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32歲的侯學為憑借攻破越野車方向機核心技術,并且成功“殺入”北美市場的出色業績,一舉摘得恒隆集團技術成就獎和質量貢獻獎,個人囊獲30萬元獎金,一時傳為美談。
恒隆集團是位于荊州開發區一家上市企業,主營的動力轉向器市場占有率居全行業第一,在全國和海外分布多家分公司。公司黨委副書記魯修華告訴記者,公司除每年拿出200萬元獎勵優秀員工之外,還投入專款建了3棟總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的員工活動中心、培訓大樓和體育館。
每年7月1日,恒隆集團8個支部、150多名黨員,要在4000名職工中評出10名開展“黨員眼中的優秀員工”。魯修華說,對優秀員工除了給予獎勵,還要開展教育學習活動,鼓勵他們向黨組織靠攏。
汽車電焊是個“良心活兒”,因為其涉及汽車行駛安全,容不得馬虎。40歲的張曉明是曾是電焊班一名普通員工。因為肯吃苦鉆研,他練就了一身好手藝,多次被評為優秀,企業將其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如今,張曉明已成為一名黨員,并且在工裝部主任的崗位上,帶出了一批優秀“弟子”,所在班組屢獲優秀。
“要建好人才隊伍,壯大優勢技術,黨建是有力的抓手。”這一觀點和菲利華公司的發展軌跡不謀而合。
2014年9月10日,湖北菲利華石英玻璃公司成功登陸創業板,成為當年IPO開閘以來,湖北省上市的第二家企業。
作為一家改制10多年的企業,菲利華如何擁有如此強大的“爆發后勁”?黨委書記鄭巍一語道出玄機,“1999年企業改制,雖然身份變為民企,但繼承了國企對于黨建和人才建設方面的傳統。”
改制后的菲利華,依靠當時的10多名“土專家”,逐步組建了一支70人的核心技術團隊,致力打造電光源、化工的優質企業。2007年后,企業繼續向光通訊、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領域邁進,招賢納智的目光也拓寬到全球,相繼聘請6名“洋專家”作為顧問和技術指導。鄭巍告訴記者:“去年我們又引進2位日本專家,并且簽下了長期合作協議。一年中他們有至少8個月在企業扎根。”目前,菲利華依托的技術實力令人咋舌:中國石英玻璃之父蔡承悌、國際知名石英專家岸武男、3位享受國務院津貼的知名專家,1位“長江學者”等。
“我們的一線優秀員工和技術骨干呈現年輕化的態勢,106名黨員,大多集中在重要生產管理崗位。”鄭巍認為,打造企業凝聚力從企業高層帶頭做起。去年以來,9名高管每周堅持到車間、班組等一線工作一天,實地了解職工訴求,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不久前,菲利華成為國際第五家、國內第一家通過半導體設備原廠論證的企業。中國的石英企業,首次在國際業界擁有了“話語權”。
作為荊州工業發展的前沿,荊州開發區512家企業現已單獨建立黨組織143個,組建聯合黨組織10個,已實現規模企業黨組織覆蓋率100%。
黨建催發的內生動力,結合“壯腰工程”的催化反應,釋放出巨大的發展爆發力。數據顯示,3年來,荊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70%,增幅居全省前列;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以每年新增100家的速度遞增,從687家增長到99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