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志
論西方民主制度的發展路徑及其局限性
楊 志
何為民主?民主的起點在哪里?民主能夠帶給人們以何等的利益?這些都是古老而恒久的話題。民主不是從來就有的,追溯到蒙昧時代,人們生活在自然狀態中,那時的人們彼此間交流甚少,每個人都活在屬于自己的簡單而相對封閉的世界里。在這時,還不存在政權組織和被公認的法律規范,人是作為自然性的生物而非社會性的生物而存在,民主既沒有任何意義,也沒有任何存在的跡象。
民主;自然;法律;社會
[作 者]楊志,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
何為民主?民主的起點在哪里?民主能夠帶給人們以何等的利益?這些都是古老而恒久的話題。[1]民主不是從來就有的,追溯到蒙昧時代,人們生活在自然狀態中。那時的人們彼此間交流甚少,每個人都活在屬于自己的簡單而相對封閉的世界里。在這時,還不存在政權組織和被公認的法律規范,人是作為自然性的生物而非社會性的生物而存在,民主既沒有任何意義,也沒有任何存在的跡象。
盧梭在《論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把人類社會的發展劃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自然狀態下的人,第二個階段是文明狀態下的人。
自然狀態下的人生而自由,不存在民主與否的問題。大地上甘美的水源和豐富的食物,足以使得盧梭理念中的野蠻人們僅僅依靠自己便能獲得美好的生活。那時的人們彼此間的交流很少,他們沒有美與丑、貧與富的觀念,僅僅依靠自己健康的身體在大自然中生活。沒有什么必須要傷害別人才能獲得的必不可少的利益,同樣也沒有什么必須要服從于一個組織的理由。
相比之下,文明狀態下的人卻顯得異??蓱z。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活在沉重的勞役之下,他們主動帶上了沉重的鐐銬和壓迫的枷鎖,一廂情愿地認為別人會保護他們的利益,帶領他們走向繁榮和富裕。這里說的別人,是指原始時代的酋長、富人、獨裁官等。自從這些人以各種手段奪取了統治別人的權利后,他們所做的恰恰相反。維護包括自身在內的一小撮人的利益成為他們的終極目的。
可以說,自從人們開始需要互相幫助的那一天起,人和人之間就失去了真正的平等;自從人們覺得必須放棄自由而服從一個組織的時候,人和人之間也就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多少代以后,當人們想要從那些世代壓迫他們的人手里奪回本來屬于自己的平等和自由時,民主的觀念便已誕生。
西方民主思想的曙光起源于古希臘,當希臘人試圖擺脫神話和宗教的限制和制約,以理性的目光注視自然界和他們生活的城邦時,他們除了感到敬畏和贊嘆外,也產生了困惑和驚異:自然為什么會四季交替?草木為何會枯榮不已?帶著樸素的自然觀和直觀性,古希臘人開始了他們一系列的思考。[2]
(一)直接民主的典范:古希臘的“廣場政治”
古希臘的“廣場政治”是西方民主的光輝典范。在當時,只要是男性成年公民,就有權利對國家事務發表見解,投出選票。在雅典娜神廟的廣場前,在阿波羅神廟的大廳里,曾經聚集了許許多多關心國家事務的公民。
“公民大會”是城邦的最高權力機關,任何一項重要的議案都必須在公民大會上進行討論并表決。表決的公開性和公開的參與性保證了最后決定的執行效力。日常事務則由“500人議事會”代為處理,在這個議事會擔任職務的公民是經過抽簽選出的,因此具有極大的公正性。在雅典人看來,只有這種民主和公正才是他們的自由所在,將城邦交給獨裁者統治是不可想象的。
為了防止個人權威的無限膨脹,古希臘人還制定了“貝殼放逐法”。[3]公民把自己認為最有可能影響希臘民主的人的名字寫在瓦片或者貝殼上,在公民大會上投票。被選出來的人會被判處十年的流放。由以上可以看出,雅典的民主制度實際上是比較完備的民主制度。公民大會召開的頻繁性和參與人員的廣泛性,都是現代民主制度下的人們所不能想象的。民權獨立,機會平等,直接民主,使得古希臘的民主思想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經久不衰。
(二)三權分立的先驅:古羅馬的“混合政體”
現代西方的民主制度,借鑒的是古羅馬“混合政體”制度。對于這種政體的探究,散見于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孟德斯鳩等人的著作中,可謂是西方延綿不絕的政治傳統。平等和穩定是這一政體所具有的良好優點,因此廣泛被人贊譽。對混合政體理論有接觸貢獻的,有波利比阿、西塞羅等人。
波利比阿首次提出了混合政體中的各部分和機構應當相互制約和平衡的觀點,他認為無論是君主制、貴族制還是民主制,都有退化衰變的可能。在古羅馬共和國的制度中,同時存在元老院、執政官和人民這三種權力機構,因此可以起到相互制約和相互幫助的功能。因此,他最推崇的就是這種羅馬的共和制度。
西塞羅是提出“共和國”概念的第一人。共和國的本意是指人民做主的國家,人民掌握著國家的權利,國家成為人民的集體財產,是謂共和。他認為,君主制國家中臣民的權利過少,貴族制國家中人民缺乏自由,民主制國家中存在多數的暴政。因此,將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三種政體混合起來的第四種政體——混合制政體才是最優良的政體。[4]
西方民主進程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滄桑演變,孕育出了諸多民主的形式。古雅典的梭倫改革成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泉,形成強制性的直接民主。羅馬共和國時期,西方民主與法治結合起來,塑造了共和主義民主形式。西方中世紀,孕育出了限權民主形式,這種限權民主與現代的憲政民主是息息相關的。西方的憲政民主是現代社會的民主形態,它通過憲法和法律對公共權力進行制約,確保公民初級權利得以實現。[5]
(一)現代西方民主的基石
在經歷了漫長的中世紀后,西方社會發生了兩件影響深遠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文藝復興,將人們的思想從蒙昧的禁錮中解放了出來;第二件事情是工業革命,為人們追求民主政治的行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為整個現代西方文明制度奠定基石的思想和理論也在這時得以發展壯大。
現代西方民主的基石,首先是天賦人權的思想。自然權利是古希臘哲學的自然法理論,指人的生命權、平等權、自由權、財產權等權利是自然賦予的,不可轉讓和剝奪的權利。洛克在《政府論》中提到,自然賦予人的這些平等和自由的權利,不應當受到控制和制約。
三權分立原則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又一重要基石。所謂三權,是指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指出,應當讓這三種權利分屬三個國家機關,相互制衡的同時相互補充。通過法律的規定,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轉。
西方民主政治的第三塊基石是社會契約。人民之所以同意政府的統治,是因為存在著人民和政府之間的社會契約。盧梭在他的《社會契約論》中指出,要建立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反對剝削和壓迫,提倡自由和平等。這一理念直接充當了法國大革命的理論基礎,并在之后的實踐中不斷完善,最后成為西方民主政治體系中的重要基石。
(二)西方代議制及民主原則
代議制民主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完善起來的,西方的代議制民主,具有一些獨特的特點。
首先,代議制為現代條件下民主的實現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在代議制政府中,誰也沒有權利獨攬大權,同時人們可以通過監督政府而實現民主監督的作用。在全民直接民主已不可能的今天,為實現較公正的民主開拓了空間。
其次,代議制在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之間劃出了界線。在古希臘,一切必須聽從公民大會的決定。一個人的事項,無論是公是私和合理與否,都不能與公民大會的決定相違背。代議制政府下,明確了公民的私人領域,是一種基于真正的個人權利之上的民主。
再次,代議制民主是一種程序化的民主。代議制民主通過一系列嚴密而嚴謹的程序保證代表的選舉的合法性,保證決策的合理性。通過這種層層篩選的方式,最大限度避免了可能出現的不公正現象。程序的嚴密性是代議制民主的重要一環,也是此種民主形式能夠取信于民的關鍵所在。[6]
(三)現代西方民主的局限
雖然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代議制民主制度下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和財富,但是現代西方民主制度依然存在著一些局限。
首先,西方民主是有錢人的游戲。以競選為例,在西方,雖然理論上任何一位公民都能競選總統,但是事實上,競選總統需要大量的金錢支持以及團隊策劃。這一切離開了財團的支持和贊助是行不通的,因此西方的民主競選對普通人來講只是一個夢想。
其次,西方的民主有著雙重標準。這些雙重標準主要表現在:對自己的錯誤避而不談,對別國的民主情況指手畫腳;對有利于自己的消息大肆宣揚,對不利于自己的消息隱瞞掩飾。這種雙重標準,引起了一些國家和團體的質疑。
再次,效率低下是代議制政府的通病。正是因為多權制衡,所以在面臨緊迫而重大的問題時,代議制政府的效率低下就被顯示出來了。美國政府暫時關門就是一個例子,為了平衡各方不同的利益訴求,大量時間被用在了各種聽證會上,從而造成了效率不高的情況。
由上可見,西方的民主制度并非無懈可擊。事實上,在通向民主的道路上,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只有經過不斷的探索和改進,人們才能在這條道路上接近正確和真理。
如本文開篇所言,從一個人需要另一個的幫助之日起,從一個人感受到擁有更多的財富是大有益處之時起,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就不復存在了。隨后,社會和法律的出現,給彼時的弱者戴上了新的枷鎖,使彼時的富人獲得了更多的權利,一勞永逸地摧毀了天然的自由。這是人與人不平等的源頭,也是我們一代代追求民主而不得的根源。
盧梭在《論不平等》中歷數了人類不平等的起源,指出文明社會本身就是產生不平等的根源。文明社會會世代存在下去,正如人類不可逆轉的成長一樣。因此,人類的不平等也會繼續延續下去,但人民尋求民主的腳步也不會停止。
[1]張敏,余劍.從古代混合政體論到現代民主論[J].襄樊學院學報,2006(11).
[2]孫曉.一張大事年表 快讀世界歷史[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1(10).
[3]黃洋.古代與現代的民主政治[J].史林,2007(3).
[4]王通文.西方共和主義的混合政體思想[D].廈門大學,2006(5).
[5]施雪華,孔凡義.西方民主形態的演進及其動因[J].新視野,2012(2).
[6]丁一,余曄.直接民主與代議制民主比較分析[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