栽時須對苗木進行適當處理,剪去過于嫩長的頂部嫩弱莖葉,留苗高30cm左右。適當剪去過長的根端部分,將苗木豎立于穴中理順根系,保持根系舒展。在覆土栽種的過程中,應適當提苗順根,覆土與畦面持平壓實,最后再覆蓋一層一指厚的松土。覆土的深度以超過根頸1cm左右為宜。移栽后隨即澆施定根水,以便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促進成活。
3.3園地管理
3.3.1 抗旱防漬
苗木栽種后的前期,其管理中心工作是做好抗旱護苗,排水防漬工作,以利根系快速生長。可于栽后在苗木行間進行禾桿覆蓋,覆蓋厚度約為10cm。在栽后3~4月,用稀薄人糞尿水每隔10~15d澆苗1次。植株成活以后,應根據天氣情況灌排水,控制土壤濕度70%左右為宜。
3.3.2 中耕施肥
人工栽培豆腐柴,目的在于多收獲莖葉產品,因此其需肥量較大。一般每年對園地中耕施肥應不少于4次,即在年前的10月底至12月上旬施冬肥、在2月中下旬施春季催芽肥、在5~9月每次采葉后施還陽肥。每畝每次施復合肥50kg或生物有機肥100kg。通過中耕施肥,控制園內雜草,充分滿足養分需求,促進健壯生長,奪取高產。
3.3.3 地力培肥
豆腐柴主要產品是鮮葉,不斷采集鮮葉對樹體消耗很大,因此要想連續獲得高產,培植土壤肥力非常重要。在生產上除了廣積肥源,增加有機肥投入外,可以采用秸稈覆蓋還田、園內套種綠肥作物等方式,培養地力,促進高產穩產。
3.3.4 病蟲害防治
經幾年來的觀察,豆腐柴沒有明顯的流行性病蟲害。由于豆腐柴的抗性較強、莖葉有特殊氣味和經常采收,病蟲害的為害損失不是很大。因此豆腐柴病蟲害防治以農業措施為主,化學防治為輔。要加強園地管理,合理采收枝葉,結合冬季翻耕施肥,搞好冬季清園工作;如果偶見有較大數量的害蟲發生時,可用80%敵敵畏乳油進行噴殺。
3.3.5 修剪采收
豆腐柴的修剪,以采代剪是主要的修剪方式。除冬季剪除病蟲枝、細弱枝及過密枝外,在其生長季節內都與枝葉采收結合進行。離地面約20cm培養一個主干;離地面40~45cm在主干上均勻選留3個健壯枝梢培養第一枝干;在第一枝干上均勻選留4~5個健壯枝梢培養成第二枝干,在第二枝干上培養采收枝條。經過多年采收,當樹勢表現出衰弱現象后,在離地面5~10cm左右進行重修剪,更新樹勢,重新培養樹型。在采收季節,每次采收枝葉都要照顧到樹形要求,以采代剪,培養高產樹形。
(1)農民發展豆腐柴產業,技術易于掌握,投入小,見效快,當年發展,當年見效益,三年大受益。每畝鮮葉收入可達5000元以上,在夷陵區是一項短平快的致富項目。
(2)由于豆腐柴適應性廣,對環境要求不嚴,野生豆腐柴植株經過人工馴化栽培以后可以成為比較容易栽培的作物,形成產業難度不大,是一項投入小、回報高的新型農業產業,在夷陵區一些產業空心村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3)豆腐柴鮮葉加工,在夷陵區目前僅限于食品加工,市場容量有限。如果要形成豆腐柴大產業,進行工業加工勢在必行,因此要提前進行工業加工的研究和市場開發。
S567.1+9
A
1005-7897(2015)09-0021-03
20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