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江陰214433)
“校體企”結合培養模式下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培養優秀運動員的探索
——以江陰市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為例
□陳俊(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江陰214433)
本文闡述了“校體企”結合培養模式培養企業業余籃球運動員的內涵,從江陰市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培養優秀運動員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分析,從而引出此模式培養人才的著力點,應該整合教育、體育與企業三大資源平臺。
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校體企”結合培養模式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就將“體教結合”作為發展體育事業的一項重要方針政策。“體教結合”培養優秀運動員,目前還處于嘗試階段,高校運動隊、企業運動隊、職業運動隊怎樣在這一契機下培養優秀運動人才是一個值得深究的課題。因此本文試圖以江陰市企業業余球俱樂部為例,分析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培養優秀運動員存在的主要問題,闡述“校體企”結合培養模式培養企業業余籃球運動員的培養模式的內涵,力求能為我國地方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實行“校體企”結合培養優秀運動員提供理論依據和可行性方案。
“校體企”結合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優秀運動員培養模式是指依托企業,結合教育、體育和企業三大平臺資源,共同培養優秀運動員的人才培養模式。“體教”結合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優秀運動員的培養模式是借鑒“體教”結合模式的高校高水平運動隊、運動員培養模式的研究理論和實踐,融入了“校企結合”、“體企結合”模式,對這些培養模式中的不足進行補沖。學校體育教育要依托企業,然而企業的業余籃球俱樂部的發展也可以依托學校體育教育,作為一個縣級市的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江陰市業企業余籃球俱樂部經常聘請一些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籃球專項的老師去擔任教練員,能夠在技術層面上提高俱樂部的籃球水準。
“校體企”結合培養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優秀運動員的核心思想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企業以地方高校為平臺資源,依托體育系統資源,建設好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以實現培養業余俱樂部優秀運動員的目標。二是將激發球員個體為主的籃球訓練與其工作精神面貌相結合,并能通過這一方式展示其所在單位的企業文化,目的是培養企業業余優秀運動員和以團隊合作精神為主線的具有良好的職業能力的全面體育人才,還能使企業文化推廣多了一條渠道,從身心、健康和崗位適應能力等多角度對俱樂部成員進行訓練。三是教育資源、體育資源和企業資源相融合,共同承擔培養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優秀運動員的任務。在此過程中,三方都有其優勢,教育系統能夠對于怎樣從專業的角度去塑造優秀業余籃球運動員有其獨到見解。而體育資源的提供方具有賽制規范、場地器材的提供等方面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企業能在與教育系統和體育系統的交流過程中,解決其運動員的培養問題,而且可以將這種合作拓展到其單位的其他業務,比如跟高校合作進行其他專業領域項目的研究。隨著我國對體育事業的投入與支持、社會的進步、人民健康意識的提高,“校體企”結合培養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優秀運動員是未來企業培養優秀體育人才的發展方向,也將推動我國業余籃球俱樂部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體教結合”應用最廣泛的是在高校運動隊以及職業運動隊的培養,但是同樣也適用于企業業余運動隊的培養模式,其內涵是“通過使用體育和教育兩大系統資源,提高效率,共同承擔培養競技體育人才”。企業通過成立籃球俱樂部,定期參加各級各類的競賽,能夠增進俱樂部成員之間的感情,增加凝聚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工作效能。但是目前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在培養優秀運動員的過程中也存在這以下的一些問題。
2.1、俱樂部成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
江陰市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的成員都來自于其所屬的工作單位,在得知公司有籃球俱樂部后,憑借自身的身體條件和籃球技術加入俱樂部,不同的工作崗位對學歷的要求各不相同,致使他們之間文化程度各不相同。在后期參加俱樂部活動、訓練、比賽中需要磨合的時間就比較長,不利于俱樂部的整體發展。
2.2、運動競賽制度存在消極因素
運動競賽制度作為競技體育的一個核心制度,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引領者競賽的方向。從宏觀上來講,我國競技體育賽制是順應計劃經濟體制的,這種賽制便于政令領導制度,便于統一,但是過度的“金牌至上”的思想,造成職業運動員早期技術定型、可塑性差、動作機械化等現象。競技體育成本高、有些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體育精神缺失、運動項目安排不合理等因素不利于優秀運動員的培養。并使得競技體育成本增加、部分運動員和教練員的體育精神淪喪、運動項目布局不協調等不利于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情況時常出現。賽事組織單位管理機構分工不明確,單位規模大小、俱樂部規模大小影響分組情況,單位一線員工工作任務繁重失去很多比賽機會,俱樂部會員基本沒有與高水平運動員較量的經驗。
2.3、訓練方法與條件不足
雖然籃球運動作為一項古老的運動項目,在我國的開展時間也比較長,但是對于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來講,缺乏科學、系統的訓練計劃和訓練方法,缺乏創新意識,跟職業籃球俱樂部的訓練方法無法相提并論,顯然極度缺乏培養優秀運動員的訓練必須條件。
2.4、訓練與工作存在沖突
江陰市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其會員絕大多為其本單位的員工,平時沒有訓練、比賽時,他們都是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工作的,一旦有重大的比賽,就要強化訓練,這就會影響到其本質工作,單一的靠管理層協調調班,會出現很多弊端,影響公司的正常運作,故而業余籃球俱樂部注定無法達到職業俱樂部的訓練效果,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俱樂部的訓練、比賽效果。
3.1、打破傳統觀念,制定統一計劃
在培養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優秀運動員的過程中,教育資源、體育資源、企業三大資源平臺各有優勢,如果能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對推動我國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的水平有極大的作用。“校體企”結合的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優秀運動員的培養離不開教育和體育系統的配合,只有在三大系統形成統一認識后,才能使該培養模式對人才的培養落到實處。教體系統應主動轉變觀念,不要總覺得企業應該是被動參與校企合作的一方,完全可以主動出擊,聘請教育系統的專家對企業業余籃球隊進行技術指導,體育系統應該提供政策支持,支持教育系統的人員去企業指導,為其辦理請假手續出具證明,三方成立合作工作小組對“校體企”結合培養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優秀運動員的推廣進行可行性研究,打破傳統觀念,制定統一計劃,發揮各自的優勢,加強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的建設力度。
3.2、形成以企業為核心的多樣化培養方式,吸引籃球特長人員進入企業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多民族國家,各個地域的經濟發展狀況各不相同,企業規模也各不相同,企業的文化內涵也不盡相同。強制性在企業中推行某種固定的培養方式,顯然不符合常理。“校體企”結合培養模式重點凸顯的是教育、體育和企業三大資源的整合培養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優秀運動員,江陰市培養業余優秀籃球運動員采用這種“校體企”結合培養模式正處于嘗試期。
江陰市各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成立的目的有:一是通過參加各種市級競賽提高員工的凝聚力,有利于本質工作的開展;二是提高在江陰地方的知名度,更甚至于在全國企業中脫穎而出。企業在錄用新員工時,可以參考員工的自薦書,有籃球特長的員工可以在面試環節多一個籃球運動能力的測試,如果技術過硬,可以優先錄用。這樣就能保證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的成員的數量與質量,面對訓練、競賽可以胸有成竹。
3.3、拓展地方體育產業市場,為企業回報營造良好氛圍
企業是“校體企”結合培養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培養優秀運動員的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盡管作為企業,它有著回報社會的責任,但是現代的企業是以提高利潤為主要目的的。企業成立業余籃球俱樂部的前提是不影響生產,更甚至于是有利于生產,實現“校體企”結合模式的優秀運動員培養,在追求利潤的前提下,能夠更好的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這種利潤不單單是經濟方面的,還包括企業企業文化的形成與散播,能夠提升企業的影響力,這屬于無形的資產。“校體企”結合模式的人才培養的可持續化發展,必須考慮企業的回報問題。以是加強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的平時訓練,多聯系高水平的籃球俱樂部進行交流、切磋,讓俱樂部會員在實戰中提高自己的球技,在參加各類江陰市級比賽中能脫穎而出,從而宣傳企業文化,提升企業形象,同時又能吸引優秀的運動員加入俱樂部。二是多參加各類市級比賽,符合市場化和商業化的模式運作,打出企業俱樂部的品牌,發揮聯賽的“自我造血”功能。這樣可以給企業形成一個有效的宣傳平臺,為企業發展謀劃新機遇。三是通過現代傳媒手段,開發微信、微博等交流平臺對俱樂部的日常訓練以及參加的實際競賽進行宣傳,這樣可以彰顯企業文化,擴大企業的知名度,為企業的發展與壯大提高新機會、新平臺、新窗口,并能吸引籃球愛好者,更甚至于是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加入,為企業培養精干員工。
在舉國大力發展體育事業的背景下,企業作為社會發展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其業余籃球俱樂部的組建更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代表著企業形象,是對外展示企業文化的窗口。怎樣才能更好的培養俱樂部人員,使其能夠在各類市級競賽中由出色表現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校體企”結合培養模式下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培養優秀運動員是一種有效的培養舉措,有助于企業業余籃球俱樂部的健康、持續發展。
[1]虞重干,張軍獻.“體教結合”與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J].體育科學,2006,26(6).
[2]鄭義輝,王宏江,張亞峰.普通高校培養高素質高水平運動員的內涵和模式研究——以天津工業大學為例[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0,07.
[3]孫麒麟,張建新,毛麗娟.“校體企三結合”高校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07.
[4]陳俊.高校高水平籃球隊創建“競、教、企”——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D].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11.
[5]李剛,李影.高校“體教結合”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的現狀與對策研究——以鄭州大學為例[J].學校體育學,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