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周
該用一桿什么顏色的畫筆來臨摹這個秋天的飽滿與干癟,貧瘠與富有呢?朋友告訴我這還用想嗎,當然是金黃。我想也是,可最終卻選擇了綠色。
用綠色來寫意秋天難免有些矛盾,可是我的執意也并非沒有依據。只因我不是個生活在“秋天”里的人,哪怕是夏都有些許的勉強。20歲的年紀正好是春天的尾巴,夏天伊始。夢想的種子已經被現實的網篩選了一遍,而剩有的早已耕種于土壤,有一些開始發芽,有一些還在蓄意,當然有一些也在猶豫從而止步未前,但是最終所有的夢想都在那條奮斗的路上標榜過,對壘出一個青春的金字塔。最終將成為人生回憶錄上,腦海中可承載自己的一葉片舟。這片葉子,有著獨有的紋絡,是一個生命個體獨立的象征與記載。而我現在發芽只不過是上天所給予我恩賜的那一小部分,而之后的紋螺需要我意念的導向,才能茁壯,把所有的骨骼寫意進未來的某一段傳奇之中。就在這個秋天里憧憬這一些,想象這一片葉子的未來。
秋天,難免會是大多數人意念中的傷感代言,可是在我記憶深處與現實寸地乃至憧憬之境都已有著火焰的熱烈與激情;溫存與收獲的喜悅。就像是張潔所說的,“秋天,我和別人一樣收獲。望著我那干癟的谷粒,心里有一種又酸,又苦的歡樂。”既然有收獲那又何來的傷感或是悲愴?當然我不會像是那些圣潔哲思,滌凈靈魂的智者那樣高談闊論知足常樂,只不過是在現實中衍生現實生存法則的過程里告誡自己,付出的目的是收獲,而目的達到了就應該得以滿足,無論它是飽滿還是干癟。就像是自己孩子的美丑似乎都沒有了分界,只有“好”一個定義。我們絕不會因谷粒比別人干癟便灰心或喪氣,那不必。“只需把它們捧在手里,緊緊地貼近心窩,仿佛那是新誕生的一個自我”。在這季節毫無告知的變遷里,像那四季一樣愛過,恨過,歡笑過,哭泣過,體味過,徹悟過……“只要我認真地活過,無愧地付出過。人們將無權恥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來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插圖:彭建德
寫到這里或許還有人不明白我這題目與內容的聯系,是的,我自己也會有這樣的懷疑,其實我的意圖很簡單。我是生活的夏天伊始的人生時段上,那么我這顆芽已經開始了紋螺的生長,而每一個秋天也將是我自己匯總的時刻,反反復復,每一次秋天葉落只是一種自我的喂養,唯有這樣才有瓜熟蒂落的一天,誰都一樣。我是一片葉子,我也生活在氧氣與二氧化碳共存的自然之中,所以我會被擦傷亦會被呵護,就像是上帝所給予人的唯一公平,那就是情緒所囊括的一切;每個人都會哭也會笑,就是這樣的道理。所以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我這片綠色的葉子也有著對于秋天的感知與領悟。一葉知秋濃,自然界中,葉子對于時節的變遷是最為敏感的,有人說在每一天都會有葉子離開母體,落到泥土里融化自己,對于這些我都深信不疑。就像是每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在自己意念的驅使下選取自己的生存抑或是決然離去的逃避。
面對自己是件困難的事情,一片秋葉如何面對自己的枯容?其實,那才是自己最美麗的時刻。因為瓜熟才會蒂落,那是自己最為成熟、最為飽滿的時節,親吻大地回到自己來時的地方,做出感恩的姿勢。秋意濃,葉飄落;這是自然的欲使。有時,人生的感知與領悟,透徹的演變,自己在哭與笑之間會懷疑自己,那么在這個秋天里你是被夏托付而來的,還是被遺棄的呢?這結果是一樣的,可是方式不一樣。拷問季節,可是最終能夠給出答案的還是自己。
這個秋天和我喜歡的秋天一樣,沒有什么分別。我是來自夏天的一片綠葉,感知著秋天的每一寸變遷,某一時刻我也會看見自己凸顯的紋絡,把微笑給這個給予我恩賜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