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西北師范大學甘肅蘭州730070)
關于中國青少年足球訓練體系的現狀、問題及探索
□郭曉(西北師范大學甘肅蘭州730070)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和比較分析法對我國青少年足球訓練體系進行分析,并與國外足球強國的青少年足球體系進行對比分析,得出我國青少年足球培養的渠道單一、忽視大眾足球的發展和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儲備不足及流動性較差等是造成我國青少年足球訓練體系落后的主要原因,提出發展學校足球、加強青少年運動員的文化素質和職業素養等對策,;在人才梯隊上注重職業足球與業余足球的有機銜接;在足球訓練理念上,科學的學習并有機結合國外先進的足球訓練理念,以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青少年足球訓練體系。
青少年足球訓練體系探索
“以擴大足球人口和提高青少年足球運動水平為目的,以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為依據,以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成長、成才規律為準繩,淡化成績指標,堅持九年義務制教育,突出發展和培養優秀后備人才,在已經形成四級競賽和訓練體系的基礎上,側重于提高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水平。”這是現階段我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
這一指導思想是在我國足球體制改革過程中,根據足球運動的本身發展規律和我國現階段的足球發展提出的。總的來看,這一指導思想是比較不錯的,比較科學的與足球運動發展的規律相吻合。它摒棄了之前青少年足球培養中“唯成績論”的弊病,“唯成績論”以比賽成績作為評定訓練效果的唯一指標,這必然會造成青少年足球培養的急功近利,并且嚴重違背了青少年足球發展的規律,為我國青少年足球的發展埋下了隱患。另外,“學訓矛盾”也是我國青少年足球訓練中的突出問題。無論在哪種體育運動中,我國運動員文化水平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足球運動中尤其明顯。然而,足球運動不能光靠蠻力,也要有一定的足球智慧,這就涉及到運動智能的問題,當今社會,足球運動員的文化水平與運動智能在訓練和比賽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以越來越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因此,青少年足球培養的指導思想要堅持九年義務教育,重視運動員的文化課學習,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文化水平和運動智能,這點尤為重要。
我國青少年足球訓練的指導思想固然有其優點,但與歐洲足球強國的訓練理念進行比較分析,多多少少會發現一些問題。荷蘭就是一個典型的足球強國,現在我們就來和荷蘭的訓練理念進行比較。
2.1、荷蘭對青少年足球訓練的認識
荷蘭的青少年訓練指導原則是“強調比賽”,以比賽作為訓練的目標,進而使青少年運動員學會在不同的條件下認清踢球的主要任務,使運動員學會成為一名比賽專家為目的進行青少年訓練。教練員應該組織青少年運動員在真正的足球比賽中學習踢球。足球訓練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就是提高運動員的足球意識和對比賽的閱讀及理解能力,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單純的進行基礎訓練是無法解決的,因此只有通過這一途徑,運動員才能逐漸習慣于面對并解決足球比賽中存在的問題。荷蘭人的足球理念強調TIC.所謂TIC,其具體含義如下:
T(Technical/Locomotors Skills):技術和無球跑動的能力,基本的傳、接、控、帶球,射門技術和身體條件(協調性,速度,力量)。
I(Insight and Mental Skills):意識和預先判斷的能力,辨別并做出判斷所需要的經驗意志品質。
C(Communicative Skills):交流能力,和同伴之間的相互呼應和提醒,主動地接應、要球以及適應不同環境、場地、對手、天氣和裁判的應變能力。
TIC綜合能力越大,踢球的能力和潛力也就越大。就能力的均衡而言,三者缺一不可。
荷蘭足球認為興趣是動機中最活躍的因素,是青少年從事足球運動非常重要的心理動因。興趣推動球員產生對艱苦訓練的肯定的、積極的認知,使訓練更好地進行。
2.2、中荷青少年足球訓練對比
中國足球界對足球概念的認識有很多,但多大同小異,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足球是以體能為基礎的運動;第二,足球是一種團隊比賽,是由11人組成的隊伍,由隊員相互協作完成比賽;第三,足球是項群訓練理論中技能主導類同場對抗型的運動項目,屬命中類比賽項目。
中國足球訓練指導原則是服從訓練學理論中“三從一大”原則,即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科學大運動量訓練原則。根據訓練學中的科學訓練原則,訓練要求嚴格,對體能要求較高,訓練量大,但是卻忽視了青少年對足球興趣的培養,這一點顯然荷蘭做的更好。
雖然現階段國內的青少年足球訓練也按照比較科學的理念進行訓練計劃的制定,但是,真正當付諸于實踐時不能嚴格按照計劃進行。由于種種原因,中國足球訓練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風格,各個訓練階段脫節,這在之前也已明確提出。
在對球員基本能力的認識上,我國雖然對運動員所應具備的能力要求是根據運動訓練的普遍原理制定的,但是我國的訓練理念并沒有具體說明這些要求之間的主次區別,所以在這方面難免會出現舍本逐末的狀況。我國現階段的足球訓練指導思想雖已摒棄“唯成績論”,但由于種種原因,真正執行下去時,大多球隊還是希望運動員能再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因此,在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成長過程中,過早的形成程序化的概念,球員在球場上大多都按照固定的套路的踢球,偏離了運動本身應具有的創造性。青少年運動員比賽成績不好,教練員一般都會對球員在訓練中有不當的懲罰和獎勵,長此以往,青少年球員的運動積極性和自信心就受到約束,不能很好地提高對足球的興趣。
3.1、因材施教、個性培養
青少年時期是身體、人格、思想發育的重要時期,因此,不同的年齡段,青少年足球訓練的任務及安排都應有各自的特點。即使在同一個年齡段甚至同一個球隊中,每名運動員的個性特征、身體條件、技術特長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所以在訓練內容、任務、方式方法上因材施教,避免球員被同等對待,這樣才有利于培養運動員的特征。
3.2、正確對待訓練與比賽的關系
足球比賽是推動青少年足球運動廣泛開展和提高運動水平的有效手段,是青少年足球基礎訓練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訓練的效果只有通過比賽才能集中地體現出來。但是,比賽又不能完全代替訓練,因為有許多技術、戰術、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問題單靠比賽是不能解決的。因此,教練員必須正確認識訓練與比賽的關系,爭取做到練賽一致、賽練結合才能不斷提高青少年的實戰能力和競技水平。
3.3、重視青少年職業道德的培養
足球的職業化在我國還處于比較年輕的階段,要想全面提高我國球員的競技水平,就必須和國際足球接軌。而現今青少年運動員中的佼佼者也就必然要踏上職業足球的道路,而一名合格的職業足球運動員,光有優秀的競技水平還不夠,還應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為了適應這種變化,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抓好青少年職業道德教育顯得十分重要。
3.4、提高青少年足球人才的流動性
目前我國青少年足球人才主要來自各俱樂部建立的人才梯隊,這些青少年人才歸屬于各俱樂部,而各俱樂部在很大程度上難以將自己的人才進行輸出,這就造成青少年足球人才長時間局限在同一個俱樂部甚至同一個教練員下,進而對自己的足球理念的形成受到限制。因此,要建立合適的人才交換體制,提高各俱樂部之間的人才流動性,這樣,天賦高的、優秀的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才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和外部條件。
3.5、大力發展學校足球,綜合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文化素質和競技水平
足球發達國家和足球運動開展較好國家的經驗證明,重視學校足球的發展是成為足球強國的標志。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青少年人數自然遠遠多于其他國家,這是一個數量上的優勢。然而,由于我國教育體制的問題,足球在校園普及度相當差,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這樣就造成了有很多青少年失去了接觸足球的機會,難免會損失一大批有潛力的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發展學校足球首先應將足球設置為學校的體育基礎或特色課程,將足球列為學校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這樣,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可以接觸足球,才能為以后從事足球事業做好鋪墊。
[1]劉楠,趙陽.中荷青少年足球訓練理念的比較分析[J].體育科技,2011,32(1).
[2]胡偉.荷蘭青少年足球訓練體系及相關理念探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8(5).
[3]潘泰陶.我國青少年足球訓練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20(2).
[4]劉德鑫.中外足球青少年訓練理念的比較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