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斌 李明澤 宋偉 劉鷗(、、.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益陽000;.湖南城市學院湖南益陽09)
長株潭體育產業資源共享的路徑選擇和成本分析
□張彥斌1李明澤2宋偉3劉鷗4(1、2、3.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益陽413000;4.湖南城市學院湖南益陽413049)
本文基于長株潭體育產業的發展,以及體育產業資源共享的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分析了長株潭體育產業資源共享的途徑選擇和成本分析,本文認為政府、經濟和文化是在我國轉型經濟背景下體育產業資源整合的理論基礎,并且提出了長株潭業資源共享的重要意義。
長株潭體育產業資源共享理論基礎研究現狀意義
體育產業發展成為代表一個體育強國的重要標志,從一定角度上來看,體育產業的發展就是不斷的開發和利用好一切體育資源的過程。當前、我國體育發展的社會化、產業化的程度還不是很強,由于起步較晚,發展基礎相對于比較薄弱,規模較小、總體發展水平不高,其主要愿意是因為我國對體育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程度不夠。體育事業發展的首要任務就是整理體育資源,實現體育資源的共享,對體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決定著體育產業所發揮的經濟價值,而體育產業的發展最終能否轉化為經濟效益,關鍵在于對體育產業資源進行多方面的整合。為了促進體育產業資源向著專業化、重要領域的轉換,必須提升我國體育產業的能力和力量。所以,就極有必要分析和研究我國體育產業資源共享的途徑選擇和成本分析,用來填補我國對體育產業資源理論整合不足的缺陷,并且為經濟轉型背景下我國的體育產業資源整合指引正確的方向。而對長株潭體育產業資源共享途徑選擇和成本分析,符合湖南省對體育產業發展的要求和經濟發展轉型的需要,將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城市群體育產業資源共享及體育一體化問題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目前我國對體育產業資源整合的研究理論主要集中在企業和產業兩個方面進行,而且發展出了三種理論基礎。
1.1、資源基礎理論
資源基礎理論以內部競爭優勢為核心。資源基礎理論認為企業是一個資源體系,企業具備著獨立的、不可重復的、難以取代的資源和能力,這些因素也是企業處于不敗之地的重要因素。在微觀企業中經常會使用到資源基礎理論,主要是將企業從概念化轉變為一體化的結合體,通過對內部和外部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真正實現企業的動態優勢和競爭能力。
1.2、資源依賴理論
資源依賴理論以外部環境適應為核心。資源依賴理論認為資源具備稀少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其不確定性特點主要是依據環境的變化而變得不確定,僅僅依靠一個企業的力量是很難開發和利用企業所需要的一切資源,所以,企業為了利用資源就必須將控制環境的不確定性和環境進行交換,因此企業就對外部環境產生了依賴。企業正是對一定資源的相互依賴進而和其他企業進行合作的主體。
1.3、產業融合理論
產業融合理論以產業關聯為核心。產業理論認為必須要以產業組織的動態變化為基礎,以跨部門的產業組織理論和組織創新為中心分析產業,所以,企業為了適應現代產業模式的轉變,需要以產業融合的理論和產業發展的方式對產業進行創新型的解構。產業融合是一種新型的產業模式,主要是因為產業技術的發展和政府的放松管理,產生于產業邊界的技術融合,通過改變傳統產業產品的特點和市場的需要,加快轉換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進而導致產業邊界的模糊化甚至是重新設置產業的邊界。
西方的體育產業開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體育產業的迅速發展,呈現出投資收益快、投資少、關聯性強的特點。由于體育產業在西方國家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極大地促進了體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外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主要具備了高層次的組織領導結構、制定的和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系的體育產業政策、選擇和確定國家的關鍵技術進行全力突破。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在體育產業方面實施了免稅的政策,投入了高層次的科技力量。21世紀初大力發展市場調研,大力發展體育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大力興辦科技體育產業工業園,用科技發展體育產業,重視科技體育人才的培養,加強和其他國家體育科技的交流和合作。當前形成了了組織協調、資源共享、互動交流、可持續,具有國家特色的體育產業。
我國的體育事業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到本世紀初呈現繁榮發展的趨勢。雖然發展時間不長,但是發展十分的迅速。國家十分重視體育產業的發展。2010年3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2014年4月29日國家體育總局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體育事業“十二五”規劃》等。為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3.1、經濟價值
體育產業是利益高、回收快的產業,體育產業的發展能夠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同步發展。體育產業為長株潭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體育產業的發展促進了湖南省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體育產業有效促進了內部經濟的繁榮,成為了人力資本投資的主要方式,成為了社會游資的重要來源。
3.2、社會意義
體育產業有利于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設,有效維護了社會的健康發展。體育產業更新了湖南省人民的生活方式,提升了生活水平。促進了湖南省文化事業的繁榮,豐富了“湖湘文化”和“兩型社會”的發展。同時,積極推動了湖南省走進國際經濟的進程。
4.1、體育產業資源共享的驅動力
(1)政府作用。
我國是市場經濟發展相對較晚的國家,我國的國情決定了體育產業資源共享必須要以政府為主導。由于我國體育產業資源較為短缺,僅僅依靠市場的調節是有限的,政府必須要進行干預和調節。政府需要制定強有力的政策,創新機制,最大程度上利用現有資源。
(2)市場作用。
隨著我國市場機制的逐步完善,體育產業的發展也逐漸開始由市場進行資源的配置,市場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最終將會代替政府成為體育產業資源配置的主導力量。市場機制提升了體育產業資源的配置效率,我國還需要進一步擴大體育市場,引入市場競爭機制。
(3)文化作用。
文化主要通過管理和限制體育配置主體的方式進行體育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在發展體育產業的同時要重視社會效益的作用。體育資源的配置一定要堅持“文化體興”的觀念。文化成為了繼政府和市場之后的第三種重要的選擇途徑,尤其是競技體育文化、團體體育文化和體育學校等。
4.2、體育產業資源共享的實施模式
(1)構建協同體系。
資源共享是一種互惠的行為方式,目前,我國許多學校和團體的體育資源已經取得了一些效果。以湖南省某所學校為例,該校建立了網絡資源共享和開放式教學,促進了體育教學和體育產業的同步發展。
(2)整合體育產業價值鏈。
以競技體育和健身體育來構建體育產業發展的價值鏈,形成兩種盈利點,但是還是需要從政府和企業兩個方面進行產業價值鏈的整合。由于我國很多企業對產業價值鏈的管理比較薄弱,所以需要加快對業務流程的改革,形成“產、供、銷”產業鏈的形成。
(3)體育產業集群發展。
體育產業集群發展并不是簡單的產業集合,而是在一定區域內,有關體育產有著相互作用和影響的企業和支持性體系相融合的具備一定生命體的有機體。產業集合發展可以有效降低企業和避免企業資源交換的阻礙,實現共享專業化的體育設施、市場、人才和服務,在一定區域內產生生產信息網。
5.1、成本是資源共享的經濟驅動力
近年來,由于經濟原因,國家開始重視體育產業資源共享,從成本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資源的形式變得多樣化,資源的共享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體育產業資源的合作和加工效率;(2)印刷價格的上升,資源共享使產業之間相互聯合起來,促使生產商提供優惠的價格,從而降低資源的采購成本。
5.2、體育產業資源共享的成本核算
由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主要由電子商務的新測度方法來核算網絡體育產業資源共享的成本。體育產業資源共享的成本核算主要包括:(1)系統硬件成本;(2)通訊成本;(3)軟件成本;(4)培訓和教育成本;(5)內容擴展成本等。
[課題號:14WTC32(湖南省社科類)]
[1]汪元榜,鮑明曉.中國體育資源與體育產業發展[J].中國體育科技,2006,42(3).
[2]王永生.從經濟學的觀點論述體育資源共享的利益平衡問題[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1).
[3]秦賀余.對體育資源一些基本問題的探討[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