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妙娟,董澤順,蔣武平
(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醫院,廣東 東莞 523843)
急性嚴重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加速,其發病呈上升趨勢[1]。因其組織損傷嚴重,傳統中西醫療法常遺留肢體長期腫脹、功能障礙等后遺癥。廣東東莞市長安醫院自2010年5月至2014年4月應用小針刀療法治療急性嚴重閉合性軟組織損傷,通過對病灶局部的切割減壓,使損傷局部的瘀血、炎性反應物和滲液能夠及時充分引流排出或擴散到皮下筋膜,及時消除組織水腫,改善了局部的微循環,促進組織修復,減輕和防止組織粘連,避免肢體攣縮,最大限度恢復肢體功能,通過精心護理,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本組病例160例,均為來自廣東東莞市長安醫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23例,女37例;年齡2~75歲,平均(37.12 ±10.55)歲;受傷時間2 ~3 d,平均(1.45±0.26)d;其中108例為上肢急性嚴重閉合性軟組織損傷(以前臂、手和手指多見),45例為下肢急性嚴重閉合性軟組織損傷(以踝、足、足趾為主),7例為腰背部急性嚴重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本組160例患者切口均甲級愈合,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優良,滿意度達98.7%。
2.1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都采用小針刀療法進行治療,配合脫水消腫,活血化瘀以及物理治療,內服、外敷中藥,手法理傷或者中藥熏洗等,并且進行指導功能鍛煉。局部麻醉下,術野常規消毒,用小針刀在組織高壓或腫脹嚴重區垂直刺入,至筋膜下、肌層或血腫內,順肌纖維方向切割(注意避開神經及重要血管),在同一術區可根據情況進行多點刺切。起針后,盡量排盡瘀血和滲液,并且進行無菌敷料包扎創口[2]。
2.2 護理方法
2.2.1 心理護理:急性創傷常給患者帶來緊張、不安和焦慮的情緒。因為無其他合并傷,部分患者認為傷情無關緊要,產生麻痹大意的思想,不積極主動配合治療,患者及其家屬由于受傳統療法的影響,對小針刀療法缺乏了解,易產生恐懼感,不愿意接受手術治療。護理人員要仔細觀察病人的情緒變化,根據病人的社會和家庭文化背景詢問病人,以親切的言行舉止,加強與患者溝通,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在科室開辟宣傳欄窗,出版圖文資料,制作小針刀療法治療急性嚴重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視頻影像資料,組織患者觀看、學習,讓已經手術的患者現身說法,耐心細致地向患者說明小針刀療法的治療原理機制、方法、療效優勢和手術各階段的注意事項,促進患者對小針刀療法的了解和認知,鼓勵病人打消顧慮和恐懼,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進行手術[3]。
2.2.2 病情觀察:術前密切觀察患者肢體腫脹程度和血運感覺及局部軟組織情況,隨時報告醫生,排除骨筋膜間室綜合征,確定手術時機。本研究有3例確診為骨筋膜間室綜合征,經及時手術切開減壓,患者肢體功能恢復良好。術中注意觀察患者呼吸、脈搏、血壓以及面部表情,詢問患者有無頭暈、胸悶和心慌,如出現面色蒼白、頭暈惡心、胸悶心慌和出冷汗等不適,應立即告知術者停止操作,并予臥床休息、吸氧、輸液和百會穴艾灸等對癥治療。術后密切觀察手術切口滲出情況,如有異常,報告醫生及時處理,保持切口敷料清潔和干燥,發現敷料脫落或浸濕,及時更換,預防感染,促進切口愈合。繼續密切觀察患者肢體腫脹程度、血運感覺、疼痛輕重、末梢動脈搏動以及局部軟組織情況,隨時報告醫生,確定是否進行二次手術。
2.2.3 肢體護理:由于患者肢體軟組織損傷嚴重,腫脹并且疼痛難忍,應抬高患者肢體,以利靜脈及淋巴回流,促進水腫消退,置患者肢體于中立位或功能位,并予適當固定,減輕疼痛,放置軟墊,避免局部壓瘡形成,配合理療。待手術切口愈合后,輔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絡中藥熏洗,每次熏蒸30 min,每日兩次,每劑中藥熏蒸兩次。如出現皮膚紅腫、皮疹或過敏反應等不適停止熏洗。
2.2.4 指導功能鍛煉:入院后,向患者講解功能鍛煉的意義、目的和方法。功能鍛煉以主動為主,被動為輔,充分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對患者進行護理評估,評估內容包括:①一般資料:健康史、年齡、體質、健康狀況和生活自理能力;②身體狀況:全身狀況(重要臟器功能、身體活動障礙程度),局部狀況(損傷部位、程度、處理方法、有無外固定和固定部位),心理狀況(對功能鍛煉的積極性、家屬支持程度);③ 制訂個性化的訓練計劃,醫、護、患要緊密配合。主動活動:對于四肢急性嚴重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患者,早期創傷炎癥反應大,腫脹明顯,以肌肉主動收縮、舒張練習為主。入院后即應進行受傷肢體肌肉舒縮及遠離受傷部位關節的伸屈活動,術后繼續進行,如切口無感染,3天后或去除外固定后,在疼痛可以接受的條件下適當進行整個肢體非抗阻力、不負重的活動 ,活動范圍由小到大,強度由弱到強,時間由短到長,待腫脹消退,逐漸進行抗阻力抗負荷訓練;對于腰背部損傷的患者,以腰背肌功能鍛煉為主。被動活動:早期進行主動活動,中、后期配合被動活動、推拿及借助器械鍛煉。
急性嚴重閉合性軟組織損傷雖然組織損傷嚴重,但因其多發常見,常常不被臨床醫生和患者重視,目前臨床上大多以保守治療為主[4]。一般處理措施為患者肢體制動、對癥治療、脫水消腫、活血化瘀以及物理治療。小針刀療法是朱漢章教授根據生物力學原理,把中醫的針刺療法和西醫的外科手術療法有機結合的閉合性手術療法。廣東東莞市長安醫院自2010年以來,開展小針刀療法治療急性嚴重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取得了良好療效。
因為患者對小針刀療法認知不足,所以手術前應注重宣教,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疏導,耐心講解手術原理、方法、優點、療效和注意事項,能使患者消除疑慮,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術前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詳細記錄相關數據,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生,為手術以及是否進行二次手術提供依據,防止并發癥的發生[5]。
功能鍛煉在創傷康復過程中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廣泛重視,正確選擇康復時機和治療方法對術后有效的功能恢復至關重要。根據康復護理的原則,護理行為或護理程序都是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而進行的。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認真請教醫生,豐富自己的相關專業知識,不僅要為患者制訂康復計劃,而且要指導實施和幫助鍛煉。護理康復要貫穿患者治療的全過程,通過科學系統的康復護理,最大限度地恢復患肢的生理功能。
中藥熏洗護理是中醫護理的一大特色。中藥外用則是藥物通過透皮吸收作用于創傷局部,從而維持局部相對穩定的血藥濃度。根據現代藥理學分析,活血化瘀類等中藥能夠改善血流動力學和血液流變學,有抗血栓形成與改善微循環的功效;對早期不同類型的炎癥侵潤亦有明顯療效,促進局部炎癥較快吸收。另外尚能活躍巨噬細胞、較快清除壞死組織,并使變性的纖維盡快逆轉修復與再生。中藥熏洗起到活血化瘀、消腫通絡和行氣止痛的功效。
通過以上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大大提升了護理質量和臨床療效,病人滿意度明顯提高,建立了和諧的醫患、護患關系。
[1]蘇靜.26例重度下肢軟組織閉合性損傷的護理體會[J].醫藥前沿,2013,14:280 -281.
[2]韓榮英,郭變蘭,苗旭屯.小針刀療法的護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9):1190 -1191.
[3]陳敏軍,鄧文英.小針刀療法治療痛癥出現暈針的護理及預防[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3):150-152.
[4]程春生,張耘,李春游,等.中藥熏洗法治療急性性軟組織損傷的實驗研究[J].中醫正骨,2005,17(11):12-13.
[5]譚放花.康復護理在骨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9(17):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