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艷玲
煤炭行業科技期刊產業化發展思考
代艷玲
科技期刊是我國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科技期刊產業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針對當前煤炭行業科技期刊出版單位分散、規模偏小、實力單薄、經營模式單一、人才缺乏的現狀,闡述了行業科技期刊產業化面臨的問題。根據科技期刊產業化的發展要求與行業特點,提出了新形勢下促進行業科技期刊產業化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煤炭行業;科技期刊;期刊產業化;期刊發展
[作 者]代艷玲,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編輯出版中心。
據新聞出版總署出版產業司2012年統計,我國現有科技期刊近5000種[1]。根據《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的意見》(中辦發〔2011〕19號)及新聞出版總署《關于報刊編輯部體制改革的實施辦法》文件精神,要求進一步深化編輯部體制改革、突出重點、打造品牌、整合資源,扎實推進期刊編輯部體制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促進科技期刊發展,這不僅是促進出版事業發展的需要,更是加強國家學術建設、推動科技發展、激發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社會進步的需要。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煤炭工業更是關系國家經濟命脈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礎產業。目前煤炭行業期刊約有50余種,單個編輯部發展潛力有限,實現行業期刊的規范化、集約化、集團化運營對行業期刊的發展至關重要,期刊產業化是行業科技期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之路[2-3]。煤炭工業的迅速發展,行業科技期刊既面臨嚴峻的挑戰,也將迎來創新發展的新機遇。期刊產業化,顧名思義,就是用產業化的模式發展期刊。通過對中國知網“期刊產業化”為主題詞的搜索,發現其最早出現在1998年周鴻飛發表的文獻《試談期刊產業化》中。經過10年的發展探索,期刊界對期刊產業化的概念基本形成統一的認識:科技期刊的產業化是指在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發行以及相關的經營活動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按產業方式和規律組織各種活動的一種辦刊模式和管理模式[4]??萍计诳a業化的核心是科技期刊辦刊的市場化和規?;?,按市場規律經營期刊是期刊產業化的前提,目前國內對期刊產業化的形式、途徑、發展模式等都還處于摸索發展中。如何使行業科技期刊真正走向產業化,是行業每一位期刊工作者應思考的問題。據此筆者對煤炭行業科技期刊產業化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出行業科技期刊產業化發展之路。
目前,煤炭行業科技期刊種類繁多,約有50余種,發表論文內容涉及煤炭行業的方方面面。其中月刊17種,雙月刊28種,季刊9種;北京出版刊物12種,外省(市、區)出版刊物42種;科研院所主辦刊物25種,高等院校主辦刊物11種,企業或其他單位主辦刊物18種。54種科技期刊中,煤炭科學研究總院主管、主辦或承辦刊物20種,但所在地比較分散。
近年來,煤炭行業科技期刊已開始探索市場化、集團化、產業化的運作,如煤炭科學研究總院主辦的4本刊物《煤炭學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煤炭科學技術》《潔凈煤技術》于1999年隨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轉企改制,各編輯部自主經營。2010年4個編輯部聯合成立了編輯出版中心,實現了4本刊物的統一管理,下設編輯部、市場部、排版部、辦公室4個部門。面對編輯出版中心自負盈虧的辦刊環境,2010年編輯出版中心率先提出了“辦好主業、發展輔業、以主帶輔、以輔養主”的辦刊思路,在確??镔|量,做好編輯出版主業的同時,積極開辟編輯出版的延伸業務,通過打造專著、論文集、專題、??庉嫵霭姘鍓K,新技術、新產品廣告宣傳板塊,編委、協辦單位協作辦刊板塊和課題研究板塊,為編輯出版走上產業化建設奠定了基礎,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編輯出版中心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規模較小,業務拓展能力也有限,與國內較成熟的,實行集團經營模式的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實行集群推進模式的中華醫學會和集團、集群兼而有之的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相比[5],還有很大的差距。雖然3個及以上的編輯部就可以成立期刊產業集團,但要達到產業化經營及可持續發展,要解決的問題很多。當前要實現煤炭行業科技期刊產業化統一管理,難度非常大,主要面臨以下四個問題:
(1)行業科技期刊出版單位分散,實現期刊產業化有難度。煤炭行業科技期刊各編輯部規模偏小、勢單力薄、資源有限、辦刊經費不足,抗風險能力差,實現期刊產業化經營和運作有其優勢,但由于出版單位所在地比較分散,主辦單位眾多,分屬不同的主管部門,要實行集中經營和管理,牽涉到各方利益,難度很大。
(2)目前行業內期刊尚沒有形成明確、成熟的期刊市場盈利模式。行業內很多期刊主要依托于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主辦,大部分期刊編輯部沒有經營壓力,依靠主辦單位撥款維持編輯部正常運行,市場化意識嚴重缺乏。行業內只有少數科技期刊完成了轉企改制,實現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但主要盈利模式還是版面費、廣告及協辦收入,創收手段有限。由于單個期刊編輯部力量普遍薄弱,僅是將行業期刊整合到一起,規模的擴大,并不意味著期刊產業化的成功。
(3)科技期刊編輯部服務意識淡化,服務模式狹窄。目前科技論文的發表對新課題申請,項目結題,職稱評審、學位獲取、人才選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之科技期刊相比以前更受到重視和優待。特別是對于EI、SCI、核心期刊,由于稿源充足,編輯足不出戶,只需編輯加工好稿件即可,對科技期刊應擔負的社會責任、服務對象、服務模式考慮很少??萍脊ぷ髡哐芯渴裁?,期刊就報道什么,是行業現有期刊主要的出版模式,而引導科學家的科研活動和科研方向才是科技期刊應發揮的核心作用[6],特別是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和個人需求方式的改變,期刊的管理與出版模式也應改變。要實現期刊產業化,提高期刊服務水平,拓展期刊服務范圍非常重要。
(4)科技期刊編輯部人才匱乏,是影響行業期刊產業化的最大障礙。煤炭行業期刊編輯部中,絕大多數員工具有一定專業知識背景,而非編輯專業出身,對行業發展的關注遠多過于對期刊發展的關注,對期刊未來的發展考慮很少。目前很多編輯部依然采用傳統的出版發行流程,因此創新意識、經營意識、市場意識比較缺乏。另外,編輯工資、福利待遇都比較低,工作積極性不高,大多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人才是科技期刊發展的根本,煤炭行業科技期刊產業化面臨的最大障礙就是人才的匱乏[7]。
雖然行業科技期刊產業化面臨諸多問題,但集團化、產業化發展是行業科技期刊體制改革的趨勢與發展方向,也是提高行業科技期刊整體實力的必然要求。本著早準備、早受益的原則,應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期刊工作者要轉變觀念,敢于挑戰現有的管理和經營模式
正如前面分析,當前行業中不同編輯部的經營模式有很大不同,很多期刊工作者已經對現有的模式輕車熟路,不愿意嘗試新的改變,市場化運作動力和能力不足。但科技期刊改革的目的是促進期刊適應社會發展,更好地發揮期刊的作用。期刊工作者,特別是期刊管理層要更新觀念,要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辦刊理念和思維轉變到適應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辦刊理念和思維。在一定權限內,主辦單位允許編輯部走進市場,感受市場的變化,從思想上為積極穩妥地推進期刊產業化做好準備,積極探索和更新工作方式,從而緊跟市場步伐,實現穩步壯大。行業科技期刊界的首要任務就是轉變觀念,認清所處的改革環境、形式和政策環境,及時掌握與改革相關的政策動向和改革試點單位的最新進展,為科技期刊體制機制變革、集團化、規模化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盡快理順各方關系,有條件的單位或地區盡快成立期刊產業集團
根據新聞出版總署對報刊主管單位與主辦單位必須是領導與被領導、具有行政隸屬關系的規定,按照“屬地管理、行政隸屬”原則,期刊產業化前需要理順雜志主管部門的歸屬。針對行業內科技期刊出版單位數量多、情況各異的現狀,可參考倪愛香提出的“屬地集群”“專業橫向辦刊”的建設方案[5]。相同專業、相同屬地或相同主辦單位的期刊可以嘗試成立期刊產業化集團,學術性、專業性強的學術期刊可依托煤炭學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礦業集團開展編輯出版與經營工作;科普性期刊可依托政府管理部門、煤炭學會等單位開展工作。具有成立期刊產業化集團的地區或單位可以率先組織牽頭,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現主辦刊物有20種,理順管理體制和組織機構相對容易,建議盡快成立期刊出版產業集團,探索行業科技期刊產業化發展道路。需要注意的是,實現期刊產業化經營,絕不能搞“一刀切”,應根據行業期刊特點,循序漸進地開展相關工作。
(三)強化科技期刊作用,提高期刊服務水平和質量
科技期刊承擔著傳播科學知識、積累科學文化、促進成果轉化、引導科技創新的重任,還承載著學術評價、學科建設、學風凈化與人才培養、交流合作等重要功能。實現和社會經濟效益協同發展,更好地發揮科技期刊的作用,才是期刊產業化的根本目的所在??萍计诳a業化有其特殊性,其核心內容包括期刊經營,但經營絕不是科技期刊產業化的全部,創收盈利也不是科技期刊產業化的主要目的??萍计诳|量是期刊發展賴以生存的根本,無論科技期刊產業化如何發展,始終應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不斷提高刊物的學術質量,強化期刊質量意識和精品期刊意識,加強期刊品牌建設,轉變服務理念和方式,拓展期刊服務范疇。借助數字新媒體,利用手機、微信、微博、數據庫等多種渠道資源,推動科技期刊數字化和網絡化建設,努力提高期刊服務水平和質量,為發揮科技期刊核心作用奠定基礎。
(四)圍繞編輯出版主業,積極開拓新業務,實現期刊產業化健康可持續發展
隨著科技期刊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實現期刊編輯部自主經營是大勢所趨,只有實現期刊產業化,科技期刊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才能站穩腳跟,才能實現期刊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利用科技期刊信息廣的優勢,圍繞編輯出版主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按照產業化的方式和規律組織各種活動,積極發展輔業。通過開辟數字出版業務、舉辦學術會議、承辦行業展會、開展項目咨詢、成立廣告服務公司、承攬對外排版業務、代銷科技產品、創辦經濟實體等活動[8],優化辦刊資源的配置,提高期刊經營能力,最大限度地激發科技期刊的活力。科技期刊既要注重社會效益,又要利用科技期刊品牌優勢,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期刊產業化才能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五)人才是期刊發展的保障,加強人才建設是實現期刊產業化運作的關鍵
期刊產業化所需要的人才包括編輯人才、經營人才及管理人才等。實現期刊產業化,應按照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培養提拔骨干人員,完善人才引進制度,為期刊產業化奠定人才基礎??萍计诳奈幕瘜傩裕瑳Q定了期刊質量是根本,編輯人員的專業知識、責任感、敬業精神直接決定了期刊質量,編輯人才是實現期刊產業化的前提??萍计诳涍^多年的發展,并不缺乏高水平的編輯人才,但擁有豐富經營及專業化管理能力的職業化人才嚴重缺乏[9]。當前,煤炭行業科技期刊辦刊體制復雜、集成度不高,單個期刊人員少、整體實力較弱,經營人才缺乏導致多數期刊沒有形成相對穩定符合市場發展的盈利模式。因此有必要加強期刊營銷隊伍建設,培養專業化的市場營銷隊伍和高水平的管理人才。讓編輯、市場經營人員、期刊管理者各司其職,才能充分調動各方工作的積極主動性,還有助于增強科技期刊的競爭力,確保科技期刊產業化進程順利進行。
當前,我國正由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的目標邁進,科技產出將明顯增加,科學技術發展將進入重要的躍升期,科技期刊推動科學進步、繁榮學術發展、引領科研方向、凝聚科技力量、匯集創新成果的作用將日益凸顯。隨著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化,媒體的改制和發展給科技期刊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煤炭行業科技期刊的專業性較強,讀者面較窄,發行量也有限,僅依靠單個編輯部的經營能力擴大市場化和規模化有很大困難,只有采取多種形式,將行業科技期刊聯合在一起,有效利用各方資源,走集約化、規?;a業化的辦刊道路,才能有效抵御市場風險,降低經營成本,增強行業科技期刊整體競爭力。
[1]新聞出版部署出版產業發展司.2012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R].北京:新聞出版部署出版產業發展司.http:// www.gApp.gov.cn/govpublic/80/671.shtml.
[2]馬玉蕻.對甘肅省期刊產業化的幾點思考[J].絲綢之路,2012(4).
[3]周全,劉淑華.科技期刊產業化初探[J].中國科技期研究,2004(1).
[4]柴海濤,高學梅,韓晉平,等.經信分院下屬科技期刊產業化研究[J].編輯之友,2011(S).
[5]倪愛香.對科技期刊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4).
[6]柳建喬.科技期刊產業化初探[J].編輯學報,2000(1).
[7]沈偉東.區域性期刊產業化集團發展戰略思考:以廣西師范大學報刊傳媒集團為例[J].出版廣角,2014(1).
[8]周全,劉淑華.廣東省科技期刊產業化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中國科技期研究,2005(3).
[9]劉冰,盧冬婭.期刊的產業化發展和職業經理人[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