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紅衛
(湖南省洪江市林業局 湖南洪江 418200)
林業可持續發展之木材采運技術
向紅衛
(湖南省洪江市林業局 湖南洪江 418200)
林木采運管理是森林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工作重點,立足于森林法及其實施條例,建立科學合理、貼近基層實際、因類施策、簡便高效、管辦分開的林區林木采運管理制度,以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林業;可持續發展;木材;采運技術
國內木材市場在飛速前進時,也還具有一些狀況。如木材運用不夠、構造性少缺等狀況。伴隨著民眾生活水準的提升,我國木材供應需求沖突增加。怎樣科學有用的砍伐樹木,同時有策劃的運送有助于科學運用是我們現在所面對的關鍵狀況。
1.1分類管理不嚴格生態保護與林木采運之間的矛盾突出
對不同的林種未實現精細化差別管理,導致該管的管不死,該放的沒放開,有的借各種理由破壞公益林、天然林,有的商品林又因各種原因得不到正當采運,造成社會不滿意,林農有怨言。隨著各國環保意識的增強,紛紛限制木材出口,作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國和第一大木材進口國的中國,用占世界不足5%的森林資源,既要滿足世界22%人口的木材需要,又要維護世界7%的土地的生態安全,難度可想而知。一味強調保護與要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相矛盾,與“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相矛盾;放任不管,又危害到國土安全。
1.2采運審批限制條件多辦證難
雖然2009年國家林業局出臺了《關于改革和完善集體林采運管理的意見》(林資發[2009]66號),對采運管理進行了多方面大膽改革,但在有的地區,迫于社會、上級壓力,常發生犧牲林農正當利益,限制林木正當采運的現象。有的地區管理規定繁瑣,操作性差、隨意性大、限額使用自由裁量權大、采運審批因人而異,人為造成環節多、辦證難,導致木材中介大量存在。這實際上剝奪了林農的正當經營和受益的權利。容易引起林農不滿、并滋生腐敗。
1.3本末倒置,重事前設計,輕事后監管現象嚴重
基層林業站將大量的時間精力花在采運設計上,而采運質量監管卻相對薄弱。采運設計因子過多過細,貌似科學、嚴謹,實則不切實際,設計人員填不準,老百姓也看不懂,浪費了大量的時間,降低了辦事效率。采運是否規范、合格,關鍵還是應靠伐中質量監理。在鄉鎮,往往是設計、驗收為同一個人,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沒有監督機制,容易出現篡改起源、林齡等違規設計、虛假設計的現象,造成資源的破壞。
1.4木材流通加工政策與當前社會發展不適應
我國實施的木材流通、加工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木材憑證運輸行政許可制度、木材經營加工管理行政許可制度和木材運輸檢查監督制度。在現實操作中,檢查漏洞、監管真空較多,給專業木材中介帶來生存土壤,從而侵害了林農利益,也抑制了人們參與造林綠化的積極性。特別是木檢站,給人的印象是收取育林基金、變價款養活了一批無所事事的人。由于其對違規運輸案件不反饋、不溯源,對于維護林區秩序,盜伐、濫伐案件的阻止,以及發現、偵破起不了太大作用。而且,現在交通發達、通訊方便,規避檢查現象時有發生,增加了社會對林業部門的不滿。另外,木材經營加工單位監管,實行“一年一審驗、三年一換證”制度,更是華而不實、流于形式、紙上管理(檢查木材收購臺賬和產品銷售臺賬),增加企業負擔、抑制山區經濟。在現實中,還沒有因為無采運證而不能加工、外運的,無非是多花錢,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錢最終還是轉嫁到林農身上。
2.1商品林的采運控制
現代的商品林采運講究一個原則,對森林實行限額采運,就是采運量不能超過生長量,國家根據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長量的原則,制定年采運限額,每5年制定1次;國家制定統一的年度木材生產計劃,年度木材生產計劃不得超過批準的年采運限額。在商品林采運的過程中,往往會事先通過精確地計算,以合理全面的統計,對于林區的面積,樹木的種植數量、樹木的生長情況,可以采運的林木和正在生長的林木等數據都會提前做出分析和統計,這樣就能在整體上把握對于商品林區的采運的控制。現代的環保和生態理念教育人們,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在保證后續跟進的基礎之上,在商品林區里有選擇性的采運,所以對于商品林的采運要求有一定的控制量,以5年為一個時期,對于商品林的采運管理進行一個總量的控制。在5年以內,采運的控制量必須保證5年的商品林生長量和產量基本持平,這樣在保證后續資源的基礎之上,對于采運量有了基本的控制。在采運量控制的過程中,要根據林木生長環境和林木的生長習性,及時補種采運所造成的空地,保證林木的生長周期,在采運好生長的過程中實現交接期連續性和銜接性。
2.2人工林和天然林分開管理
在商品林中有一部分是人工林,有一部分是天然林。人工林是在人工的種植之下形成的林木資源,人工種植的林木最初的目標就是作為以后的商業林木用材,所以在人工林的種植過程中,樹種的選擇一般首選優良樹種,而且多是一些高大的喬木,生長周期短,種植效率比較高的樹種,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好,在種植生長的過程中,能夠保證林農基本的經濟收益,也能保證商業用材的及時性。
天然林是原始形成的林業資源,我國山勢地貌復雜,多高山的地區會有很多的天然林,我國有30%左右的國土面積都被森林所覆蓋,總體來說森林資源很豐富,但是我國人口基數大,所以林木需求量就比較大,過往的教訓讓我們銘記,要有節制地采運森林,否則會破壞整個森林的自然環境平衡。
所以在采運的過程中,針對商品林和自然林不同的生長環境,要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人工林在種植生長的過程中,就要通過林木采運關系系統來對于林區基本的情況作出預測,這樣才能保證整個林區的林木生長;天然林是天然生長起來的,但是在采運的過程中,要經過實地的勘察,確保采運的地理位置和運輸方式,保證天然林的整體生態環境維護和保護。
2.3規范采運限額分配及使用情況
集體所有的森林和林木是以縣為單位下達年采運限額指標的。其分配、使用情況應公開透明、科學合理,要最大限度地一次性分配到鄉鎮,分配依據是各地森林資源現狀及森林規劃方案。應以自留山優先使用。各級預留部分數量不宜太多,主要優先解決自然災害材、林農自營的自留山采運的不足部分的應急。對于大數量利用預留計劃的,應講明原因、向社會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2.4放開山下死守山上強化源頭管理構建森林
資源年度核查制度放開木材流通、加工方面的監管。成立木材經營加工產業行業協會,以促進行業穩定、健康發展為總體目標,積極發揮對行業的組織、協調、服務和橋梁作用,以規范企業合法經營。竹木加工企業改許可制為備案制,只要工藝設備達標,經營合法,便可設立加工企業,以提高林木附加值,帶動就業,搞活山區經濟。調整木檢站,將人員充實到山場巡護、案件查處中去。提高專兼職護林員的山場的巡護質量,及時發現、上報破壞森林資源事件,加大打擊盜伐、濫伐森林資源犯罪行為的力度。推行異地執法,構建森林資源年度核查制度,以實現對森林資源有效監測,消除基層管理惰性與人情干擾。即在全國林地“一張圖”及二類調查的基礎上,整合林地年度變更、林地征占用核查、采運限額檢查、造林實績核查、森林撫育檢查、森林資源消耗檢查、退耕還林檢查等各類專項核查。通過收集當年林業經營管理資料及遙感判讀區劃,特別是通過現場調查核實等手段,掌握資源變化信息,更新資源數據庫,形成國家與地方上下聯動、職責明確、高效運轉的森林資源年度核查,以對林地、資源消長情況進行評估,發現問題及時督查,并為以后的林木采運管理和森林可持續經營提供翔實、可靠的依據。
中國是一個能源緊缺的區域,任何一點的消耗對我國都會帶來嚴重的損耗,因此我們要一直謹記科學運用能源。科學有用的運用木材不光能夠使我們的生態環境就像一個個新的生命一直持續的生產并且我們還能夠擁有優美的環境,能源豐饒,物產豐富。科學有用的砍伐樹木還能夠促進我們的物質生活多種多樣,假如消耗沒有策劃的運用肯定會加劇能源的損耗,空氣品質的降低,二氧化碳以及沙漠化越來越嚴峻,生態環境變差,因此為了我們擁有美好的、可愛的家園以及自然,我們一定要按照林業守則開采,為美好的自然貢獻一份力量。
[1]李子春.山地木材采運生產技術發展重點探討[J].林業機械與木工設備,2014(05):58~59.
[2]張日跑.福建地區人工林生態采運問題與對策[J].貴州林業科技,2011(03):77.
[3]張日跑.人工林生態采運問題與對策[J].綠色科技,2011(07):25~26.
S782
A
1005-7897(2015)09-0065-02
2015-9-5
向紅衛(1969-),男,助理工程師,大專,主要在林業站從事林業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