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慧峰
盤活財政存量資金 強化財政治理能力
●冀慧峰
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是創新宏觀調控手段、促進和支持實體經濟健康持續發展、進一步釋放積極財政政策效應的重要舉措,涉及到財政、預算單位、項目單位等多個部門。財政存量資金形態和形成原因的多樣性,將財政預算制度管理改革進程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凸顯出來,能夠倒逼有關部門反思并積極改進。筆者認為,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應該并有條件成為貫徹落實新預算法、加強部門預算管理、強化財政作為國家治理基礎和重要支柱的契機。
一是借機理順各類財政撥款的預算管理。在當前的財政管理體制下,財政撥款可以分為本級財政撥款、本級橫向財政撥款、非本級財政撥款三類。在盤活過程中,各級財政機關將預算部門的本級財政撥款,全部納入了盤活范圍,而大多未將本級橫向財政撥款和非本級財政撥款納入盤活范圍。相對于本級財政撥款而言,其他財政撥款先由財政機關撥出,再經過相關的業務主管部門撥款后,才能到資金使用單位。從財政部門和撥款單位來看,資金納入了預決算,但支出僅僅體現為資金的撥付,是否形成實際支出,最終取決于使用單位。實踐中,由于使用單位在這些資金的預算編制和項目設立過程中,不參與或者參與很少,主要取決于上級單位的“長官意志”,使得這類項目資金本身必要性和可行性較差,有的甚至嚴重脫離實際,導致這類資金在使用單位大量結余。盤活財政存量資金,不能忽略這類資金,而且要在今后的部門預算中,結合這類資金的沉淀情況,有保有壓,合理確定預算支出。
二是借機處理財政專項資金的挪用問題。挪用專項資金是財政項目資金管理的老大難問題,在財政資金使用過程中屢見不鮮,這既有財政體制不完善和專項資金設置不科學的原因,也有部分單位挑戰法律法規權威,認為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使然。盤活存量資金進一步暴露了各個單位在專項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的部門從項目賬務看,存量資金很大,但實際銀行存款和國庫集中支付額度等可支配資金遠遠小于項目資金結余,根本沒有存量可以盤活。特別是在高校,將大量的財政項目資金以及橫向的科研項目資金,用于學校基本建設或者用于歸還貸款,平時由于學校項目較多,資金到款和使用時間不一致,還可以周轉使用,但一旦遇到存量資金盤活這樣類似的情況,則會突然出現資金需求和資金存量嚴重不匹配的問題。長期挪用項目資金,一方面影響到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的政策效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量的專項資金缺乏存在的必要性。要以這次盤活存量為契機,對專項資金進行一次再梳理,結合中央專項轉移支付制度改革,對各部門的“僵尸”專項,堅決予以取消,并對挪用專項資金的相關人員進行追責。
三是借機解決各部門改革遺留的財務難題。近年來,財政部門響應中央號召,與有關部門一起,積極構建確保公務人員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安排,陸續在各級行政事業單位,實施了與學會協會脫鉤、津貼補貼清理規范、辦公用房超標清理、非稅收入收繳制度改革、財政專戶清理、會計制度改革等多項舉措,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產生了很多棘手的遺留問題。盤活過程中,我們就發現,諸如以前年度投資收益、會計制度改革調賬、清理出租用房的租金收入、收繳已停征的非稅收入、專戶撤并歸集等原因,造成部分單位在往來賬科目,核算大量的長期掛賬。各個部門或出于便于使用,或出于規避繁復的清理程序,或怕得罪人,或經辦人員多次變動、無法獲取原始資料等原因,不采取措施進行清理。按照新預算法的精神,所有收入和支出都要納入預算管理,因此這些資金也應該成為財政存量盤活的對象。要充分利用這次自上而下的、大規模的盤活財政存量機會,以財政財務清理為突破口,調動激發各級各部門的積極性,將這些遺留問題徹底解決,夯實國家治理的財政基礎。■
(作者單位:財政部駐陜西專員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