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川
論國內真人秀節目傳播社會正能量的現象
——以廣東衛視《你會怎么做》為例
王柏川
目前,國內的真人秀節目在為受眾帶來歡樂的同時,也會把含有正能量的元素通過嘉賓的言語或行動間接傳遞給受眾,令他們在享受娛樂的同時也能得到一些精神上的鼓舞,而其中以廣東衛視新推出的真人秀節目《你會怎么做》在傳播社會正能量方面尤為突出。在此以《你會怎么做》節目為例深度剖析其節目背景、節目傳播社會正能量的方法,并展開對未來國內真人秀節目傳播社會正能量現象的期望。
真人秀;社會正能量;《你會怎么做》
[作 者]王柏川,渤海大學。
《你會怎么做》是一檔廣東衛視于2015年傾力打造的全國首個社會行為觀察類節目。該節目引進美國同名真人秀節目《what would you do》并在后期進行本土化改造,在節目中運用演員表演出一些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場景,例如“聾啞人求職被拒絕”“小孩在餐廳被陌生人引誘”等行為來觀察周圍普通百姓在面對這些事件時會有什么樣的社會表現,并通過攝影機將普通群眾的真實社會表現詳細記錄下來,再由社會專家在場外對這些人群的表現心理進行深入的分析。該節目于2015年1月1日在廣東衛視正式開播并在每周四晚更新內容,每一期節目都會就近期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行拍攝,通過平均45分鐘的長度向受眾展示不同地區的社會人群在面對社會熱點討論話題里的“真實場景”時會有什么樣的表現。
作為2015年新類型的真人秀節目,《你會怎么做》一開播就迅速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好評如潮,其中更有公安人員強烈推薦將這檔節目進行大力宣傳,以便讓全國更多的受眾受到啟迪,學會如何去幫助周圍的弱勢群體渡過難關,怎樣勇敢自覺地同社會上不法行為做斗爭,自覺維護社會和諧氛圍。
《你會怎么做》節目一開播便受到群眾如此高的愛戴,與其優秀的傳播內容不無關系,同時也與節目組的傳播方法息息相關。
(一)《你會怎么做》以啟迪民眾為首要目的
節目自開播以來收視率節節攀高并取得了不錯的口碑。相較于目前國內炙手可熱的真人秀節目,《你會怎么做》可謂是一檔“三無”產品——“無大牌明星”“無華麗包裝”“無大勢宣傳”。節目主要將展示大眾群體在面對社會上“弱勢群體”遭遇困境時的社會行動作為看點,雖然這其中會有演員按照節目要求故意喬扮成“弱勢群體”并按照節目的設計流程進行活動,但是演員們的表演內容都是平時“弱勢群體”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面對的遭遇。例如,演員們會喬扮成誘拐兒童的“人販子”,也會扮演成四處找工作卻連連碰壁的“聾啞人士”,等等,然后在真實的群眾面前把自己的困境和遭遇演繹出來,以此來觀察他們面對這類“弱勢群體”身處困境時會有什么樣的表情、繼而會引發出什么樣的表現。當然,周圍的群眾一開始根本沒意識到這是提前設計好的場景,而藏在暗處的攝像機則會把他們最真實、生動的社會行為詳細錄制下來。節目沒有大牌明星的參與,全程以普通民眾的社會行動為主要看點;也沒有華麗的場景,選擇拍攝節目的地點都是最常見的商場、大街或者餐廳等公共場所,即使節目的后期宣傳也沒有像其他純娛樂類真人秀節目一樣憑借明星人氣賣力吸睛。可以看出《你會怎么做》節目一開始的定位就不是把收視率放在第一,而主要是把教育民眾如何幫助弱勢群體渡過困難、鼓舞民眾自發敢于同社會不良風氣做斗爭的理念放在了首位。
(二)《你會怎么做》節目對觀眾價值觀潛移默化的正面引導
“賴特的‘四功能說’特別強調大眾傳播的四種社會功能:環境監視、解釋與規定、社會化功能、提供娛樂。其中的社會化功能更是指出,大眾傳播在傳播知識、價值以及行為規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現代人的社會化過程既是在家庭、學校等群體中進行的,也是在特定的大眾傳播環境中進行的。”[1]真人秀節目作為一種特殊的節目形式正在迅速地火遍全球,觀眾很能適應真人秀節目的表達方式,因此將大眾傳播的社會化功能運用到真人秀節目中去將會是一種很好地說教方式,也會產生很好的說教效果。
首先,《你會怎么做》節目組巧妙地抓住以真人秀節目的方式來展開對受眾的社會化說教,從而對他們的價值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節目無論是拍攝“聾啞人士求職被拒”還是拍攝“盲人的導盲犬被拒絕帶入公共場合”的題材,都是旨在向更多的受眾說明這些“弱勢群體”在生活中面對著諸多不易,他們需要周圍健康人士更多的寬容和關愛,而不是因為自身有缺陷就被這個社會無情地拋棄,盡是聽到一聲聲的拒絕。節目很好地記錄下來那些愿意幫助他們的人的言語和行為,并把這些資料傳遞給受眾,明確地向受眾展示了面對“弱勢群體”有困難時應該有什么樣的行動,從而很直觀地對收看節目受眾的意識和行為產生了很好的規范和教育作用。
《你會怎么做》在每期都會以一個熱點話題為拍攝題材,而通過攝像機的記錄我們也欣慰地發現有很多人在面對“弱勢群體”身處險境時都會主動施以援助幫他們渡過難關,而這些人的正義舉動通過大眾傳播就很有可能影響到價值觀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并通過他們的媒介接觸行為很好地規范他們自身的意識和行為,并引導他們的意識和行為向正面、陽光的方向前進。
(三)《你會怎么做》節目對觀眾錯誤認識的糾正
“賴特的‘四功能說’中包含的大眾傳播“解釋與規定”的功能在《你會怎么做》中也有深刻的體現。該功能指出大眾傳播并不是單純的“告知”活動,它所傳達的信息中通常伴隨著對事件的解釋,并提示人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行為反應。”[1]《你會怎么做》節目主要內容是呈現人們面對生活中的弱勢群體陷入困難時會有什么樣的表現。但有時人們對某些事物慣有的錯誤認識,就會導致其作出的行為讓本就屬于弱勢一方的人陷入更加困難的處境,而節目對于糾正人們這些慣有的錯誤意識從而打破對弱勢群體存在的偏見方面有很大的說服效果。例如,節目有一期是錄制“盲人與導盲犬屢次被拒”的題材,主要宗旨首先是向受眾解釋導盲犬與其他的寵物狗是不一樣的,它們是經過特殊訓練并且性格是很溫順的,然后目的就是告訴人們不要對導盲犬產生偏見,遇見牽導盲犬的盲人時應該給予幫助并允許其進入公交車、地鐵、餐廳等公共場所,而不再是對他們的出現一味地拒絕。
這期節目就很有針對性地向觀眾普及了關于導盲犬的知識,幫助觀眾打破對導盲犬一直存在的錯誤認識。雖然節目中安排了演員硬是要把導盲犬驅趕出去的橋斷,但是節目的本質不是為了表現這些人的“惡”,而是要告訴觀眾正是以前存在著對導盲犬的錯誤認知才會做出錯誤的舉動。《你會怎么做》節目在對事件的“解釋與規定”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并對觀眾的錯誤認識進行了及時的糾正。
縱觀現階段電視市場上的真人秀節目,多是引自外國的版權加以本土化改造之后以娛樂受眾為主旋律的節目形式傳播的。目前,全國多半電視頻道都陷入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當中,而觀眾也浸淫其中無法自拔,享受完《爸爸去哪兒》節目的濃濃親情之后又趕快轉臺到《奔跑吧兄弟》開啟“瘋跑”模式,娛樂節目一場接著一場而觀眾卻在享受完樂趣哈哈大笑之后就去轉身忙別的了,娛樂已經徹底麻痹了他們思考的神經。而《你會怎么做》確是將娛樂與教育結合在一起完美地實現了寓教于樂,在嚴肅的拍攝題材之中也會偶爾夾雜一些歡樂的片段來娛樂觀眾,這樣既很好地愉悅了觀眾的身心同時也極大豐富了觀眾的精神世界。
然而,雖然《你會怎么做》自登錄以來也曾斬獲過不錯的收視率,但是與全國其他衛視熱門真人秀節目的收視率相比還是有點落后,這也說明《你會怎么做》節目還是沒有被觀眾很好地認知,觀眾還是更喜歡有大明星、大場景、大宣傳的純娛樂節目。“而這些泛娛樂化的真人秀節目卻絲毫沒有傳播社會正能量的行動,只是一味地為了追求收視率而故意制造笑點,從而忽略了作為公共媒介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2]
《你會怎么做》節目的出現很好地填補了國內真人秀節目少有傳播社會正能量、啟迪民眾的空缺,形象地向其他節目展示了高收視率與社會效益不是背道而馳的,兩者是相互貫通的,在追求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可以擁有很好的收視成績。而一檔好的節目也不僅僅只靠收視率來定義,更是要有能啟發民智、正確引導民眾價值觀的正面內容作為節目支撐。但目前為止,電視市場上除了《你會怎么做》之外,能夠傳遞正能量的真人秀節目少之又少,大部分節目還都是以商業營利為主沒有兼顧到社會效益。而中國的真人秀節目要想在以后能有更加寬闊的發展空間,就要學會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結合在一起,學會在娛樂受眾笑點的同時也要為他們傳播正確、積極的力量,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受眾的意識向正面、陽光的方向前進,“只有秉持益民的理念才會更加長久地被觀眾喜愛,反之單單追求娛樂效果的節目只會越來越被審美需求不斷提高的受眾所拋棄,最后會在市場上快速凋零”。[3]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朱慶禮.娛樂的本性[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
[3]謝耘耕,陳虹.真人秀節目:理論,形態和創新[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