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坤
提升新生代農民工媒介素養的策略分析
閆 坤
當今社會,通信技術高度發達,傳播的資訊全面深入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并對其產生深刻影響。但作為弱勢群體的新生代農民工想要獲取媒介信息并通過其發出自己的聲音仍顯得很困難。本文從新生代農民工并不太樂觀的媒介素養現狀出發,目的在于提出有效的手段來提升其媒介素養,幫助他們融入城市。
新生代農民工;媒介素養;媒介素養教育
[作 者]閆坤,吉林師范大學。
從1984年政府允許農民進城務工算起,農民工大致可以分為三代:第一代人出生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第二代人出生在1970—1979年;第三代人出生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本文所指的主要是第三代農民工,他們與傳統農民工相比,具有以下幾個特征:文化程度相對較高,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達到50%,且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懂得享受生活,消費與收入的比更高,更懂得“花未來的錢享受今天的生活”;已經習慣了城市里的生活,他們的生活方式已經完全與城市人無異。
總體來說,新生代農民工的媒介素養現狀不容樂觀,他們對媒介有一定的認知,并肯定媒介的作用,但還有待于進行更深層次認識;媒介使用偏向于對電視和手機,對紙媒的使用比較少;具備一定的媒介參與意識,但苦于找不到合適的參與渠道;既不愿輕易相信媒介的報道,又缺乏質疑精神與批判精神。因此,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媒介素要勢在必行。
(一)獲取信息
媒介素養的提高能夠使新生代農民工對媒體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幫助他們更全面地認識媒體的性質、功能與宗旨,熟悉各種媒介的使用方法,尤其能熟練使用互聯網,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同時,媒介素養的提高還可以提升新生代農民工對信息的甄別能力,認清虛假信息、暴力內容等不良信息的真面目。
(二)爭取話語權
隨著新生代農民工媒介素養的提升,使他們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層次和眼界更開闊一些,懂得使用媒體來發出自己的聲音,實現農民工群體的“主體表達”,維護自己的權益,而不再是城市里的弱勢群體,不再是被憐憫、被忽視的群體。
(三)參與政治活動
現如今,新生代農民工即使有參政議政的權利和機會,也會因為自身對政治的熱情較低而放棄,這與和諧社會的發展趨勢是不相符的。通過媒介素養的提升,新生代農民工懂得使用媒介來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和政策,全面提高他們對政治生活的參與熱情,有利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
由此可知,媒介素養是新生代農民工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基于我國新生代農民工媒介素養較低的現狀,筆者認為提高他們的媒介素養是一項很有必要的工作。
(一)樹立新生代農民工的自我教育意識
1.利用社會資源,學習媒介知識。首先,新生代農民工可以利用豐富的社會信息機構來提升自身媒介素養,例如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文化館等。這些社會信息服務機構是向全社會開發的,而且是免費的。在業余時間,新生代農民工可以到圖書館看書、到檔案館查閱資料,了解各種媒介知識,提高對媒體和信息的認識。
其次,新生代農民工可以充分使用移動互聯網等新興媒體。調查顯示,手機媒體正日益走進人們的生活,甚至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移動互聯網,新生代農民工可以隨時隨地了解瞬息萬變的世界。
2.主動接近媒體,爭取話語權。在日常的生活中,新生代農民工可以通過熱線電話與電臺聯系,通過提供新聞線索等方式與報社、電視臺聯系,通過參與討論等方式在網絡傳播中發揮作用。在這些過程當中,新生代農民工積極主動地接近媒體,參與到社會信息的傳播過程中,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的話語權,在公共媒體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3.強化判斷能力,培養媒介道德。新生代農民工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面對各種紛繁復雜的信息,要強化自己的信息判斷能力,注重甄別各種信息的真偽,看透各種信息傳播者的意圖。尤其在互聯網時代,一個負責任的媒介使用者所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媒介素養就是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不散播虛假消息,不進行人身攻擊。只有當新生代農民工具備這樣的高素養時,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參與公共討論的資格。
(二)規范信息傳播者關于新生代農民工的新聞報道
1.應為新生代農民工“正身份”。根據新生代農民工對媒介評價的相關調查結果顯示,他們之所以認為媒體報道的可信度不是很高,原因就是一些媒體人的主觀色彩太過強烈,并沒有完全客觀地去報道有關于農民工的新聞報道。所以筆者認為,要增加新生代農民工對媒體的信任度,對媒體人進行“新聞專業主義思想”的培養十分有必要。
2.應為新生代農民工提供更多的關懷。當今社會,很多期刊、報紙、電視欄目的定位都針對具有較高消費能力的城市高收入群體,往往忽視了城市里收入相對較低的新生代農民工群體,這是傳播者社會責任的缺失。所以為了改變這種現象,為了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媒介素養,傳播者就應該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充分發揮大眾媒介功能,關注新生代農民工的媒介需求。
3.應為新生代農民工營造良好的媒介環境。在傳播過程中,媒介環境是一個關鍵的中介因素。傳播者應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媒介環境;同時,必須重視新生代農民工的個性化需求,曝光損害農民工利益的事件,如克扣工資、欺騙行為等。爭取新生代農民工的話語權,維護其合法權益。
(三)加大政府監管
1.完善政府法律法規,保障新生代農民工的根本利益。政府應盡快出臺《新聞法》及相應的法律細則,以便更好地規范媒介信息的傳播行為,凈化媒介環境。首先,政府要制定完善詳盡的新聞法律。其次,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因為當人人都處于良好的執法環境中,就會自覺遵守法律意識,強化法律觀念,損害農民工利益的事件就會減少。
2.發展繼續教育,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水平。
目前,我們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很多新生代農民工的受教育程度都不是很高,在使用新媒體方面常常存在一些障礙。所以政府要大力發展成人教育,提高其受教育水平,這也是提高其媒介素養的必由之路。這就要求政府著力發展職業教育,推行中職免費教育,提升技能型人才培養水平。切實解決新生代農民工的受教育問題,爭取將他們培養成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3.制定相關政策,增加新生代農民工的收入。調查顯示,新生代農民工的收入并不高,經濟條件較差,因而沒有足夠的能力去進行太多的文化消費,面對動輒幾十元上百元的門票,很多農民工都會望而卻步。因此,政府應大力提供免費或優惠設施,減少新生代農民工支出,并千方百計拓展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渠道。促進新生代農民增收致富,才能為其媒介素養的提高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四)加強新生代農民工的“媒介社區”建設
在新生代農民工的聚居區,媒體可以和社區聯合,建設“媒介社區”,為新生代農民工提供多項信息服務。如創辦農民工讀書俱樂部,定期舉行活動,交流讀書的心得體會;報社可以定期舉行座談會,編輯與新生代農民工面對面溝通交流;舉辦中考和高考指導講座等等。以上這些,都能使農民工能夠盡情享受“社區”生活之美。
以往的媒介素養研究大多針對家庭和學校,較少論及社會弱勢群體。本文從一種新的角度出發,對新生代農民工這一弱勢群體進行調查分析,有利于進一步豐富媒介素養教育理論。通過重點分析新生代農民工的媒介素養需求很高但供給不足的現狀,從新生代農民工自身、傳媒工作者和政府三方面出發,倡導這三個主體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共同致力于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媒介素養,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王琦.資訊時代農民工的媒介素養教育問題[J].新聞愛好者(下半月),2012(12).
[2]鐘世瀲,樊逾.全媒體背景下農民工媒介素養提升策略淺析[J].科技視界,2013(5).
[3]王英占.“新生代”農民工媒介素養教育研究——以重慶市為例[D].西南政法大學,2011.
[4]李向娟,鄭慶昌.新生代農民工的媒介供給缺失及其原因探析[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
[5]陳芳.新生代農民工媒介素養對其城市融入的影響探討[J].中國報業,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