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紅
(山西省關帝山國有林管理局 山西呂梁 032104)
提高松樹造林存活率的方法研究
張寶紅
(山西省關帝山國有林管理局 山西呂梁 032104)
植樹造林對自然生態及人類生活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松樹造林作為造林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為更好地實現林業長遠發展提供有效基礎。本文依據松樹造林的實際經驗,通過對影響松樹造林存活率的因素進行分析,對癥下藥,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對促進松樹造林成活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松樹造林;存活率;提高;方法
松樹,被譽為“天然的除塵器”,對土壤的要求不高且具有很強的抗旱性,非常符合植樹造林的需求。同時松樹對于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松樹能夠粘附對空氣中塵埃,保障空氣的潔凈,有效的降低噪音,減少聲音污染;有效地控制土地沙漠化,防止水土流失,促進生態平衡。松樹本身也有著具有很強的的實用性,松針、松果能夠藥用,樹脂在被廣泛應用于生活中。松樹造林的經濟效益極高,發展前景廣闊。因此,必須加大對松樹造林的成活率的研究力度。
松樹的生命力頑強,能夠在各種土壤上存活生長,但鹽澤土除外。松樹的抗旱性極強,針形葉的角質層相對發達,水分不易蒸發。在其表面涂有一層蠟質,能夠幫助其儲藏水分。因此,即使在干旱缺水且土壤貧瘠的地區,也生長著大量的松樹。但是,如果土地肥沃,松樹的長勢也會更好。松樹的種類不同,對于地理氣候條件也有不同的要求。生長在南部地區的松樹木對熱量有很高的要求,如熱帶松樹、南亞松以及云南松、喬松、馬尾松等。通常情況下,相較于二針松,五針松對于濕潤有著更高的要求。亞熱帶及暖溫帶的松樹對于熱量要求適當,如巴山松、油松、白皮松、華山松、高山松、赤松等。部分松樹對熱量要求不高、耐寒性較強,如新疆五針松、偃松、樟子松等。
松樹的生命力旺盛、苗發根力極強,只要在幼苗的栽植過程中技術及培育措施到位,待苗木發葉以后,通常情況下,就算干旱甚至嚴重的伏旱的情形,也不能使其死亡。而影響松樹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包括:①影響松樹成活率的關鍵原因在于苗木選擇的質量偏低,苗木在選種時種子沒有很好的進行挑選,發芽率不高。育苗時的施肥不到位,致使松樹苗木的抵抗力相對較差。②未能進行有效的管理,松樹苗木處于多水或缺水狀態,從而使其苗木腐爛或枯死等。③在造林及苗木生長過程中,會出現多種多樣的病蟲害,這是影響松樹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4.1 精心挑選育苗
采集松樹的種子,應在長勢旺盛且生命力強的松樹母體上采摘,將摘好的種子攤開進行晾曬,從里面仔細挑選出品種純正、呈黑褐色、粒大飽滿、健康的優良品種,利用專門的消毒液對其進行殺菌消毒,從而避免病蟲及細菌的危害,提高松樹苗種子的發芽率。
4.2 做好苗圃管理
在松樹播種前應保持苗床充足的水分,苗木播種后要用細土將種子覆蓋,保持水分。并將滅草粉劑噴灑于土上。最好用干草在苗床上覆蓋,待種子已經發芽時將干草揭開。挑選優質種子后進行種植,種植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①種植土地應地勢平坦,采光應結合品種實際特性進行選擇;②在深耕平整土地后,要在土壤上播撒適量的有機肥及生殺毒藥劑,對土壤中進行消毒殺菌。
4.3 采用新式育苗法
當前,營養杯苗木培育是我國新型培育松樹苗木培育方式。該方法能夠使松樹新苗的根系對水分及營養進行充分的吸收,從而保障苗木的健康成長。具體操作如下:第一步將半袋的營養土注入營養杯里,將苗木的根系完全伸展開后呈水平狀放入袋中,接著將營養土重新倒回袋中,墩實該袋。在上面覆蓋上大約0.5cm的土,接著把營養杯放入水中,使水灌足為止。最后從水中提出營養袋,將土等高適當的培在其四周。
4.4 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松樹病蟲害的治理工作應在預防的基礎上,綜合進行治理。結合松樹產生病蟲害的具體原因及實際情況,對病蟲害的主要發病部位及出現的具體實際進行全面掌握,對癥下藥,制定治理方案。松樹上的病蟲害主要包括:猝倒病松茸針毒蛾、天牛、松梢小卷蛾、松材線蟲、松毛蟲等。松樹樹苗時期,主要為猝倒病,具體癥狀是幼苗在剛出土時就接連枯死,治理措施是在育苗過程中采有硫酸亞鐵對苗床的土壤進行殺毒消菌。幼苗已出土后,按2:8的用生石灰和草木灰對土壤進行施撒消毒。常見的葉部病蟲害有松落針病、赤枯病及松針銹病等。樹干的病蟲害多是皰銹病,根部為白腐病。其治理方法只有在撫育過程中將病枝甚至病樹及時剔除,并用生石灰已拔除病樹后的病穴進行殺菌消毒,避免病蟲害的蔓延。
4.5 做好移植準備
樹苗在植苗前須通過一段貯藏時間,并在移植至造林地區。而在松樹苗的運輸移植過程中,如果沒有做好對樹苗的細心維護,則會損傷幼小的苗木,對造林的成活率造成直接的影響。移植過程中,須注重對苗木根部的仔細護理;運輸時應盡量不免樹苗的枝干被折斷。貯藏過程中,應使沙土充分全方位的苗木根系進行接觸,并通過適量的澆水,保持苗木的根系水分,防止其出現因浸泡而腐爛或是失水的狀況。運輸時,要注重對松樹苗根系的保護。
4.6 造林管理,做好后續服務
4.6.1 造林后的初期管理
新造幼林的初期管理工作在造林工作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業,新造有了初期必須保障從組的水分供給。樹木周邊要定時松土除草,并且松土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傷及苗木根部。幼林的撫育通常要在2~3年內。具體應結合造林地的實際情況,對幼林的撫育次數可依照其長勢逐漸減少。若是撫育3年,第一年進行3次撫育工作,第一次是在造林剛開始時期,如果幼林的生長態勢正常,需對苗木澆水3詞,之后將其扶正并適當培土。第二次的除草撫育應在三四個月以后進行,若存在缺苗,可進行苗木補植。第三次依然是除草撫育,從而使林區地表的植被減少,避免肥土流失。第二年須進行2次撫育工作,松土及除草。第三年應結合林分郁閉的具體情況決定,一般情況下只要撫育一次。松樹通常滿3年就可達到林分郁閉狀態。
4.6.2 成林的后續管理
松樹幼苗在生長3年,松樹枝條長到6盤以上,林分郁閉,仍應定期進行巡山撫育。松樹苗木生長至6年,就應進行間伐撫育,對樹木修枝整形。但樹木修枝不能過度,否則樹木的生長不利。通常10年之內的修枝屬于弱度修枝,高度一般在樹高的1/3。生長在10~15的松樹,屬于中度修枝。高度一般為樹高的1/2,15年以上的修枝屬于強度修枝,高度通常為樹高的2/3。修枝過程中要保障切口的平滑,不能將樹皮撕裂,并且盡量不要在松樹的生長發育較快時期進行,避免造成流脂過度狀況,對樹木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剪伐樹木過程中依照要去病蟲留健壯、去密留疏、去彎留直的原則。
松樹造林工作具有科技含量高,時間跨度大的特點,我國松樹造林領域的方法研究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此,仍需加大對松樹造林的研究力度,培育出更優質的樹苗品種、優化松樹造林技術、提高松樹撫育技術、總結出更加全面完善的管理技術,對松樹造林地區進行科學綜合處理、更好地完成林業各項工作,不斷提高松樹造林的成活率,實現林業科學、高效、集約化發展
[1]安友權.松樹主要蟲害的防治措施[J].綠色科技,2011(07).
[2]郭琴.造林成活率提高及技術分析[J].農家科技,2011(S3).
[3]楊章旗,劉達峰.馬尾松.廣西優良用材樹種[J].廣西林業,2011(08).
[4]劉光昕.淺議植樹造林方法及撫育管理技術[J].科技致富向導,2011(03):96.
S725
A
1005-7897(2015)08-0072-02
2015-8-15
張寶紅(1978-),女,林業助理工程師,畢業于東北林業大學,林學專業,主要從事林業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