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
(武岡市迎春亭農業技術推廣站 湖南武岡 422400)
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的應用
黎明
(武岡市迎春亭農業技術推廣站 湖南武岡 422400)
在進行玉米的栽培時,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的應用優勢顯著,同時還能給種植人員帶來更多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本文在此背景下,簡單闡述了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的優點,并對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的流程、影響以及與新興技術的結合進行了研究,進而為之后的玉米種植提供有效的幫助。
玉米栽培;寬窄行的種植技術;新技術組合
玉米又稱苞米、棒子等,目前已成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近幾年來,我國的玉米種植結構正處于不斷調整的狀態,該調整使得玉米獲得的經濟效益不斷提升。而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作為一種新玉米種植技術,具備改善通風條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特征。
現階段,種植玉米采用的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是一種新的,且能夠提高玉米生產效率的種植技術,其不僅在技術上不同于傳統的玉米種植技術,且在整地方式以及播種方法方面也有著較大的差異。傳統的玉米種植技術通常都是采用均勻壟、半精量、淺耕地、低留茬的方式進行玉米的種植的,但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卻是采用的平作、寬窄行、全精量、深松和高留茬的種植方式。除此之外,此種植技術還便于機械化農具進行工作,大大減少了人工勞動力,同時還有利于土壤的恢復,提升土壤循環利用率。以下為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的具體優勢表現。
1.1有利于提高太陽能利用率
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就是在進行玉米的種植時,采用一行寬、一行窄交替形式進行種植。此種種植技術不僅增加了玉米間的距離,并以此來為玉米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陽光,同時還可降低玉米間的遮擋空間,提高玉米地整體氣溫。
1.2有利于對通風條件的改善
與均勻壟種植方式相比,在玉米栽種過程中運用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玉米生長過程中的通風條件,進而不斷加大玉米植株冠層風速,同時還可增強空氣交換的能力,保證玉米在進行光合作用時,始終都有充足的二氧化碳基礎。此外,因風速的不斷加強,玉米地夜間的溫度會處于不斷降低的狀態,這種情況會使得玉米地晝夜溫差越來越大,有利于干物質累積,推動玉米整體產量的不斷增加。
1.3有助于機械化的作業與寬窄行的交替
在設計玉米種植地寬窄行時,一般都會結合當地壟作時的寬度以及現有的農作物種植的工具,然后按照現有農作物種植工具的實際尺寸,適當的調整實際種植技術,從而使其達到寬窄行種植的要求,有助于實現機械化的作業與寬窄行的交替。
1.4有利于土地實現可持續利用
一般情況下,在農作物的栽培過程中采用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可將種植的區域劃分為休息區域以及種植區域。同時,在劃分農作物區域時,不僅需要考慮種地的問題,還需考慮樣地的問題,有利于可持續利用土地。
(1)整修土地并播種。對于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寬行是休耕行,窄行是種植行。同時,對于不同條件的種植土地,其整體方法也是不同的。其中,在進行寬行地面的整地操作時,需要依次進行滅茬與旋耕操作。對于滅茬操作,其主要是通過整地操作的方式來細碎寬行中的玉米根茬部分,并使得玉米根茬平均長度在5cm以內;而旋耕則是為了細碎種植部分的土壤,然后使地面表層達到平整。此外,如果有需要,還需要對種植的土壤施底肥,此時還需注意肥料的均勻度與精準度,對于施肥的深度,盡量要小于9cm。除了要施加肥料之外,播種也是很重要的,且在開始播種前的5~7d內,要將玉米種子在陽光下晾曬一段時間,且在晾曬期間,還要經常翻動玉米種子,使其可以始終保持干燥的狀態,提高玉米種子的發芽率。經過多次實踐可知,最佳播種應在土壤下10cm處進行,且播種的溫度要超過10℃。此外,如果在播種了玉米種子之后,土壤表層出現了干燥情況,一定要及時對其進行鎮壓,保證種子生長的環境不會受到任何因素的影響。
(2)田間管理。①在播種后出苗前,每1hm2用38%的阿特拉津5000mL和50%的乙草胺乳油2500ml對水噴施,進行化學除草。②在抽穗前3~5d,每1hm2噴施玉米壯豐靈500g/次。
(3)施肥、防蟲。在完成了玉米的播種工作之后,對其的施肥與病蟲害的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對于深松追肥,通常都是在雷雨季節到來之前進行的,此時可利用機械進行相關操作,而深松的實際深度,一般以犁底層為準,通常是在30cm以上,同時,對于施肥的深度,通常需要在10cm以上。此外,在對玉米作物的病蟲害進行防治時,需要根據不同的季節采取適宜的措施,并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4)留茬。在玉米作物秋季收獲結束之后,還要進行必要的留茬操作,并將以往的低留茬更變為高留茬,以方便來年的耕種。
3.1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對土壤的影響
3.1.1 土壤養分的變化
對于已經實施了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滿了7年之后的土壤,其每千克含有的有機物質提高了7g,且其中的速效磷也提高了2.3mg,而速效鉀也提高了50.1mg,但速效氮的含量卻降低了54.9mg。對于此種現象,之所以速效氮含量會降低,是因為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中實行半秸稈還田技術;此外,通過對7年的實驗結果進行研究發現,沒有特殊增施氮肥,可以調節碳和氮比值產生的現象。
3.1.2 土壤的水分變化
相比于現行的耕種方法,對于已經實行了7年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的土壤,休閑種植可將其包含的水分保持在比播種期間高出0.5~3個百分點的含量,這相當于只要降雨量為4~22mm的降水;此外,其在全生育期間還可以將含水量提高0.5~2.4個百分點,這相當于在生育期間每一個階段都能夠多儲蓄4~19mm的降水。
3.2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經過了7年的實踐發現,相比于均勻壟種植方法,寬窄行交替的玉米種植、現行耕法的種植方式會大大降低玉米產量增加的幅度,這主要是由于寬窄行交替種植條件的大幅降低而導致的,進而沒有充足的玉米保苗株栽種。現階段,隨著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的推廣與廣泛使用,農戶一般都會選擇耐密品種進行種植,進而通過加大種植密度的方式來增加玉米產量。通過對7年間種植情況發現,平均每年玉米種植的產量都會增加13.6%。此外,通過對比5個示范點品種產量發現,相同品種產量增加了17.5%,且不相同品種每年平均產量增加了13%。
玉米寬窄行平作的栽培技術即為將玉米寬窄種植技術結合平作種植技術,并將其共同運用于玉米的種植。現階段,該種植技術在年降雨量處于400~600mm的區域得到了廣泛的使用。通過應用此種植技術,玉米的產量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同時還提升了玉米的品質。根據相關研究發現,在玉米栽培方面,通過應用寬窄行平作的栽培技術,可將其實際產量提高4~5%;此外,連續使用該種植技術達到3年以上土壤的玉米產量可提高至10%,同時還將玉米的品質提高一定的等級。
總之,通過對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使用,玉米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大部分問題已得到了有效的解決,例如產量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大等。但就目前我國玉米種植實際情況來看,此種新型種植技術還未得到推廣,同時還無法被廣大農民完全應用。基于此,必須加大對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的研究與推廣,進而使其在滿足農民玉米栽種需求的基礎上得到更多的運用。
[1]楊長海.玉米寬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閑種植技術[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4(2):6~7.
[2]陳杰,董志剛.玉米寬窄行交替休閑套種紅薯栽培技術應用分析[J].現代農業,2013(8):49.
[3]朱紅巖,任彩鳳.玉米寬窄行交替休閑種植技術[J].農村科學實驗,2013(4):14.
S513
A
1005-7897(2015)09-0079-02
2015-6-13
黎 明(1974-),男,農藝師,本科,主要從事農業、農技推廣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