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開發區的能特科技,去年12月底被福建上市企業冠福家用并購重組,成為一家上市企業。據了解,此次收購能特科技,冠福家用作價18億元。
能特科技的發展軌跡及其掌門人之一蔡東偉的故事,一時成為美談,折射出了荊州招賢納士的膽氣與創新。
蔡東偉1984年留學美國,一直到博士畢業,而后到美國著名跨國制藥企業就職擔任高級研發專家,在美國生活工作20余年。在荊州的熱情邀請下,蔡東偉回國創業,將最新研發成功的新藥生產項目落戶荊州開發區。
然而,幾年下來,公司經濟效益并不好。合作伙伴相繼退出,把企業推到了危險境地。蔡東偉說:“做科研的人,不懂經營企業。”同時由于多年美國生活,早已不適應國內的節奏和習俗,他一度感到十分灰心。
荊州市委、市政府了解該情況后,主動牽線搭橋,為蔡東偉尋找新的合作伙伴——有著20余年企業管理經驗的陳烈權。陳烈權做了20多年的化學工業,積累了豐富的業內資源和管理經驗。兩人一拍即合,各善所能,迅速使能特公司走上了高速發展的軌道。當年便實現扭虧為盈,去年實現銷售收入4.2億元。
通過不斷的技術研發和高效的營銷管理,該公司成為全球過敏性哮喘成品藥中間體市場份額最大的制造商之一;維生素E中間體打破國外壟斷,使全球價格從每公斤100多元降至幾十元;降低膽固醇的藥品中間體合成實驗,已進入中試階段。
2012年,蔡東偉成功入選國家“千人計劃”;2013年,蔡東偉成為湖北省“編鐘獎”獲得者。
蔡東偉告訴記者,為了支持他創業發展,荊州市給予了全方位的扶持。為了解決資金短缺問題,一次性給予創業項目配套扶持資金500萬元;拿出250多萬元,購買核磁共振儀和質譜儀組建實驗室,解決了研發后顧之憂;以5-8萬元一畝的低地價為其配套廠房;市委組織部主動服務,召開協調會幫助解決困難……
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曾慶祝介紹,近年來,荊州市先后出臺了引進高層次人才、緊缺專業人才和特殊崗位人才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加強人才培養、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全力打造“人才特區”。
2012年,荊州市與清華大學簽署了人才全面合作協議,共建清華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荊州試點基地。同時與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簽訂了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與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紡織大學等在人才培養和交流、項目合作、資源開發等方面達成合作協議。
實施“金鳳人才計劃”,計劃用10年左右實踐依托各類高新技術開發區、產業園區等,直接引進和培養100名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300名博士人才、柔性引進200名高層次人才;率先在全省成立專家人才聯誼會,集聚全市各行業頂尖人才100多名,為會員人才開辟就醫“綠色通道”,免費辦理健康醫療卡,每年定期組織開展健康體檢;實施“紫領人才計劃”,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培養一批專業型、技能型、復合型的紫領人才……
市委書記李新華表示,將力爭通過3至5年的努力,把荊州打造成為匯集人才的“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