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飛娥,黎忠于,黃仲如
(廣東省江門市五邑中醫院,廣東江門 529000)
戒斷反應是指停用或減少精神活性物質的使用后所致的綜合征,臨床表現為精神癥狀、軀體癥狀或社會功能受損[1]。冰毒的化學名稱為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濫用后停止吸食可導致各種生理、心理及精神障礙,即戒斷反應。目前對控制MA 的戒斷反應沒有像對阿片類戒斷反應有一套較成熟完善的治療方法,對于MA 所致精神障礙,藥物治療主要以苯二氮卓類藥物和抗精神病藥物為主,也有參照美沙酮維持治療阿片類藥物依賴來尋找MA 維持治療的藥物,但療效并不十分肯定且存在爭議[2-3]。有研究表明,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具有維護腦組織循環、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調節內分泌系統異常變化的效果[4];同時還有助于自主神經的安定、強化,調節交感神經對松果體的影響,從而改善慢性緊張型患者的焦慮、抑郁、失眠等癥狀[5]。本院腦病科對35例吸食MA 戒斷后出現戒斷反應綜合征患者,使用口服鎮靜抗焦慮類藥物療效欠佳,通過利多卡因星狀神經節阻滯加上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取得良好療效,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7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腦病科診治的戒斷綜合征患者35 例。35 例患者均有短期吸食MA 史,戒斷后出現焦慮、震顫、惡心或嘔吐、胸悶、呼吸困難、咽喉異物感、頭痛、虛弱、失眠、多汗、易怒、瞳孔擴大、精神異常等,使用鎮靜抗焦慮藥物診療療效欠佳,按照ICD-10診斷標準[6],戒斷綜合征診斷明確,按照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7](BPRS-18項)評分≥36分,排除器質性疾病。其中男30例、女5例,年齡25~40歲,病程2~14 個月,平均BPRS 評分為(54.32±6.47)分。23例患者輾轉省內多家醫院治療無效來本院就診,接診時大多患者隱瞞吸毒病史,經反復詢問才如實告知。
1.2 治療方法 星狀神經節阻滯由專業醫生操作,治療前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取仰臥位,肩部墊一薄枕,抬高下頜;常規消毒皮膚;先用左手食指、中指將患者的頸總動脈、胸鎖乳突肌推向外側,然后右手持6號針頭,于環狀軟骨水平、正中線外側1.5cm 處垂直皮膚進針,待針尖觸及橫突骨質(一般進針約為2~3cm),再退針1~2cm,回抽無回血或腦脊液即可注入0.5%利多卡因20ml。2~3min后觀察患者,若注射同側出現霍納征,如瞳孔縮小、眼瞼下垂、結膜充血、面色潮紅、皮膚溫度升高、聲音嘶啞等,則表示阻滯成功。每天1次,10d為1療程。每月治療1個療程,一般治療2~3個療程。
1.3 評價標準及結果
1.3.1 評價標準 在治療前及治療第10、40、70天分別評定BPRS 總分,再根據治療后BPRS減分率結合臨床癥狀的變化評定療效[8]:BPRS減分率<25%,癥狀無明顯改善,為無效;BPRS減分率25%~74%,癥狀明顯好轉,為好轉;BPRS減分率≥75%,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為痊愈。
1.3.2 結果 本組35例接受2~3個療程的治療后再跟蹤隨訪2~6個月,BPRS總分治療第10天為(33.12±10.75)分,治療第40 天為(23.65±14.71)分,治療第70天為(16.79±15.53)分;根據療效評定標準,無效2例,好轉12例,痊愈21例,治療有效率為94%。
2.1 星狀神經節阻滯護理
2.1.1 治療前評估與護理 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及接受度。心理狀態評估通過簡明心境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9]進行,接受程度差的患者暫時不予星狀神經節阻滯。檢查患者頸部穿刺處皮膚是否完好。詢問患者是否有利多卡因及其他藥物過敏史,測量患者生命體征。星狀神經節阻滯位置深,頸部血管神經分布廣泛、豐富,且有許多重要結構,稍有不慎,容易引起喉返神經麻痹、上肢麻木、局部硬結、吞咽不適、癲癇甚至麻藥中毒等并發癥[10],所以治療前備好急救藥品及設備,做好充分的搶救準備。治療配合宣教: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講解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該疾病的原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囑患者穿刺時保持安靜,禁止吞咽動作;穿刺后30min內禁食禁水,注意臥床休息,以免導致嗆咳和窒息;引導患者分散注意力,教會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輕閉目,保持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本組5 例患者POMS評估消極情緒評分較高,接受程度差,患者對頸部穿刺恐懼,經2~3d心理輔導、認知教育和鼓勵,患者最終能配合醫生接受此治療。
2.1.2 治療中評估與護理 協助患者取仰臥位,雙肩墊薄枕,囑患者治療時切勿移動身體、屏氣或做吞咽活動。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按醫囑抽吸藥品。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生命體征、治療中出現的反應等,耐心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感覺,如出現劇烈咳嗽、呼吸困難,面色紫紺、惡心、血壓降低等異常表現,及時報告醫生并配合醫生進行搶救,以防因藥物直接注入血管而導致局麻藥中毒或全脊髓麻醉等嚴重并發癥。本組治療注藥時間約1~2min,期間未見有異常反應者。
2.1.3 治療后評估與護理 注射完畢,囑患者臥床休息30~40 min。嚴密觀察患者治療后的反應,在注藥幾分鐘后,患者可出現阻滯側瞳孔縮小、眼裂變小、上眼瞼下垂、眼球結膜充血、鼻塞、發聲嘶啞、阻滯側面色潮紅及皮膚溫度增高,耐心與患者講解此癥狀均屬正常治療反應,囑其放松、無需緊張。同時注意觀察患者意識及生命體征變化等情況,等上述癥狀完全消除,且主訴無任何不適感覺后方可護送回病房與責任護士進行交接班,囑患者休息平躺30min后方可進食水、活動,并繼續密切觀察有無并發癥發生,如有出血或血腫、胸悶心慌、呼吸困難、聲音嘶啞、氣胸、頭暈、惡心、耳鳴立即報告醫生[11]。本組2 例出現胸悶心慌癥狀,經給予吸氧、心理支持等處理,持續約20min后癥狀消失,均未影響次日再次治療,次日治療未再出現不良反應。
2.2 睡眠護理 此類患者均有失眠癥狀,囑患者盡量不使用鎮靜安眠類藥,以心理治療及物理治療為主。對患者進行睡眠衛生教育,保持病房安靜整潔,溫度適宜,囑患者睡前勿看刺激、恐怖及過于憂郁的電視節目或書刊,睡前可飲溫牛奶、溫水泡腳以促進睡眠,勞逸結合、起居有常,適當參加體育鍛煉。本科室堅持每天下午組織患者跟隨視頻錄像練習八段錦。對患者進行認知治療,重建患者對失眠狀況的正確認識,減少患者對失眠的恐懼感;對患者實行放松療法以有效降低其心理、生理高喚起狀態,減少精神和軀體的緊張,誘導患者入眠;對患者進行“森田療法”[12],教育患者注意力向外投射,不再沉溺于內心的痛苦和糾葛,患者焦慮水平下降,心理上產生“頓悟”,癥狀也就得到緩解。同時根據患者情況給予適宜的物理治療。本組18例患者進行了經顱磁刺激治療,29例給予中藥泡腳、頭部穴位按摩治療。
2.3 心理護理 吸食毒品的發生與社會因素、心理因素關系密切,有相當多的患者心理困擾較之生理困擾更為嚴重,戒毒時心理問題尤為突出。因此,精神上積極鼓勵患者,減輕患者的思想壓力,幫助患者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毒品認知教育,增加其是非識別能力和防毒意識,使患者的社會適應調節和心理活動相一致,從而達到避免復吸的目的。告知患者重建積極、健康向上生活圈子的重要性,遠離吸毒圈子。心理治療時必須尊重患者人格,通過心理治療和心理護理,使患者保持情緒穩定,改變患者的認知,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本組患者大多數存在煩躁易怒情緒,部分患者自訴有摔物、動粗沖動,與患者溝通時注意態度要親切友好,保持語氣溫和,及時疏導情緒,并及時解決其合理訴求,避免刺激其不良情緒發作。
2.4 健康教育 指導并督促患者積極參加健康的文體活動以保持良好穩定的情緒,避免出現悲觀、憂郁、絕望等負性情緒[13]。調節患者的不良心境,囑家屬陪患者在公園散心,觀看積極向上的影視片或書刊、下棋、適當體育鍛煉等,給患者多關心少指責,及時溝通交流,以擺脫患者渴望再次吸食毒品的念頭。
本文報道的35例患者大部分自訴被誤吸食或被誘吸食MA,吸食時間短,并且患者本身有較強烈的戒除欲望,通過星狀神經節阻滯取得較好的療效。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MA 依賴戒斷反應臨床效果顯著,治療過程中配合相應的護理也是關鍵。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前需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接受度,治療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并時刻關注患者病情變化,治療后密切觀察患者反應;同時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重視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擺脫渴望再次吸食毒品的念頭,以促進患者生理、心理的全面康復。
[1]張開鎬.甲基苯丙胺的戒斷反應與復吸[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10,12(3):194-196.
[2]楊梅,郝偉,鄔志美,等.甲基苯丙胺依賴藥物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2010,19(1):10-14.
[3]黃鵬,李欣,黃巧芳,等.美沙酮維持治療患者濫用甲基苯丙胺情況調查[J].臨床醫學工程,2011,18(8):1313-1315.
[4]劉群會,朱祖欣.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圍絕經期失眠癥26例療效分析[J].海南醫學,2012,23(12):29-30.
[5]郭榮奎,賈炳暉.星狀神經節阻滯聯合亞甲藍帽狀腱膜下注射治療慢性緊張性頭痛[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2,18(8):470-472.
[6]世界衛生組織.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15(4):63-65.
[7]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5-78.
[8]馬闖勝,閆翌君.奎硫平與利培酮治療腦器質性精神病的療效比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21-22.
[9]王建平,林文娟,陳仲庚,等.簡明心境量表(POMS)在中國的試用報告[J].心理學報,2000,32(1):110-114.
[10]代明安,李碩彥,秦玉翰,等.星狀神經節阻滯并發癥及處理淺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27(6):131-132.
[11]毛美娟,姜景衛,宋光太,等.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面神經損傷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1,10(8):681-682.
[12]Barlow JH,Ellard DR,Hainswouth JM,et al.A review of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for panic disorders,phobias and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s[J].Acta Psychatr Scand,2005,111(4):272-285.
[13]李瓊艷,鄭越超,陳先君.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心理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1,10(5):43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