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秋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性接觸和血液傳播。近年來世界各國梅毒發病呈大幅上升趨勢,2013年梅毒報告病例數在我國甲乙類傳染病報告中居第3位。妊娠期間如感染梅毒,危害性極大,可通過胎盤傳播引起流產、早產、死產或新生兒的垂直感染[1]。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產科共收治92例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婦,經精心護理,產婦與新生兒順利出院,未發生院內交叉感染,醫護人員亦未發生職業暴露。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妊娠合并梅毒孕產婦92例,均經血清學檢查,梅毒抗體陽性。年齡18~44歲。初產婦57例,經產婦35例。自然分娩51例,剖宮產41例。2例孕婦為二期梅毒,90例為無癥狀梅毒。
1.2 治療方法 產婦于梅毒確診后行芐星青霉素驅梅治療。芐星青霉素240萬U分兩側臀部肌內注射,每周1次,連續3周。
1.3 結果 經過規范治療和精心護理,92例患者及新生兒均順利出院,未發生院內交叉感染,醫護人員防護措施得當,無1例職業暴露發生。
2.1 孕產婦的護理
2.1.1 孕婦入院后住單獨病房,與其他孕婦隔離,生活及醫療垃圾單獨處理,以防交叉感染。
2.1.2 自然分娩者送入隔離產房,專人觀察和助產,使用一次性產包,盡量避免梅毒螺旋體通過產道傳染給胎兒,在第二產程中適時進行會陰側切,以縮短第二產程,減少胎兒與產道的摩擦,以防止由產道引起的母嬰傳播[2]。
2.1.3 行剖宮產者安排在感染手術間內進行手術,門口掛有明顯的感染標識[3];手術人員戴雙層無菌手套;手術衣及手術敷料均使用一次性物品。
2.1.4 做好產婦的心理護理,妊娠合并梅毒孕產婦心理壓力比較大,常有羞恥、恐懼、負罪感,并擔心傳染給新生兒,因此醫務人員要為產婦保密,不歧視、不嘲笑患者,關心患者,為其講解相關知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2 新生兒的護理
2.2.1 新生兒娩出后及時擠凈口鼻腔中的分泌物,吸凈口中羊水,處理好臍帶后,立即沐浴,清除全身母血、羊水,以減少產時傳播和新生兒感染梅毒的機會。
2.2.2 新生兒出生后,兒科醫師進行體檢,抽取股靜脈血進行血清學檢查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RPR)和梅毒螺旋體明膠凝集試驗(TPPA),同時抽取產婦靜脈血一起送檢RPR和TPPA。請皮膚性病科醫師會診,比對結果,需驅梅治療的新生兒轉皮膚科專科治療。
2.2.3 注意觀察新生兒皮膚黏膜有無皮疹,肝脾及全身淋巴結有無腫大,出現異常情況及時通知新生兒科醫師。新生兒沐浴時,安排在最后,浴盆專用,使用一次性巾單,護理人員戴手套操作。做好皮膚、臍部護理,操作時動作要輕柔,以免損傷新生兒皮膚黏膜。
2.2.4 喂養方式指導 由于梅毒產婦的皮損、血液、乳汁、唾液均有螺旋體存在,RPR陽性產婦一般不要求哺乳,實行人工喂養新生兒。
2.3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住院病人信息一覽表上有紅色梅花標記,以提醒護理該類病人時,護理人員應加強自我防護,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我院采用一次性產包和手術敷料包,醫療垃圾放入雙層黃色防滲漏專用塑料袋內,送至醫院廢物處置中心集中處理;患者出院后床單元進行嚴格的終末消毒。
2.4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 告知患者梅毒是可以治愈的,要及早、足量、規范治療,盡可能避免心血管梅毒、神經梅毒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定期隨訪檢查,第1年每3個月復查1次,以后每半年復查1次,隨訪2~3年。夫妻均感染梅毒者要同治,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患兒治療后1,2,3,6,12個月時應進行隨訪,治療成功時RPR在3個月時滴度下降,6~12個月轉陰。若1歲時滴度未降低或升高,應再次進行正規治療。
隨著社會發展,以及流動人口的增多,孕婦梅毒逐漸增多,因很多是無癥狀梅毒,未進行正規產檢,有的是住院分娩時才發現,因此對母嬰危害較大。一般認為在妊娠16周前,由于胎盤滋養細胞具有屏障和隔離作用,梅毒螺旋體不易通過胎盤,胎兒不易感染。孕16周后細胞滋養層減少并逐漸萎縮,梅毒螺旋體能順利通過胎盤進入體內,導致宮內感染[4]。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建議所有孕婦在第1次產前檢查時行梅毒血清試驗篩查,建立完善系統的產前檢查,以便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改善梅毒患者妊娠結局[5]。加強對產婦的健康教育,針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因材施教,提高健康保健意識,及時、足量、規則治療;對梅毒產婦分娩的新生兒更要進行精心的檢查、治療、護理,特別是先天梅毒兒要正規驅梅治療,定期隨訪,提高新生兒生存率。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以防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保證母嬰安全。同時加強醫護人員對感染知識的掌握及梅毒相關知識的深入強化的培訓,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梅毒職業暴露事故的發生和梅毒醫源性感染的機會[6]。
總之,有針對性的護理,完善系統的產前檢查,及時、足量、規則治療,嚴格的消毒隔離是保證妊娠合并梅毒母嬰安全的關鍵。
[1] 李樂之,路 潛.外科護理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827-828.
[2] 邱國鳳.足月妊娠合并梅毒母嬰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8):100 -101.
[3] 汪 琳.手術人員在梅毒患者剖宮產手術中的職業防護[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1,22(2):108 -109.
[4] 楊 森,李 卉,王紅艷.妊娠梅毒感染的相關因素及診治進展[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9,23(9):595 -598.
[5] 楊曉寧,肖麗萍,蔣 翠.妊娠合并梅毒153例妊娠結局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13,25(7):393 -395.
[6] 王 鶯,賴家盈,董 杰.醫護人員梅毒感染知識掌握情況及自我防護意識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8):3879-3880.