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淳



拍攝第一天,紫函一大早從北京趕往濟南,十分鐘的短暫休息后便開始化妝。聽到她略微沙啞的聲音,才知道,她昨天感冒了,而且挺嚴重。這時候距離她上一部戲在橫店結束,不到48小時。在我感嘆做演員真的很辛苦時,她卻說了一句:“大家都辛苦了。”
化妝時間只有2小時,紫函特意囑咐她的助理菲菲幫她帶來一本書,并在她化妝的時候讀給她聽:“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沒錯,這篇文章就是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紫函告訴我,對于濟南最初的印象,便是來自老舍的這篇文章。得知此次拍攝要來到濟南,便搜出了家里的書,想再讀一讀,也好為拍攝提前找找感覺。
陳紫函,是重慶人,又是白羊座,所以她喜歡吃辣,喜歡櫻桃小丸子,性格也率真自然。她說她喜歡陽光滿滿的地方,沒想到濟南的冬天這么的溫暖,天空也是這么的藍。在大文豪老舍的筆下,濟南的冬天是“溫和的”,是一個有山有水,有和煦陽光的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的老城。山東被老舍稱為“第二故鄉”,據老舍夫人胡絮青回憶,老舍生前“常常懷念的是從婚后到抗戰爆發,在山東度過的那幾年。”看來,不論幾十年前從英國倫敦留學回國的老舍,還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紫函,對于濟南的冬天都不約而同的給出了一個形容詞:溫暖。
陳紫函所拍攝的影視劇中,古裝戲占據了相當的部分。也許這與她喜歡冒險的性格有關。她喜歡表演,因為可以通過對不同角色的塑造,體驗不同的人生經歷,而那些略帶些傳奇色彩的古裝角色仿佛是帶著她走進不同與往常的世界,這讓她覺得刺激而興奮。
濟南,這座歷史名城,帶給了紫函同樣興奮的感覺。駐足大明湖畔,她想起了瓊瑤劇《還珠格格》里的那個夏雨荷,流連趵突泉邊,又仿佛可以感受到當年一代才女李清照那清新婉約的詩詞。在景色如詩畫般的泉城濟南,觀四時之變,遙想當年,也許每一個人都會為此撥動心弦。常年在橫店拍戲,紫函毫不避諱地為自己總結:“每次回到北京,看到朋友們新買的各種潮物,我都會說‘好漂亮啊,然后緊接著一句‘好貴啊!”我們都無法想象,一位總是把光鮮亮麗的外表展示給世人的影星,竟然有一天也會像脫離了現代生活的“古人”,不曉得如今的時尚已經流行到了怎樣的趨勢。但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工作環境,使得“做作”與“炫酷”與她仿佛絕緣體一般。濟南,也仿佛是一座自然不妖嬈,含蓄而不浮夸的城市,清麗得讓人愛憐,只透著融融的暖意,就像是冬天泉水涌出的熱氣。
濟南多泉水,被譽為“泉城”。其中趵突泉,因清代康熙帝南游時,見此盛景,獲封“天下第一泉”,并親筆題字“激湍”。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進發,噴涌不息的特點。2002年,有專家根據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考證,趵突泉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上溯至我國的商代,長達3543年。趵突泉是古濼水之源,古時稱“濼”,早在2600年前的編年史《春秋》上就有“魯桓公會齊侯于濼”的記載。宋代曾鞏任齊州知州時,在泉邊建“濼源堂”,并寫了一篇《齊州二堂記》,正式賦予濼水以“趵突泉”的名稱。如今來到趵突泉公園,可以看到三股泉涌在一泓方池之中,北臨濼源堂,西傍觀瀾亭,東架來鶴橋,南有長廊圍舍,景致極佳。
紫函到達濟南的第一天,在化妝間隙便如數家珍似地說起自己所知道的濟南景點,其中談論最多的就是趵突泉。因此我們便把第一個拍攝景點定在了這里。拍攝那天早晨,天氣大好,換好服裝的紫函從遠處走來,輕倚在來鶴橋邊,身后便是聞名天下的趵突泉,不遠處是當年蘇轍筆下的“欖泉亭”(即觀瀾亭),搭上超脫不拘于俗的氣質仿佛再合適不過了。
在鎂光燈和電影鏡頭中,她是一位明星,而此時,在濟南的冬天,襯著藍天和清泉,她就是一個率真爽朗的她,和我們一樣,喜歡陽光,喜歡美景,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講故事。
濟南歷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有先于秦長城的齊長城,有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巖寺宋代彩塑羅漢,舜曾“漁于雷澤,躬耕于歷山”(即千佛山),因七十二名泉,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之譽。眾多泉水匯流成的大明湖,與千佛山、五峰山、靈巖寺云山等構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獨特美景。
早在唐宋時期,大明湖就以“蛇不見,蛙不鳴,久雨不漲,久旱不涸”為四大怪。春日,湖邊暖風吹拂,柳絲輕搖,微波蕩漾;夏日,湖上鳶飛魚躍,荷花滿塘,畫舫穿行;秋日,湖中蘆花飛舞,水鳥翱翔,紅葉散落;冬日,湖面波瀾不驚,有時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最后一天拍攝,午餐是在大明湖畔進行的,紫函嘗到了很多山東的特色美食:油旋、煎餅、大蔥……讓我們都很意外的是,當推薦濟南大蔥時,她竟然全然不顧女明星的形象,爽快地品嘗了一下。席間,還講述了自己諸多的趣事。她坦言,在橫店拍戲的日子,很多時候都是挺孤獨的,長時間投入在角色中無法走出來,整個人的情緒也會跟著角色喜怒哀樂。在國內旅游的時候,總要帶著口罩,遮著帽子,其實她很喜歡那種隨意地游蕩在一座城市,無所顧忌,只是隨心地走走停停,吃吃喝喝,像十幾年前初入北京的那個青澀的小女孩,找到當年那種難得的自在和灑脫。
Q:小的時候特別想的地方是哪里?
A 拉斯維加斯,因為看照片感覺很好玩,呵呵。
Q:最難忘的一次旅行?
A 埃及的旅行,因為我剛下飛機就把所有行李都丟了。2001年,我把全身的家當放在兩個大箱子里,一個用來放大衣等衣服的,一個大箱子放了些吃食,怕餓了。結果下了飛機我放衣物的箱子就沒了,下了飛機郁悶了一星期,和誰都不說話,然后大家捐贈了我一些底褲和襪子,我們同行的工作人員補貼了我兩千塊錢,就這樣我在那里過了一個月。可是呆的久了,我就漸漸忘記了這件事情,愛上了這個國家。我很喜歡這里美麗的風景,尤其是當地人,他們生活雖然很貧窮,但是他們每天都在笑,因為他們說主說只要他們今天高興了可能明天就會過上好日子,我喜歡這種樸實的感覺。
Q:最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A 獅身人面像和金字塔,他們有一個古代的神話,說他們在對話,對話的聲音感覺像是從宇宙傳來的,很空靈的。那時候關于這兩處景點的故事的介紹都是英文、法文的,沒有中文,我聽起來很費勁,現在很想重返那里,我想應該會有中文了。還有半夜我在撒哈拉沙漠騎駱駝,我們同行的朋友騎的可是暢快淋漓。
Q:那次的旅行中有沒有什么遺憾?
A 金字塔,至今未去。但是我對此還是充滿了非常大的神秘感,感覺像是穿越到了古埃及一樣吧。
Q:在埃及每天開心嗎?
A 對,非常開心,因為所有事情對于我來說都是非常新鮮的。那里的人們每天五點鐘所有的車都要回家,因為宗教信仰,人們需要回家做彌撒。呆在埃及,讓我找到了一種十分寧靜的感覺。我看到了很多不曾看到的事情,體驗到了不曾體驗到的美景,也深深地記得當地人那善良的面孔,和友好的笑容。回來之后我介紹很多人去玩,后來聽說埃及那邊的狀況不是很穩定,偶爾會有些動蕩,所以很多朋友都沒敢去。我特別地希望任何國家任何地方都能夠和平,沒有動亂,因為我覺得人心總是很善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